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的煩惱
在埃及時跟研究伊朗歷史的俄羅斯宿友聊天(多謝他的大麻煙,哈哈),大家都有海量關於中東的英文電子書。我英文實體書比較少買了(有一台十一年還沒死掉的Kindle DX),中文繁體電子書則不那麼好找,版面也比較亂,難以匯出來上課用(買書的藉口),阿拉伯文買得最多,因為閱讀能力沒中英那麼自如,總是感覺拿著紙本可圈劃可寫字比較方便。
但大家都有一種心理傾向就是買了/下載了反而好像沒有那個急切性去讀,因為隨時可以參考,不像打書釘或從圖書館借,有時限要讀完。
想來看書最多就是高小到高中去荃灣中央圖書館,每個禮拜都會去,於是就想在去之前讀完手上的書去借新的。那個規模也剛剛好,中英文各十多排十米的書架,是可以閒逛通覽的規模,如果選書好的話是極好的教育,可惜書目是無甚計劃的,例如小說部沒有Nabokov的小說,文學評論那兒卻有關於他的研究。大學圖書館對我來說就太專太散了,只能查書後順便看附近的。另一個問題是自小熟習杜威圖書分類法,但到大學圖書館就換了用國會圖書館分類法,沒去記下來,就沒了那種自然知道哪裡有甚麼書的便利。
但早兩天終於走進我們學校的小圖書館借麥高登的中譯作教材,館藏好像還不錯,應該多點借書少點買書。
看見照片裡那堆書就很有親切感。小時候我也是這樣,每星期去一次沙田中央圖書館,讀中、小學那段日子看了最多的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