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星期六

可惡的阿拉伯文


看書要查字典不要緊,學甚麼語言都是這樣,包括母語。

但為了一個字要查幾個詞條就可惡了。阿拉伯文就是這樣。

阿拉伯文最麻煩的是不標短元音(但其實標了又很花),再加上連詞介詞和主語賓語等可以跟動詞名詞連在一起,於是要花很多精力才能分辨出其實哪個字母才是屬於該動詞或名詞本身。

最可惡的就是命令式(المضارع المجزوم,不一定出現在命令中,過去式動詞否定詞لم lam後也要用),阿拉伯文單數現在式的結尾有三種情況,u、i、無元音。命令式結尾沒有元音。因為最後一個輔音不加元音,進而之前如果有長輔音也會變成在阿拉伯文一般不作標示的短輔音(這是標準阿拉伯文的發音習慣,於是أستطيع會變成لم أستطع,字中間也會有變化,讓習慣了英文幾乎只有字尾屈折的人很不適應,連阿拉伯人由這一點開始也已經有不懂的了,還是我的第一個阿拉伯文老師),再加上同樣一般不作標示的疊音,於是當在書上讀到

لم يبد
l-m y-b-d (y表示陽性現在式,不屬字根的一部分)

的話,起碼有以下可能性*︰

لم يبدُ
字根 بدو b-d-w 意思是顯示

لم يبدِ
字根 بدي b-d-y (無此字)

لم يبدّ
字根 بدّ b-d-d 意思是分散

لم يبُدْ
字根 بود b-w-d (無此字)

لم يبِدْ
字根 بيد b-y-d 意思是死、絕種

لم يبد
字根 وبد w-b-d (無此字)

當然最常用是第一個。但如果不肯定或不認得那個字就需要逐個在查字典去排除,當然有些省略工夫的法門,比如一般來說و比ي常見,先查و會比較明智。但最可怕的情況是查完字典有多過一個意思看似都符合上文下理,這時真是想死了,只能去問老師,或聽有聲書。當然有時可能真的有歧義,其實不能肯定作者想用哪個字。有些版本會加一些標音幫助理解,這時就會十分感謝編輯。

另外一個我踫了很多次釘子的字是فو,嘴,它是會變形成فا(賓)或في(屬格)的。會變形不要緊,最要命的是في也可以是極常用的介詞「在……之中」,於是فيه可以是極常見的「在他之中」、「他的」,也可以是不太常見的「他的嘴」。不只一次我看來看去有點不對的句子,還以為是別的字解錯了,比如弄錯了詞性,結果原來是忽略了فيه可以是「他的嘴」這個可能性。踫到這些情況每次都要感歎一句︰「我永遠都學不好阿拉伯文了!」

讀阿拉伯文,不只要知道有甚麼字,還要知道沒有甚麼字。

對以阿拉伯文為母語的人來說,可以憑經驗和習用判斷,但學習阿拉伯文的外國人碰到這些有很多可能性的情況,就不能因熟悉而清晰,只能由清晰而熟悉。有時真的覺得像在玩推理遊戲一樣,可能這就是為甚麼覺得學阿拉伯文很痛苦但又很有趣吧。有時老師講出一個沒想到的解法,真是又氣又妙得要拍案而起。

但其實很多阿拉伯人的標準阿拉伯文都不是很好,看到他們犯文法錯誤或看書時不肯定的情況,讓人心裡得到一點安慰︰

不是因為我蠢,是因為阿拉伯文很難。

-----

* 在لم是過去式動詞否定詞lam的情況下。لم還可以是lima「為甚麼」,lamma「當……時」。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中大港大

記得選大學的時候同學都是看學系選科,看得三大差不多,並沒有覺得讀港大就比讀中大好,對其他大學就可能會有學系雖然口碑好但基於怕大學名頭不響的疑慮而不選的情況。

又或者是中大看港大差不多,港大是看不起中大的。我因為早就選定了中大哲學,所以沒有認真考究。

不過似乎社會上看港大還是高一級的,記得在中大讀完碩士到港大讀博士的時候大提琴老師說︰「啊!為甚麼轉去港大,這樣會少點時間練琴的!」他的意思是港大更好,要求更高,要花更多時間讀書。局中人看來此說纏夾不清,簡直不知從何說起。

