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朝不成聖



新疆吐豁溝麻札村,有「小麥加」之稱。

「麻札」一詞,從維語音譯而來,維語此詞則來自阿拉伯文مزار (mazaar)。مزار一字出自動詞زار (zaara) 探訪,意指探訪的地方,故引伸指聖人墓地。

***


麻札在小山上,火焰山溝中,烈焰之間。

一直覺得朝聖是一件浪漫的事。不一定是耶路撒冷,不一定是麥加,任何一位聖者、修士的墓,都可以是朝聖的地方。去一個地方,向一位古人致意,甚至只是為遊歷找一個理由,一個藉口,都很有意思。

***



太熱了,竟忘了從香港特地帶去的道具。

在烏魯木齊,回族的導遊想帶我們進國際大巴扎的清真寺參觀,就被維吾爾族的看守人拒絕了。導遊氣得很,一直說穆斯林排外的作風,令非教徒想增加對伊斯蘭教的認識,解除誤解,也無從入手。經過廣州懷聖寺的經歷,我卻習慣了。異教徒會褻瀆了他們的神聖之地,是很多伊斯蘭教徒心裡的想法。何況這裡加上了民族問題,暴動陰影。(2009年的七.五事件其中一個場地就是國際大巴扎。)

***


漢人的面孔想進聖地,要靠嚴實的頭巾。

回族導遊說,她近年洗心革面,改裝易服,做一個真正的伊斯蘭教徒。她說,街上如果有一個打扮得像她一樣,長袖長褲,包上頭巾的女子,和一個背心熱褲,長髮流瀉的女子,男人都會望誰,這是不言而喻的;可見回教的衣飾規定,是出於對女人的保護,而不是貶低女性。那是找別的女子掩護而已,所以麻臉水桶腰也是一種保護吧,感謝真主。

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宗教才會管靈性的修為,而不是多管閒事。

***


而我只管去朝聖。問題是我進不了聖地。

村裡清真寺在拍戲,只能在門外匆匆而過。聖人墓沒在拍戲,但再付門票後也只能走到一梯之隔處。曾動念想叫團友纏著麻扎村的導遊問長問短,調虎離山,讓我悄悄上去,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收門票的維吾爾大嬸看起來很不友善,說別人在朝聖,叫我們看一看就快走吧。引得開導遊,引不開大嬸,因為大嬸只講維語。

***


所以沒到墓前去,只能遠遠地念誦真主。

這裡提過,我很濫,在甚麼地方就念甚麼禱文咒語。我覺得不同宗教傳統是不同文化源流的結果,就跟對不同人說不同語言的原理一樣。我相信,人死後褪去軀殼,變為靈體,或投胎或留駐。

天使神仙,不過是不同名字。

2 則留言:

  1. //我相信,人死後褪去軀殼,變為靈體,或投胎或留駐。//

    對於始前終後的境界﹐可參考實修者﹑過來人的相關著作﹐如︰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editoria/publisher_booklist.php?pubid=thironature&
    qseries=thironature840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72cc2010004ke.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