今日蘇伊士運河堵塞成了新聞熱點,記得在埃及師友們一講起近代史,總是會講起對一九五六年納塞爾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看法。一派會將他捧成民族英雄,一派就覺得他純粹搞事,沒有自知之明又不尊重條約。這類討論令人忍不住聯想起中國近代史,總是做一些被民族主義沖昏頭腦的事。
二零一九年曾跟朋友去過蘇伊士運河的地中海出口塞德港(Port Sa'id),蘇伊士運河被國有化後此地曾被圍困。我們是從開羅即日來回,每程車程兩個多小時。不幸地回程車子拋錨要等到半夜才有另一架巴士來接。
當天的節目是先去沙灘,在咖啡座閒坐和散步,相對於在開羅的空氣污染和擠擁,塞德港的地中海風讓人身心舒暢。下午則去吃馳名雪糕Cassata,即是拿坡里三色雪糕(埃及北部的希臘和意大利影響極明顯),因為不是阿拉伯甜品所以比較對口味,不會太甜。然後是埃及人去地中海邊的必然選擇:海鮮餐廳。因為是跟隨埃及朋友所以這樣玩,如果是我自己應該會多去博物館和歷史地標吧。
黃昏時搭人車渡輪來回蘇伊士運河對岸的福阿德港(Port Fu'ad),這程短短的渡輪越過了亞洲和非洲的邊界。
上Youtube看拉筋的影片,於是看到林芊妤的頻道,跟朋友提起,他們說起她的有名事蹟是「殘廁gathering」,因為我活在山洞所以完全沒聽說過,去找回當時的報道,覺得群眾真是愚昧及嗜血,在傷健廁所做其他事情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有點沒有公德心,但當時也沒有殘疾人士被阻擋去廁所對其構成不便,此行為的壞處甚至比不上在郊野公園掉垃圾,為什麼狗仔隊不去郊野公園埋伏直擊群眾隨地丟垃圾的缺德行為呢?是群眾本身對性新聞有興趣,卻又披著道德批評的包裝,世間虛偽之事無過於此。
又有批評她為了釣金龜之類,咦,釣金龜不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嗎?自小長輩都是如此教導的,本人都覺得沒有做到很不孝呢。
陳冠希事件時也有這個感覺。
本來就不同意輿論審判私生活,讀自由主義後更不認同。雖然自由主義的重心是政府不應干預個人的最大自由,如果一般民眾沒有尊重個人自由的意識和素養,能建立民主、自由的政體嗎?我覺得不能。這些只是藝人,甚至不是政客,這些人的生活都能掀起無謂的憤慨,民粹情緒隨時能用來通過惡法。
懷念那個不顧一切地愛的自己。
***
情書習作 (7)
深愛的︰
只有當你深深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才會明白人在宇宙中,如何孤單無依。世上最可靠的是感情,但兩個人無論多愛對方,死亡到來時,亦只能分道揚鑣。那時最多只能怎麼也不放走對方的音容笑貌,同時相信天地把人造得這麼深情,沒有理由讓生死將我們永永遠遠的分開。
正正因為這麼愛你,我才願意承受分離之苦。否則寧可由始至終,只有我自己一個。
__
情書習作 (8)
深愛的︰
我是個貪心的人,其實來到世上,一切都是賺來的,但我總希望得到更多,我已不能再幸運了。我天真地以為會有無條件無節制的快樂,其實根本沒有這回事,即使有,我憑甚麼期望自己會擁有?