其實相反,港大因為有錢另請助教,研究生工作比中大少,舒服得多,後悔沒有碩士時就去。我本來因為念舊和喜歡中大校園,連博士也是先報了中大不收(碩士導師說不要三個學位都在中大讀,所以不太支持)才報港大的第二輪收生的。

不過也是去港大才開始讀阿拉伯文,那時候中大是沒有的,此事對我影響甚大,算是機緣。

***

歷史時間

大學聯招年代以前(即是說直至1990也是如此,不是遠古時代),英文中學的學生才可以考港大,中文中學的學生只能考中大,沒有中大前甚至只能去大陸或台灣。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真的覺得很荒謬,所以我明白老一輩對港英政府較為反感。不過現在似乎正回到那個年代。

如果港大是港英餘孽,那中大就是反共分子,新亞書院不用說,由逃離中共的學者開辦,其實崇基學院也跟原在大陸的各間教會大學有淵源。

中大的中文教學和與之有關的文化傳承,在專上教育大肆擴張後仍屬罕見,甚至有朋友以為香港所有專上教育都是用英文。可惜劉遵義搞國際化之後中大跟其他大學是越來越沒有分別了。

-----

延伸閱讀︰
《令大學頭痛的中文》

胡蘭成

見有人讚胡蘭成《今生今世》寫的江南生活有韻味,終於看了。這一部分及中共初入主的情況值得一讀。他描寫自己的政治與感情就順便看看,雖文過飾非,但也可略見時代氛圍。胡的其他書,《山河歲月》、《禪是一支花》就無足觀,《山》還是套用馬克思主義,《禪》則胡的修行不特別高,不值得花時間,或許《中國文學史話》有時間會一讀。

有趣的是從《今生今世》知道胡蘭成認識梁漱溟和唐君毅,上網再查,連徐復觀也有交往。記得讀大學的時候讀中國哲學史還有讀過徐的文章。新儒家真是跟政治淵源甚深。

書中提到他如何結交/勾搭不同人物,還有後面補敘汪精衛政府特務頭子吳四寶的故事,江湖風浪,像看高陽的胡雪巖系列一樣,可以當小說看。

胡蘭成被取笑任何時候也可以加一句「這樣也是好的」,除了這句口頭禪,還有一些東西看到煩了,如「這是民間的xx」,人世「清嘉」,不是無情等等。不過以寫自己的政治人物來說是文采是少見地好了。

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

右派學院與左膠學生


同學你地交左學費未?
(《麥兜菠蘿油王子》劇照)

隨著教育商業化,自資學院也一間一間地成立。

右派學院市場主導,一切都可以賣,只要有錢收就行。學生是顧客,顧客永遠是對的,只要學生投訴,就照單全收。

於是不能批評宗教,因為批評宗教,教徒會投訴。

於是不能跟學生辯論,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所謂獨立思考變成了沒有立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切都是觀點與角度。因為學生被指出漏洞會不高興,學生不高興,教學評鑑就會低。

於是不能批評文化習俗,一切只是不同,沒有高下,吃人族認為吃人沒有問題就沒有問題,強姦國認為強姦沒有問題就沒有問題,女陰殘割是社會共識,天足會是多管閒事……因為批評別的文化,被教導了文化沒有高下的學生會嫌你武斷,會不高興,學生不高興,教學評鑑就會低。

不應該批評別的文化,但就應該批評「批評其他文化」。這根本就自我推翻,但卻是很多人的想法。

人常會對自身文化過於自豪,學習去理解其他文化本來是好事,但理解到沒有高低對錯,則屬走火入魔。這種想法常見,大概因為不用認真考察反思,一味平等看待,符合人的惰性;顯得大愛包容,則屬額外收穫;何況以和為貴,更是中國人的美德--至於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則是沒有人理的。

學生動輒投訴課堂內容不合適,這樣下去除了技術學科可以教,其他還有甚麼可以教?上課還有甚麼思辯可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式的「獨立思考」,最後就會變成只有利益,沒有道理,這又正正符合培育奴隸僱員的最終目的。

右派學院的產品,是左膠(左派中的文化相對主義者)。就像豬的後代是穿山甲一樣吊詭。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市儈

