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星期六

中西教育

我教的其中一科的期末功課是中西文化比較,很多學生寫中國與西方教育方式的比較。他們喜歡說,中國重灌輸,西方重啟發。

好笑的是上課時很多學生想要的就是灌輸,而不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科要考一些文章的內容,他們就認為我應該給他們一個內容大綱,讓他們不用讀文章。

其實閱讀和整理的過程才重要,但他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幫他們應付評核,而不是一起去討論反思。

上課時要求灌輸的學生寫文章時就歌頌西方傳說中的啟發式教育,實在讓人失笑。不禁讓人想起葉公好龍的故事--

葉公很喜歡龍,所佩刀劍有龍,屋裡雕龍,龍聽說有人這麼欣賞自己,於是親身來一見,葉公看到真的龍,卻嚇得急忙逃走,狼狽不堪。

這些學生也是如此,口裡說要啟發、自主的教育,其實只是要舒服和高分,你要他自己出力學習,他就如見到龍一樣急忙逃走。

大概是從清末開始中國的教育成為落後的原因,但跟英國學習的香港資助學校,近年又成為殘害學生的罪人,如果是陶傑就會理所當然地搬出「橘越淮而枳」的典故,但事實卻不見得是這麼回事。

學習是要付出努力的,天資越差就越如是,但如果有興趣就會自願去掙扎用功。很多時講到教育就強調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說出來很美好,但卻忘了人的本性就是想做一些舒服不用腦的事情,一味強調快樂學習是荒謬的,自拍和打遊戲的快樂比學習即時得多,有吸引力得多。只有少數人會覺得學習比提供即時快樂的事情有趣。

當中產將子女送進國際學校,用錢換圈子和更容易的升學機會,社會上同時出現一種香港學校殘害性靈,國際學校才有真學習的氣氛,其實要做無數功課參加無數興趣班的學生,不過是出自一小撮用力過度的家長,主要不是學校的問題。

一邊是已發展地區階級流動性下降所帶來的極端,一邊是中產用昂貴的教育讓孩子繼承自己的階級。輿論一邊注意被極端訓練的小童,一邊歌頌自由自主的歐美教育。好像教育做得好學生就可以快樂學習。事實是學習得越少就越快樂,國際學校升學較容易,學生自然更快樂。這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很多所謂自由自主的教育方式都是效率低又忽略基本功的︰下至拿幾個組件出來要小學生組裝機械人,他會學到工程知識、編程能力嗎?他多數只是學到開發商提供的組合方式而已;上至大專生認定功課是要做專案研究(理科工科說得過去,文學院社會科學院多是效顰商學院),結果報告內容只是從網上抄幾個重點,他認為這個叫高級,應用到他的領導才能分析能力,叫他看文章再報告內容就認為是低級,毫無創造性,侮辱了他的程度,錯字錯文法理解有問題這種就更加低層次,好像只有中小學語文應該討論這個問題,其他情境就不該再討論了。(這個想法是對的,如果他在中小學語文將這些問題全都解決了的話。)

另一方面,用不懂中文去換好英文當然舒服,更高的價錢當然買到更高師生比、更多照顧,但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是否更好,卻沒有人拿過客觀證據出來,只是感覺上較高級而已。

同時國際學校正在製造一個不懂社會主流語言的上層社會,貫徹殖民統治的偉大精神。

本地學校等同地獄,國際學校等同天堂的想法,就如社會上很多其他流行的事物,其實根柢上更多是出於以下心態︰

只要是有錢人名人做的事,就是好的有品味的,跟著做就對了。

而教育就更會自我實現,因為將孩子放在有錢人名人孩子讀的學校,打入他們的圈子,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他有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整件事跟西方傳說中重啟發的優質教育無甚關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