我一早說過怕會依賴你,思念果然揮之不去。我一向相信情緒可以化為文字,成了文字便可以放開。但當悲傷無窮無盡無時無刻的來襲,我並沒有本事把它消除,或拋到腦後。
想到自己的自私,更為不開心,但不開心時又更為想你,我要怎麼辦呢?本來每晚臨睡有鬆一口氣的感覺--一天又過去了,睡前可以肆意的想你,睡著時甚麼也不用理,有時候還可以夢見你。現在我的心思轉得很快,一點都不平靜,根本睡不了覺。
愛情原來是很嚴重的。
__
情書習作 (10)
深愛的︰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總要人月兩圑圓。情書要說的,無非思念,圑圓便不用思念,不用思念便沒有情書。
我以為習慣了把你拋在腦後,原來一想你便不可收拾;連想一下分手都心痛得眼淚直流,所謂「血肉相連」,一點也不誇張。我最討厭人動不動便流淚,可是哭並不是件痛苦的事,相反,好像更能感到自己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我不習慣對月懷人--看見月光很美,我會開心得連你也忘記--但會少吃一塊月餅,用那段時間來想你。
__
情書習作 (50)
深愛的︰
今天總在想你。天是淡淡的藍、淡淡的白,樹只是鬱鬱蔥蔥的綠。我在想,我們竟然可以相知相惜,也就沒有白費我們佔去的一分天地,也不枉一生徘徊營役。
這一點,我會好好記著。
__
情書習作 (65)
深愛的︰
我今天坐車時胡思亂想,才猛地省悟,早已全然不枉此生。太開心了,夜裡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捨不得入睡。
只是很想說謝謝。
__
情書習作 (67)
深愛的︰
有一次我以為你睡熟了,起床前偷偷地吻你,想不到嘴唇一碰到你的臉你就笑了。笑得像小孩子。我問你不是睡著了嗎?你說我弄醒了你。我心裡自責手腳不夠輕盈,口裡怪你怎麼睡得那樣淺。
教人萬劫不移的是這些回憶。
__
情書習作 (182)
深愛的︰
突然聽到你的聲音,如在夢中。我本來也有事要打給你的,但拖了半日,因為我怕。我怕你的話、你的語氣叫我傷心。但你已早我一步打來了,所以我總覺得我們心靈相通,雖然你不免太高估我的情操。有些事情我心裡清楚,但不想聽到。
可恨情根所種,身可以殉,心可以殉,靈可以殉,餘者更不足道。
__
情書習作 (186)
深愛的︰
我想,我要學的東西幾乎已學全了。我的意思是,我當然不至於像萊布尼茲那樣,說這是眾多可能世界之中最好的一個。然而對於某些目的而言,不是最好的世界或許有其好處。當然我亦不至於相信所有事情都有其目的,都是我們預先選擇,或早有前定。可是我們的關係,除了其自足價值,讓我們都成了更好的人--應該說我成了更好的人,因為你本來已經好得很。
我絕不是說我不曾對你殘忍,對你殘忍只因我太笨。
可是我想,如果我們不必受這些考驗,我不知道我要多久才能學得到,我的感受不會那麼深刻,亦不會明白愛一個人可以愛到這個程度。無論如何,站在神秘樂觀的角度,這些傷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再見的時候,無論我們是在怎樣的存在狀態、有怎樣的靈識,當了花仙還是小鬼,我們都已經有工夫面對任何事情。
我是這樣愛你的。無論如何也值得。不只值得,要謝天謝地。
__
情書習作 (264)
深愛的︰
其實我並不十分掛心。我有前生的預感,來世的記憶,我們現在無法支取的經歷,都在時空某處,不費尋覓。
某日定能相應。
__
情書習作 (278)
深愛的︰
其實我是擔心的。我擔心愛情是原始階段才有的東西,我擔心我們越來越進化以後,只有毫不關涉個人的慈悲、博愛,我們不會覺得今天的事情寶貴,我們不會紀念,不會記起。到時我們會覺得我們的牽掛只是偏執,著緊只是愚痴氣味。
我不願意變成那個樣子,卻怕事在必成。
__
情書習作 (299)
深愛的︰
我知道,就算我們再也見不著對方,也沒甚麼好遺憾的。
從第一天起,我就覺得十分困擾,我們終有一日要分開。相信會重遇是不夠的,除非可以暫時忘記你。當你隨別人而去,或隨風而去,我不知要怎樣隨緣勾留。
想來想去,我的想法終究還是回到這一點︰無論你在哪裡,我在哪裡,都在守護你。
__
又大一歲了,朋友說看見年紀大的人,會問自己到時能否保養到一樣程度。我一直還在跟各種榜樣比較,自己到哪個年紀希望已經做到哪些事,沒想起也要倒數了:四十歲時不要太殘,五十歲時不要那麼封閉,六十歲時不要那麼不安,七十歲時不要那麼遲鈍,人生真是沒有一刻安寧。
大學時曾聽老師感嘆說人年紀越大,可能性就越少,當時才二十出頭,聽到亦無甚感覺;是回頭再看,才能看到每一個選擇如何框限了以後的選擇。雖然對生活有諸多不滿,但亦知道那是自己的功課;如果一切都太容易,就不能訓練內在的力量。
加油,人生都是賺來。
在開羅選唱片時問店長:「買錄音室版本好還是買演唱會錄音好?」
他說:「當然是現場版本呀。沒有現場觀眾的反應的話不好聽。」
對,真的要有現場反應才好聽。
在阿拉伯音樂會中,觀眾是會適時發出讚嘆聲的,比流行樂或爵士樂表演時樂手獨奏了一段後拍手參與得更多,某一句唱得好或某一句即興演奏轉折或轉調轉得好,觀眾都會發出「真主呀」之類的感嘆,聽多了習慣得成了表演的一部分,沒有的話反而覺得缺少了點甚麼。
阿拉伯音樂很重引動聽眾的情緒,以此為音樂好壞的最高標準,其文化中有طرب tarab的概念,指音樂引起的狂喜快樂。當聽眾感受到這種情緒,觀眾會很熱情地表達其感受,如歡呼、拍手、感歎。沒有這些聲音的話表演者反而覺得聽眾不喜歡所以沒有反應。佛蘭明高表演中聽到的反應也是類似,習慣得成了音樂的一部分,或者是伊斯蘭統治的遺留?