讀書時跟一位哲學系師姐說起學大提琴的事情,她說︰「不只是學生想找好老師,老師也想找好的學生!」當時聽到挺新鮮,還沒想過這個問題。大概也是她教學的感歎吧。

到我自己教書就體會到這個感概了,經常對著最想要考試貼士的學生,教書時也常常提起分數作為誘因,真是覺得俗氣極了。上級「指導」我時喜歡說,將心比己,你做學生時也會……可惜我做學生時實在不太關心考甚麼、如何拿高分這些問題,無法理解這種讀書方式。好吧我是個怪人。好笑的是,教師應付這樣的學生,也不過是令他們覺得得到很多幫助,但最後他們的分數比起沒有這些「幫助」是不會更高的。大概是一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概念吧。

可惜的是,市儈得來還要理直氣壯的學生不見得佔多數,但他們最積極表達,在照服務業來管理的教育機構中,最後整個格調就決定在他們的層次上。

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素食十年

二零零七年七月開始吃素,轉眼十年。

我覺得吃素對整個人的狀態都不錯,皮膚好,神清氣爽。

蛋白質方面吃多點果仁和豆類就行。蛋奶現在少吃,但為了維他命B12沒嚴戒。(下兩磚腐乳加點油略炒意粉,很香濃,不輸芝士。)

起初吃素時覺得寒,於是在早上喝朱古力時加入薑粉和肉桂粉,煮食時多下香料,留意食物寒熱,便好多了。有些人聽到吃素就想起減肥,其實初吃時不慣,怕餓,容易吃多了澱粉質,反而增肥。過程需要慢慢調校適應,去找出不會發胖又不難做到的飲食方式。無論吃肉吃素,這在物質過剩的城市都不容易。

常聽說朋友吃素失敗,就完全放棄。其實沒法不吃肉,也可以少吃,比如一天只有一餐吃,或規定哪幾天不吃,或點菜時減少比例。香港人均吃肉量是很高的[1],不要因為習慣就覺得理所當然,其實對身體不好,吃得多也不享受。就算要吃,也該讓他們死得有價值點,珍而重之。

看不到的苦難也是苦難,動物養殖場是人間地獄,不該因為道德反思使人疲累而不做,累不累是相對的,去哪裡都駕車的人也覺得走路很累,搭地鐵的人卻健步如飛,習慣了就毫無難度。

我不覺得活得累,只怕盲目。

-----

[1] 有說因為偷運到大陸所以計多了香港人的消耗量。但就一般人的飲食習慣也是比建議量大。

相關文章︰素食

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

三世

這次最開心是可以學烏德琴,和認真讀阿拉伯文學。

每次感受到甚麼精妙感人處,就覺得非常幸運,一輩子得到三個世界,好像活了三次一樣,可以同時接觸中國、西歐、阿拉伯的文學藝術思想歷史,加起來又不只接觸一個兩個傳統的感受。

更值得慶幸的是生在先進安全的香港,而不是女權特差的中東,喜歡就可以去吸收文化氣息,受不了就回來過清潔舒適的生活。

【文明】

一回來實在覺得香港文明獨步,想來想去最終是由人的總體質素決定一個社會的情況的,不足之處也如是。香港人自多自私淺薄,但理性和平,守規矩不妨礙別人(除了近來很多人喜歡在車廂餐廳開著喇叭用手機,非常討厭,之前只見中老年人和小孩如此,前幾天連年輕人也遇到)。

上埃及話的時候老師問我們居住的社區有甚麼問題,我說︰「我住的地方的問題是只有大商場連鎖店,想要有點變化的話要走一段路程。」她就說︰「沒有衛生問題?沒有嘈音?地面沒有凹凸不平?沒有缺了水渠蓋?你那個簡直不是問題!」我說︰「跟開羅比確實不是問題。」

