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星期日

如何學好一個語言

學不同語言策略稍有不同,例如是古代語言還是現代語言、跟你已經會的語言譜系是否接近,這些都會影響學習方式,但大方向是差不多的。歡迎分享討論。

***

【用教材學習】
找適合自己的教科書,不同書的風格、側重點都不同,會有互補的地方,用多幾本差不多程度的重複學習也沒問題,因為多數人都不能切實學到一本書的所有內容。(當然如果你能堅持用一個系列穩步直上的話不用理。)

訂立小目標,如每日多少頁或多少章節,目標不用太高,能堅持就能積少成多。當是負債一樣,某一天讀不足數,次日要還。

發音要學懂語音學相關定義,若文字描述太抽象,可從YouTube找教學。由輔音、元音、半元音開始,留意重音及長短,最後要模仿語句的旋律,這樣口音才會自然。

***

【抄襲式作文】
初階時不容易作文,但成人對太簡單的內容很難維持耐性,會覺得很無聊,我發現「抄襲式作文」是很好的練習方式。甚麼叫「抄襲式作文」?

將所學的課文內容稍稍改動成關於自己或其他事情,就可以練習當中的文法變化和生字,又不用查找太多陌生的用法和詞彙。

其實是一種好玩的創意練習,找出如何改動最少的字去扭轉其意思或說自己想說的話,例如善用否定。

***

【非教材學習】
首先要配備程度適合的字典。

看網頁可以利用Chrome的Google翻譯外掛,這樣用滑鼠選取生字就可立刻看到翻譯;蘋果電腦可增加其他語言的字典到內置的字典程式中,也可用PopClip加合適外掛,如Google翻譯或字典,方便選取後一鍵查找。

然後要有全面易查的文法表/參考書/網上工具。遇到複雜有歧義的段落要拆解句子結構,分析代詞指謂,確保沒有誤解。有些自稱「現代」的教學法主張少講文法,「自然」學習,認為強調文法會阻礙溝通,我不認同:讀和聽時要注重分析了解,寫的時候要仔細檢查,講的時候可以放寬要求,否則太慢太不敢講,就真的會阻礙溝通,但這是基於聽讀寫時都講究文法,講時放寬也不會太差,若聽講讀寫都不講究,隨時錯得溝通也有問題。人小時候學第一語言時會比較敏感,可以自行發現文法規則,但大了就未必會,所以要直接學,否則學多久都可能仍然一塌糊塗,毫無進步。

萬事俱備後就要找有興趣的材料,書、文章、歌曲、電影、電視劇等等都可以,盡量發掘喜歡的作家歌手演員導演,好讓自己保持興趣,並且選的材料應該越來越難,不斷提升程度;善用網上資源,如電視台網頁、電台網頁、網上視頻等等。

文字類盡量重覆看,甚至背,直至記得其中的生字,或多看同一個作者,人用字通常有偏好,看同一個作者的多個作品會較容易學到他的常用字。

看視頻時若有字幕,要盡量先聽再看。

***

【整理重溫生字】
如何記憶生字?一個方法是從字源著手,連結到認識的字。如果沒有,就想辦法「合理化」那個字,為它作一個故事,例如ambulance變成「俺不能死」。

如何仍然不記得,如何溫習?玩過一堆學語言、溫習生字的網頁程式,還是覺得實體好用。

以前都將生字寫在小筆記簿上,但重覆看也不太能加深印象。

一個方法是將生字串成句子,可以照用文章內容或故事情節,亦可以亂作得越怪越好。將生字串連可以集中溫習,也沒有生字表那麼悶和無語境。

另一個方法就是用生字咭,拿著一疊咭一張一張地揭,能幫助集中精神。拿著一張、記得、放在一邊,有動作,有事件,有成就感;溫習筆記簿上的生字,沒有動作,沒有事件,沒有成就感,寫下就不想再看。但看書要選超級重覆的才可以用盡其學生字的用途(這種書太難找),否則尤其年紀不小時,不斷看書不斷查字典但生字量還是沒大進,就浪費精力。

重溫學過的生字,效率相對較高。

生字咭可自己製作,用便條紙(不能薄得隱約看到另一面的字)、提示咭、報示貼(報示貼可貼在牆上隨時看,但不方便雙向練習)等等都可以,一面寫生字,另一面寫解釋、詞源、注意事項、記憶線索等,畫圖更好。製作過程本身就可增強記憶。


書架也可以黏成這樣。醜沒問題,記得就可以鏟除它們了!


沒有美術天份不要緊,這是風格,懂嗎?

生字咭的好處是方便雙向練習,不止能看生字想到解釋,也要能從解釋想起生字︰

【第一步】
逐張咭看生字那一面,不能輕易想起解釋的就放一處,經常重溫;兩次都能記得解釋的放一邊,第二步用。

【第二步】
逐張咭看解釋那一面,不能輕易記起生字的就放一邊,經常重溫;兩次都能輕易記起生字的放另一邊,過一段日子重溫。

揭放生字咭的動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很多時就是靠這樣微不足道的機竅增加動力,保持專注,記得多幾個字。多幾個字在學語言裡就很不同了,畢竟多數言語是由少數常用字構成。

從佛家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轉念、轉框架,操縱自己的期望和心理。要堅持做一件事,操縱自己的期望和心理很重要。

***

你有甚麼獨門秘方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