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如何考核中文



中文公開試題目又被諷刺,為甚麼這些年來都沒有改進?

公開試試題怎麼出很重要,因為公開試怎麼出,學校就會花很多上課時間和功課練習去「操練」。我覺得會考音樂的考法值得借鑒。

我考過最「文」的科目就只有會考高考的中英文和會考音樂,當年想讀文學但學校沒開。會考音樂分器樂、作曲、歷史和聆聽,器樂部分可用器樂證書取分;作曲部分比5級樂理要求略高;歷史是很正常的,沒有甚麼怪題目,指定幾首曲目讀了年份、簡單背景、曲式、配器就可以。

有趣的是聆聽。有時要默一些旋律,說出某一段是甚麼樂器,多要答曲類、風格、年代,還有猜作曲家。考外面的器樂試時也有類似的聆聽部分。記得我考會考那一年,就有一首藝術歌曲。讀書時老師會教你聽到藝術歌曲就寫舒伯特吧。人不對,年代對,也有一半分數。

Im wunderschoenen Monat Mai


我雖沒聽過,但當時聽到曲子很languid,就猜是舒曼而不是舒伯特。(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例子

我有時候想,為甚麼高考中文不給你一首詩問作者是杜甫還是李賀,而要「試述檸檬茶與中國文化之關係」呢?這是廣告公司入職試嗎?我看過有人文字通順而不及格的,不知所謂又拿A的,簡直是一個年輕人在戰亂、絕症、父母去世之外能遇得上的最大人間悲劇。

當局懂不懂題目考的是考生的程度,而不是閱卷員的程度?將考生的前途放在答案沒有共識的題目、程度沒有保證的閱卷員手上,只能讓精明的考生自保、因循的考生得益、不夠世故的考生做憤青。

他們擬題時有沒有試過向「分出考生程度」和「容易批改」的方向想呢?還是他們認為閱卷員都是伯樂呢?他們知不知道是非題選擇題短問題不代表沒深度、長問題不代表有?

記得中六、七時有一次上中國語文及文化,幾個同學說課文怎麼這麼爛,老師說這樣可以訓練你們的批判思考。如果基礎很好這樣做是沒問題的,但一般中學生讀完不是用批判思考批判這些文章,而是喃喃夢囈著「中國文化是concern,西方文化是wonder」之類不知所謂的口號。

回到問作者是杜甫還是李賀的提議。我中學生涯最大證悟之一,就是發現人可以「知道很多而理解很少」到甚麼程度。有些人可以滔滔不絕地背出詩史詩仙詩鬼一大堆,但拿一首詩來叫他猜作者是誰,毫無頭緒。畢業一年再問他,他問世上有這些人嗎?

問一首詩的作者是杜甫還是李賀,比問詩史詩仙詩鬼的簡介有效多了。而且評分過程簡單沒有爭議。

***

中學畢業試的中文該考甚麼,是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為了知道「新高中」的課程如何,我去教育局的網站,隨手開了這個檔案︰

新高中中國語文學習單元設計示例(該檔案已不在原址,暫未找到)

一看到甚麼主旨、目的便反胃了。《倚天屠龍記》的主旨是甚麼?時勢造英雄?知人口面不知心?男人都想要一夫多妻?嗯,不對,武俠小說不登大雅之堂,改問《紅樓夢》吧。《紅樓夢》的主旨是甚麼?四大皆空?假作真時真亦假?不要爬灰?

會考高考的英文試卷不怎麼有問題,因為那是第二語言,只是考考文法、(正常)閱讀理解之類就可以。中文的問題在於︰母語要考得難--或起碼要顯得有深度。(英美的人考母語卻沒有考得這麼有深度,想必是因為中國人的八--千--年--文化底蘊特別深厚。)

要深便深吧,問題是怎麼個深法?「兼」考文學可以,「兼」考思考是可免則免了,別教壞中學生。

考文學之前,請先考一些基本功,例如︰

【一、錯別字】

讀到中學畢業,與其議論甚麼大陸文化海洋文化,不如寫電郵寫少幾個錯字,噢,不對,高等華人都寫英文的。

【二、成語填充選擇題】

自由填的話或會有對的而沒分,對閱卷員的要求較高;用選擇題的話不用擔心閱卷員的程度。選擇題中可選的字意思不要太接近,寧考僻不考有爭議性,因為通順而略變的版本不能算錯。

【三、句子層面的改錯】

不過未想到好的考法,因為中文文法較有彈性。應該用結構有明顯問題的病句作為題目,而不是有爭議性的情況,例如「歐化」或夾雜古文。

【四、閱讀理解】

不問深層意義、不考特異推理的正常閱讀理解。

至於顯得有深度的部分,暫時想到兩種題目︰

【一、猜作者選擇題】

懂得分巴哈和蕭邦是一層,懂得分莫扎特和海頓是另一層。同理,懂得分屈原和蘇軾是一層,懂得分杜甫和杜牧是另一層。就算鑑別的能力和鑑賞能力不至於成正比,也肯定比用二手文學評論來評分準確。

【二、範文前句接下句】

範圍越多越深,要多深有多深。死記硬背沒有深度?--死記硬背文學評論就很有深度?

或問,照這種考法,不是看不到考生的長篇文字嗎?

作文還不夠嗎?

***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會考8A的所謂尖子,現在是一位美麗的女醫生。她不久前去日本賞櫻回來,把照片放上facebook,想找句詩來形容襯托,也只能用到會考課文《花潮》裡引錄的詩句。教育當局對得起這些用中學時光來努力讀書爬升社會階梯的「尖子」嗎?教育的效果是提升人的程度,還是栽培庸俗?

1 則留言:

  1. 哈哈, 同意
    我也不明白通識為什麼都集中在"看似爭議, 實於簡單"的議題
    政治是所有人的事, 但中學生就應該把焦點無限量放在這些題目嗎?
    自己的事, 身邊的事, 世界的事也是通識, 這些考題能讓他們見微知着, 思考人生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