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跟方舟子學科學方法

我很佩服方舟子,不愧是讀過生物化學博士的,深諳科學方法。在這次行動中,他選擇了「代筆」,一個非常有利的假設,一個幾乎沒有可否證性的假設。

如果方舟子質疑韓寒抄襲,那麼方舟子便要拿出被抄的手稿或作品以作舉證。但他質疑的是代筆,代筆者自然不會出賣韓寒,拿出自己的手稿,於是當別人向方舟子要求實質的證據,他便可以理直氣壯地表示這是不會出現的,於是別人便不能以此為由質疑方舟子的假設。

與此同時,方舟子列舉出數量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旁證」,這些「旁證」就是方舟子認為韓寒文章所描述但「只能」出現在七十年代的情形、韓寒訪問時迴避的問題、各人回憶時細節的不一致。這些「旁證」很多都是捕風捉影 [註1],呆笨解讀 [註2] 甚至有意扭曲 [註3],都是不充分的,但數量眾多的氣勢下,很容易令人動搖。而且方舟子可以說,這是能夠拿出來的最強證據了,因為代筆者是不會自首的。他連能夠拿出來的最強證據都拿出來了,距離真相還會遠嗎?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韓父拿出家信,裡面有韓寒想買的書單,封底上也有字,方舟子就說,封底的字是順著撕口寫的,借這些字將信和有郵戳的信封連繫起來。乍聽好像有點道理。而韓寒說,他寫了字,父親自然就是順著字撕,不把字撕掉。這也有道理啊。

慘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相信誰好呢?在這個情況下,選擇懷疑有代筆是最「安全」的,於是很多窩囊的人就會選擇懷疑有代筆,尤其是很多自認有懷疑精神的「知識分子」。不知道這些「知識分子」有沒有對莫札特抱持同樣的懷疑態度,還是等待別人指出疑點才隱隱覺得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但科學方法不是只講否證的,還有簡單性原則。韓寒如果真的「有學習障礙」,「肯定」寫不出《三重門》,為甚麼當日的同學和老師當年就沒一個質疑,沒一個覺得他真人相處和寫作很大落差,沒有人出來指證,要由方舟子事隔十多年才來抽絲剝繭,爆出驚人真相?難道要以打假為事業的方舟子,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文章是不是有代筆,其他人上學寄宿日夜相對,卻都毫無懷疑?難道韓寒兩父子把學校裡的人都收買得服服貼貼?這個情形比較容易出現,還是韓寒自己寫小說比較容易成事?哪一個不需要更多其他假設?十幾歲寫小說,就這麼難以置信嗎?

(作文比賽就不用說了,利益攸關,自然沒有一個評委居然會出來承認被收買。無法被否證的假設真是很強大。)

方舟子要人相信,所有事情都是一場戲。悲哀的是,這種超現實的論說,因為國情,竟能成理。

***

[註1] 例如方舟子說︰「《杯中窥人》的句子中规中矩,但是句与句之间有时跳跃太大,让人觉得有脱节或拼凑。例如“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为什么思想便向列子靠近?列子思想是什么?让人读得一头雾水,似乎是默写时有所遗忘。如果默写的话,底稿很可能是手写的,这从文中用到的拉丁文Corpusdelieti的错误可以看出,正确的写法应是Corpus delicti,如果是书上看来的,不至于看漏了空格,也不至于把e看成c,从而背错。如果看的是手写底稿,就可以理解了。」

順口開河。「讀得一頭霧水,似乎是默寫時有所遺忘」?那我也可以說「方舟子文氣不通,似乎是默寫時有所多加」?
拉丁文那個錯處很正常,大陸書的外文經常搞混e和c,照背來拋書包就拋錯了。最好韓寒找回自己那本《管錐篇》或其他書,這個字正是印錯的,那可以「證明」沒有代筆嗎?還是只是滅了一個旁證?要滅到何年何月?

後來找到附圖一張︰

來源︰百度貼吧

[註2] 例如方舟子說︰「韩:『但是我旁边不能有人看,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人看。』现在怎么又改口说是坐在同学们的中间写的,写一页传看一页?」

寫字時有人看著和寫完一頁給人看是兩回事。

[註3] 例如方舟子說︰「针对我以前提到的医院墙壁上挂礼貌用语标语这个疑点,韩寒接受采访时也辩解说,直到现在上海的某家医院还挂着这样的标语。他这一辩解,等于再次承认了,《求医》就是根据他在1999年的真实经历写的。」

這裡的「根據」概念混淆,「根據……真實經歷」可以是所有細節照實紀錄,可以是以之作靈感,加上文學想像來創作,根據韓寒的「辯解」,只能推論出「以之作靈感」的「根據……真實經歷」,但方舟子卻偷運了「所有細節照實紀錄」的「根據……真實經歷」。

附筆︰方說他只是提出文學批評,我們就來看一下他的文學批評。他說韓寒初期的雜文文筆老練,現在的雜文稚嫩。有正常程度的人都應該看到韓寒以前的文章造作,現在的自然。方舟子以多文言為老練的文學批評水平真是不敢恭維,還是幹自己的本行罷。

(註中所引方舟子言論可直接搜索,較連結更清楚。)


----

延伸閱讀︰推薦破破的橋長文《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