忍不住跟演唱會的「鳩叫」(意謂歌迷不斷尖叫)比較,阿拉伯音樂中的聽眾反應跟鳩叫有何分別?不是噪音嗎?不擾亂表演嗎?論者強調阿拉伯音樂中的聽眾反應是內行的反應,不是亂叫,是當表演者表演得特別有感情或即興得特別高妙時聽眾的讚嘆反應,即是說有樂評和亂評的分別。
相關資料:
整理了一些Youtube上有英文字幕的Umm Kulthum歌曲:連結
在開羅的茶座見朋友,叫了茴芹茶(很暖胃,沙地師母說他們肚痛會喝這個,氣味甜香),沒有加糖。
朋友說:「你為甚麼要這樣壓抑自己呢?」
我偷瞥一眼他的大肚子,說:「不至於是壓抑吧,雖然加糖更好喝,但不加也可以接受。」當然他們不能接受,我送埃及朋友中國茶葉,他們也要加糖喝。
「我在穆斯林兄弟會的時候,大家就是這樣壓抑的,吃東西都要選難吃的,大概因為吃精緻的食物就等於腐敗、追求現世享樂吧。我開始對信仰動搖,也始於在阿布扎比認識了伊朗的什葉派朋友,他們明明是穆兄會口中的魔鬼,但煮的東西實在好吃太多了,於是更令我懷疑穆兄會的說辭。」
我笑:「所以你是為了食物而叛教的?」
他又似乎衷心認為,他認識的女人們不肯跟他上床,一定要結婚才可以(他有妻子,宣稱跟她說好大家可以各自尋樂),是由於思想封閉,受宗教或社會洗腦所致。
我心想先不討論結不結婚,你發脹的身材就讓人倒胃啊!如果你高大英俊仍然無人理睬,再來投訴女性思想封閉吧。
話說回來,他這種沒有宗教就沒有限制、縱慾才算解放的主張,倒是很符合傳統教徒對無神論者的負面印象。
不放縱不是因為不享受現世,是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同樣的享受試得太多,就沒有那麼享受。
很難懂嗎?
還是因為壓抑太久,所以不能理解節制?
埃及朋友認為沒有宗教的人就應該一夜情,他們好像認為除了信仰,沒有理由不四處睡。但他們沒有想過就算沒有宗教也不是人人都想看見人就睡一睡,他們認為女人要性解放,但沒有想過生物層次上女人的慾望也是有更高的標準。埃及朋友說像你這樣不講求物質的人應該很少,但我所見的是,不以物質為主要追求不四處睡的女人似乎才是主流。所以為什麼他們會認為道德的唯一來源是宗教呢?人難道沒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目標自己的道德要求嗎?除了追求天堂就只能追求享樂?
這是我覺得跟那兒的朋友最大的分歧。
【廣告時間】逢星期六下午2:30至5:00阿拉伯文初班,這個星期六1月30日會開始教課文、文法。如欲報名請私訊。
圖片來源:Mada Post
威尼斯由中世紀起是歐洲跟地中海東岸做生意的門戶,很多阿拉伯詞彙是經威尼斯傳到歐洲,例如arsenal 兵工廠來自دار الصناع daar aS-Sinaa' 工廠,被他們當d'arsenal來拆;tarif 關稅來自تعريف ta'riif 通知。
在阿拉伯文中,威尼斯(البندقية al-bunduqiyya)與榛子(بندق bunduq)長得很像,於是想是不是因為榛子由威尼斯商人帶到阿拉伯世界所以兩字相似。查了一輪,發現原來兩者的來源如下:
威尼斯(البندقية al-bunduqiyya)這個字大概是來自buon ducato,意思是「好的公國(公爵領地)」,阿文維基說是「美麗的公國」應該搞錯了。
榛子(بندق bunduq)找了一會在《伊朗百科全書》找到,是來自希臘文Pontikón [káryon],指來自Pontus(小亞細亞北部)的堅果。直到今天土耳其仍是全球出產最多榛子的地方。
榛子跟威尼斯拉不上關係,跟意大利最大的關係則是製造Nutella和金莎朱古力的公司Ferrero買了全世界四分一的榛子,甜死人的Nutella阿拉伯人當然很喜歡,他們會用來做各種甜品。
另外,步槍在阿拉伯文也長得很像,叫بندقية bunduqiyya,因為子彈也叫榛子(بندق bunduq)。槍的名字從堅果派生,感覺有點兒嬉,太過可愛,怪不得阿拉伯世界積弱。
所以結論是榛子跟威尼斯沒有關係,長得像只是巧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我的網上課程︰阿拉伯文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