開羅街道上垃圾不少,家居店鋪的一袋袋垃圾又會直接放在街上,晚上常被流浪貓狗撕爛弄到一地。很多地方都有蒼蠅飛來飛去。

為甚麼如此?政府和人民都有責任,政府效率很差,是一方面,人民沒有公德心,是另一方面,我想來想去他們甚至沒有類似「公德心」的概念。有「公義」、「德行」,但這些太高層次,不太能跟亂拋垃圾連繫起來,西方可能用「公民意識」,但在埃及這是中產、文化人、精英大學生才可能會著重的概念。在第一間旅館跟老板談翻譯工作時,親眼看著他下屬把煙頭從天台丟出去,實在嚇我一跳,丟在人家頭上怎麼辦?丟下去後燒著甚麼東西怎麼辦?他們坐車真的是「保持地方清潔,垃圾丟出窗外」的。店員掃門前垃圾,是掃出馬路,風一吹又回來了。

垃圾是一個例子,社會各方面很多問題都類似。不是沒有解決方法,但要各方面配合進步,不是容易的事。當地朋友認為政府肯檢控責罰就行了,但香港也用了一段時間才改善吧。

【好管閒事】

埃及有一個關鍵字,叫حشرية,這個字源自動詞حشر,是擠到中間的意思。《古蘭經》第58章第11節說︰「信道的人們啊!有人在會場中對你們說:『請你們退讓一點吧!』你們就應當退讓些,真主將使你們寬裕」,阿拉伯人似乎都很遵守這則教訓,所以埃及的地鐵可以在七個人的坐位上擠九個人,別忘了埃及人很胖的,一百公斤是閒事(我聽到一百總是忍不住當是磅,反應不過來),每次坐地鐵想坐,都要有被擠到塌縮的心理準備(當然那是女性車廂,如果跟男人擠就不會坐了)。

而引伸出來的意思則是好管閒事。好管閒事有其好處,就是人們樂於助人;不好處更大,就是不尊重個人空間,有一個例子蠻好笑,話說上樂理課時要默寫旋律,該段旋律每個小節兩拍,我將小節裡的半拍都連起來了,坐旁邊第一次見的同學,直接拿橡皮擦擦掉我連起的部分,說這樣是錯的,只應連一拍,我跟她說這是容許的寫法,她還不信,直至讀作曲的同學幫老師批改巡到過來,認同我的說法,她才相信。她不是小孩子啊,看樣子大概三十歲。印象中讀書時從來沒有同學會擅自塗改我的東西的,中學起肯定沒有。從這裡可見埃及和香港社會的分別,就是不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大概也是都市化程度不高的地方的共通點吧。

其中一個埃及話老師因為父親的工作而在利比亞長大,她說事後想來很慶幸小時候沒在埃及,否則就要被三大姑八大媽指指點點,不得安寧。香港也有多事的親戚,但程度比他們輕多了。他們連陌生人都直接問幾歲收入多少,親戚說不定連內衣也搜出來品評吧。

【兵與狗公】

跟埃及朋友討論「為甚麼埃及男人無論多老多醜,都認為外國女人會跟他上床」這個問題時他們都喜歡解釋說,埃及人認為外國人因為沒有宗教束縛,於是視色如食,餓就會吃,所以埃及男人都會不斷向外國人示意爭取機會。

但餓了也不至於吃糞便吧?就算肚子餓,也會找間像樣的餐館啊。他們這麼想爭取機會的話,為甚麼不減減肥,改善生活習慣,讓面色好看點呢?

跟埃及相比,香港幾乎只有兵,沒有狗公。這是要離開香港才感覺得到的優點。大概也是東亞文化教育大家要謙虛含蓄的好處吧。

他們如果懂得「反求諸己」就好了。

【總結】

我喜歡埃及的飲食,很多賣素三文治的店,茄豆飯又是國民菜色,對素食者來說非常方便,不像香港一般食肆很難找素食,最不開心的是蘿蔔糕也總是有火腿。生活來說當然香港方便舒適安全,而埃及勝在便宜。不過因為不是在埃及長住,所以任何缺點都可以忍受,而優點也格外珍惜。

可惜埃及很多文化寶藏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只知道古埃及,但他們近代的音樂、文學、電影都非常好。電影來說我會排伊朗第一,但埃及四十至六十年代的電影不輸舊荷里活片,問題在於有字幕的版本不易找,所以其他地方的人要欣賞就不容易了。文學有中文翻譯,但你要讀外國文學不會優先去看一個埃及作家吧,也是國力、形象的問題。至於音樂,比如阿母.卡沁是流行歌手,但音樂很有內涵,這樣的情況很難得,要有這樣的傳統,又剛好那個時代的人懂得欣賞。

