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天氣酷熱又日間出門,開始頭痛,但上課時教授講到埃及幾大現代文學家的事蹟實在令人心神嚮往。
例如塔哈.候賽因的《伊斯蘭之前的文學》,懷疑所謂伊斯蘭之前創作的詩歌是否真的是在伊斯蘭教興起前創作。這些詩歌本來只是口頭文學,後來才出現文字版本,所以他認為創作時期不可信。有人就引伸他的意思,是懷疑《古蘭經》的來源,因為《古蘭經》也是過了一段日子才出現文字版本。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因此攻擊他。他小時候因病而盲,卻在埃及讀大學再從法國讀完博士回國。
又說起納吉布.馬哈福茲的長篇小說《我們巷弄的孩子》,重寫聖經故事,將上帝化為隱遁大地主,亞當化為偷看遺囑的地主兒子,摩西化為智斗官黑勾結的領袖……
保守派認為他居然重寫聖經故事,是反伊斯蘭教分子,還有人嘗試刺殺他。小說初版在黎巴嫩出版,後來才能在埃及出版。
跟朋友說起這本小說,他說覺得意念很好,但手法一般。我就覺得很好看,雖然人物性格比較簡單,但整體風格很廣大,將聖經化為埃及人間故事,很能表現人在命運前的無力與絕望,和埃及的落後與不公,看得很感動,簡直還原了《舊約》的文學角色。
常常幻想旅舍後街的破落城堡,就是上帝隱遁的地方。當然照小說描寫應該是奧斯曼風格而不是後來的歐陸風格。
因為對這本小說印象深刻,於是到上完了語言學校的十二級課程,他們說沒十三級(明明記得以前上課時提過有,想必是太少學生不划算就不開了)時,就決定上單獨課程讀《我們巷弄的孩子》,語言學校找回同一個教授教,上了三星期十五小時不斷問句子讀不通的地方,最後讀了五分之二約二百頁,自認進度不錯,一個禮拜五十頁,一般導修文章也沒這麼多,何況是阿拉伯文。
但又忍不住問自己是否比以前蠢了,為甚麼學英文不用找人問,學阿拉伯文卻要找人問呢?
不過阿拉伯文麻煩在沒有標短音符號,所以有時幾個讀法看起來都合理,要語感很好很好才知道哪個是對的。
所以我沒有變蠢了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