所以能懂得三個傳統真是自覺非常幸運。

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

內化

最後一天晚上去車房咖啡室跟店長道別,他正忙著,介紹我跟他的女朋友化妝師聊天。她的樣子很摩登,思想卻相反。

我說在開羅市中心穿個短袖都不敢,那些人死死地盯著你看,又多非禮事件。我說那是大男人主義,認為女人穿得少點就活該被搞。她就說︰「那是市中心的習慣和傳統,在新開羅、在海灘渡假區就不怕。那不是錯的,是習慣和傳統,你討論文化問題應該懂這一點。從來沒有人迫我怎樣穿衣的,都是我自己選擇合適的打扮。」


開羅市中心

嘩我跟男人說起都沒有這種回應,女權的敵人真是女人。市中心是歐洲建築又不是清真寺區,那去侯賽因清真寺附近豈不是要蒙面?

我說埃及的男人無論多老多醜,都認為外國女人會跟他上床。她就說那不是埃及人自己想出來的,是歐洲女人真的是這樣。

這到底是甚麼人?

我說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是大男人主義,他們就說大男人主義只存在於社會層面,不是宗教的問題。

到底他們有沒有讀過《聖經》和《古蘭經》?

他們都是基督徒,說起特朗普太太和女兒去梵帝岡要戴頭紗,他們就說那是尊重宗教傳統。

甚麼都說是傳統,傳統就有道理,傳統就不能改變的嗎?傳統不是人建立起來的嗎?傳統用活人獻祭就要繼續用活人獻祭?

世間上我最想不明白的問題,就是為甚麼女人如此犯賤。

-----

附記︰2016聯合國婦女署的《國際男性與性別平等調查》的埃及數據中,「妻子有權拒絕丈夫的性要求」這一題中,女性答是的比率為73%,男性答是的比率為80%,竟是女比男低。

音樂與律法

烏德琴之家有個同學在吉薩區(Giza)的阿拉伯高等音樂學院讀作曲,她人很好,幫我很多,而且音樂學院的學生都既學阿拉伯音樂,又學西樂,大家很多共同話題。

這天我在烏德琴之家上完離開埃及前最後一次樂理課,她還去市中心的阿拉伯音樂學院上小提琴課,跟我回旅舍同路。送她去到門口,她問我要不要進去旁聽,當然要,去年來看音樂會,想不到今年能參觀音樂學校,而且好想看他們是怎麼教小提琴的。

課室裡有二十幾人,老師從零開始教讀譜。我問同學︰「這裡沒有單獨課嗎,跟你的程度差很遠,有點浪費時間。」同學說︰「暑假後沒那麼多小孩子,中班也沒那麼多人報,應該會好些。」課時兩小時,先講解五線譜,後半堂再拉G大調。

有學生提到背著小提琴在街上走,有人對著她大叫「不合伊斯蘭律法」,於是話題轉到討論音樂合不合律法。

保守派認為音樂跟各種不道德行為很有關係,所以器樂是不合律法的。大家如果留意恐怖分子的宣傳,會發現配樂都是無伴奏人聲,最多加上敲擊。

對我們這些外人來說,會覺得他們的叫拜(adhan)就是即興演唱,但他們絕不會認為那是「音樂」──阿拉伯文中也有從希臘文傳入的musiqa這個字,跟英文music同源,但專指世俗音樂,不包括伊斯蘭教中有旋律的朗誦和叫拜。歐洲基督教在歷史上也有器樂不夠神聖的顧慮,但後來器樂伴奏成為常例。

老師說他大哥也曾經拉小提琴,後來演變到認為音樂不合律法;而他選擇以音樂為生,基本上和家裡斷絕了關係。

有這樣美妙的音樂傳統,學樂器不是討論合不合音律,卻是討論合不合律法,真是悲哀。

賣豬仔

在得合旅舍找房間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中大學生,她是跟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來做義工宣揚埃及旅遊業的。但該會的埃及分會安排不善,很多時候都無事好做。來個半月,只有兩星期有旅程,其他時間都自生自滅。組織內的埃及學生本應跟外地學生多交流,但夏天埃及人甚麼都懶得做,幾乎只有這些外國學生互相交流,浪費了他們深入認識埃及的機會。

後來又在知識書店認識一對土耳其情侶,見他們找阿拉伯文教科書便告訴他們開羅美國大學的書店較多,他們也是經該會來實習的,但根本沒有工作,太空閒便想學學阿拉伯文。他們又邀我一起喝咖啡,於是跟他們分享了一堆開羅景點和表演場地。他們說開羅伊斯蘭教的東西跟土耳其一樣,沒看頭,一想那也對,奧斯曼帝國的風格都差不多,對土耳其人來說自然不新鮮。男生又訴苦說在埃及大家都盯著他女朋友看,令他醋意大發很反感,強調土耳其的城市絕對不會這樣。

現時埃及旅遊業低潮,歐美遊客大減,有些中國客但也不算多,這個埃及分會似乎是用活動名義招徠旅客,不是搞學生活動的。

煙民學堂

新學期的埃及話第九級有一個同學法國人,自小就喜歡來埃及玩,她說小時候坐埃及的內陸機是不禁煙的,我比她大幾歲卻沒見過飛機上有人吸煙,幸好當年沒來見識。她十年前大學畢業時在埃及的酒店實習兩年,讀過埃及話但只讀過很少標準語,之後就回法國工作。初談覺得她有點政治正確,說哪裡都有好人壞人,埃及也是,但後來再談總算是有價值判斷的。

晚上跟在新文化出版社認識的記者碰頭,她離婚有一個兒子,不知道為甚麼總是認識到離婚的女人,是結了婚的女人不社交嗎?她帶著煮好的食物領著我到朋友開的電影教室一起吃晚飯。她朋友是導演,也教拍電影,她說不想生孩子,因為不想孩子在思想封閉的環境中長大。那兒有些學電影的學生,一個又直接問我幾歲、人工多少。大伙兒吞雲吐霧,包括十幾歲的學生,一些吸捲煙一些吸香煙,常去的新文化出版社也是煙霧瀰漫,真是怕在埃及吸得太多二手煙會肺癌。


埃及煙民好多,吃東西又毫無節制,是想快點見真主吧。

買琴、遇劫


趁語言學校放假去買琴,烏德琴之家的老師介紹的,這裡不少學生都跟他買。琴廠在新開羅,看地圖挺遠,還好這條地鐵線算快,從市中心不到半小時就到達,造琴師傅說來接我,到了地鐵站又叫我自己找小巴。


先試一個3500鎊(約港幣1500)的,又試一個4500鎊(約港幣2000)的,覺得4500鎊的似乎較好,便選了後者。造琴師傅一直說我是第一個中國人客戶,便宜了賣給我,買了後問人,都說好貴,除了一個同學說另一個造琴師傅覺得自己出名了,琴價已提到一萬鎊(約港幣4500)。一方面也是埃及鎊大跌,本地人都覺得物價升得離譜,但對外人來說東西並沒變貴,還可能便宜了。當然他說便宜給我甚麼的也不甚相信,但見大概港幣2000,能買一個琴身有共鳴的樂器,跟提琴比十分便宜(當然可能不該這麼比的,結他也是一二千就有了),就不糾纏那麼多了。


工場

他本來送一個黑色紅邊的琴袋,我問有沒有別的顏色,他拿出布料來讓我挑,我挑了褐色的,成品外觀很好,常有人問我哪裡買,但琴袋後面的口袋內襯用不織布,還沒離開埃及已破了,琴身人造皮能捱多久,我也不敢樂觀,不過明年大概會再回埃及的,到時再打算吧。


學琴的地方

他介紹我找琴老師補課,說300鎊一個月每星期兩堂每堂兩小時,到跟老師上堂後老師又說300鎊是每星期一堂每堂一小時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半,每星期兩堂是500鎊,我想想錢也不多就付了500,上堂他不積極教買了時間也是沒意思的。但可見他們喜歡亂開價,隨時後悔價錢說得不夠高就會反口。


第一次去扎馬力的文化輪

買琴後順便一起去看烏德琴之家的音樂會,本來說八時開始,結果快九時才開始,有些曲子真是很好聽,阿拉伯音樂跟伊斯蘭教叫拜是相關傳統,不免又想起伊斯蘭藝術越有力,就越有被利用的危險,就如《舊約》的文學造詣,十日節的殉道情懷,都能成為鼓動戰爭的力量。


右一是校長姪兒,右二是烏德琴之家其中一個教師,
右三是該教師的太太,彈的是曼陀林


後面都是烏德琴之家的學生

完結時已十一時了,見同學們很高興還沒有走的意思,就自己離開。

在扎馬力街上拿著手機等優步,竟有人一把奪過手機後逃跑,我的自動反應是尖叫,於是附近不同方向都有人過來,賊人見狀向上拋擲手機逃走,但那些人抓住了他,但沒人說叫警察,只問我他做了甚麼,就一班人抓著他大概是要打他一頓吧,於是我就拾回我總是在埃及被跌在地上的手機(埃及人相信別人的妒忌能毀壞你的東西,我說起我只有在埃及才常將手機跌在地上,就有人開玩笑說因為埃及人妒忌你的智能手機--這裡還不是人人用得起的),再加上這樣一拋,四邊都傷痕纍纍,幸好還能操作,否則沒了內裡的資料在埃及可是很不方便。

還以為埃及沒甚麼偷竊,因為我見很多人對財物都不十分小心的,比香港人隨意得多。想不到在窮鄉僻壤拿出單反相機沒被搶,在最中產的扎馬力拿出殘舊手機卻被搶了,總算見識了埃及的另一面。

就是這樣順路跟造琴師傅去看音樂會,他之後又想約我吃飯,說掛念我。這裡的人真是夠嚇人的。

瑞士酒店

這天放假有閒,買早餐回來後便邊吃邊跟旅舍經理聊天,開頭聊文學、工作,後來他說起自己離婚兩次,第一次因為妻子懷孕時不肯跟他上床,然後言語就開始不堪,問我︰「可否嗅你?」又說自己有性能力有性需要,聽到這些趕快走了,這裡的人真是有病。

旅舍還有幾個埃及人長期住客,一個是在歐洲多年、不肯跟我講阿拉伯文的伯伯,一個是白天只見他去洗澡的胖子,還有一個是在台灣做生意的基督徒,他說跟妻子分開很久但埃及正教不准離婚,他說自己有個台灣女友,他又說中港台女人很著緊錢,我說︰「她們跟你要錢嗎?」他說不是。我說︰「她們出外一味要你付錢嗎?」他又說不是。

我不明白,難道他想對方養他?抑或是常跟他討論金錢?那也沒辦法啊,他又不懂華人文化,對方更不懂阿拉伯文化,更要命的是他似乎也沒甚麼文化。那別人還能跟他討論甚麼呢?他就常跟我討論埃及多便宜,香港多貴啊。

左翼出版社

這次在開羅常常去一個地方,叫新文化出版社。這間出版社以前專出左翼書籍,現在則社會、歷史、文學都有。編輯在晚上當值,常有文化人來串門子聊天,在這裡聊天最舒服,不用重覆同樣的婚姻年齡蟑螂問題。

編輯教我很多俗語,又給我解釋電影劇本裡看不懂的字眼。跟他討論在身為外國女生在開羅面對的問題,他理解但認為我過慮。

在這裡遇過一個從事會計的兼職攝影師,拍的照片很有品味。

有個做手工首飾的突尼斯女人,每次都帶不同食物來,像個典型阿拉伯師奶一樣一直叫人多吃,卻對政治很有看法。

又有詩人認為,入侵的阿拉伯人帶來埃及人不懂的阿拉伯文,溝通問題令埃及落後,地中海東岸沒有語言障礙,卻是政治問題使之落後。有點奇怪的理論,不過挺有趣。

還有民間組織職員、導演、工餘寫小說的珠寶生意人、老記者、退伍空軍、在意大利讀設計的學生等等。

最聊得來的是一個宗教碩士,現在在出版社工作,他學生時代參與穆斯林兄弟會,後來寫論文研究伊斯蘭律法,從狂熱分子到無神論者,變化如此極端,爭扎如是強烈,聽他說來實在有趣。他甚至認為我試圖用開明的方式解讀《古蘭經》是徒勞無功的,這樣太勉強,伊斯蘭教是沒法現代化的,不如直接放棄。他又認為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的看法太不切實際,這樣沒法解決問題。真是徹底反過來了。


附近的街景,很魔幻,看不出是丟空了還是有人用

宗教力量

這天開始埃及話轉第二個老師,她說她四十九歲但老態龍鐘,走路都慢吞吞的,說話節奏好慢又夾雜英文,這對初級學生好,對我可是多餘了。不過她很喜歡跟我討論宗教、文化問題,討論《古蘭經》她說她也有疑問,但覺得沒有造物主解釋不到世界從何而來,唉說有造物主並沒有解釋到世界從何而來呀。這樣就信教的話,不如信飛天意粉怪

我們討論了不同時期電影的社會狀況和電視劇反映的倫理觀,她推介我看的其中一齣電影是《有人在我們家》,故事講述埃及英殖時期行刺的學生逃獄,在同學家中躲避,本來可以逃往法國,但決定留下,最後炸火藥庫時被殺。他離開同學家時正值齋月晨禮的叫拜,這段實在很感人,非常有宗教情懷,但我每次感受到伊斯蘭教的感染力時都浮起憂慮,因為保守派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延續過時的習俗,恐怖分子又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叫人自爆。

上課讀小說時跟教授提起這一點,他可算知識分子中少有對伊斯蘭教還是很虔誠的人,他說提倡暴力的就不是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在聖訓中叫人怎樣怎樣……,可是伊斯蘭教就是靠打仗起家的,開頭可說被迫,後來已是食髓知味了,恐怖主義不是主流,但有眾多容易利用的經書內容就夠了。他的說法實在回應不了我的憂慮。


到在烏德琴之家上完最後一次樂器課離開時,正值昏禮的時間,經過愛茲哈爾清真寺,叫拜聲非常好聽,抬頭看尖塔的輪廓很美,令我很不捨得開羅,低頭看卻四處都是垃圾,地面又濕又爛。忍不住想,這裡的人解決不到現世的問題,卻妄想自己解決了後世。


抑或是有後世天堂,就不介意現世如泥。

博物館

這次來埃及課業太忙,沒去甚麼地方遊覽,只去了兩間博物館。


門口


大堂

早上坐地鐵到聖佐治站,趁早上天氣不太熱走路兩公里往埃及文明國家博物館,進場時工作人員不斷強調沒開冷氣,我不是為冷氣來的好不好。

展品和介紹不錯,但只有開了一個展覽廳,講織物首飾陶器,現階段不太值得前往,無理的是票價要60鎊,跟開羅博物館差不多。


博物館旁邊有個湖很漂亮

整個早上除了我只看到一家歐洲人一家埃及人。

中午坐優步到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博物館2014遭受恐怖襲擊後重修,前年去年來都不得其門而入,等了兩年終於等到它重開。


建築物本身就很美



展品很漂亮但沒有英文介紹,對一般遊客不夠照顧。更差的是門口寫著五時關門,四點半就趕人走,弄得我失預算沒看完展品,連埃及人都說工作人員沒理由。

這裡可見埃及人的官僚主義︰五時關門,是工作人員五時要放工的意思,四點半就要慢條斯理地開始收結工作,不是參觀者能看到五時。是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

埃及政府總部的官僚主義已經成為本地人和住在埃及的外國人的常識,有一齣戲專門取笑這一點,戲名叫《恐怖主義與烤肉》,講一個埃及人想去政府總部做文件卻經歷重重困難,結果無意中脅持了一班公務員的荒謬故事。有歐洲同學要跟埃及人結婚,有好多證明文件要做,職員直接跟他說付2000鎊(880港幣,普通埃及人一個月收入)甚麼手續也省回。

特區護照免簽三個月,所以非常幸運地至今我都沒機會去政府總部朝聖續簽。

黑寡婦

這天約了網友在女子學院地鐵站,結果是連臉也遮著全身黑色的女子駕車來,見到這副行頭嚇一跳,想起車臣黑寡婦。她在大學讀電腦,兼職程式員,帶我去新潮果汁店,我隨便選了香蕉加棗,甜死人,還是正常果汁店好,這間又貴又難喝,但適合尋找西化中產感覺的人,包括蒙面的伊斯蘭教徒。

問她為甚麼選擇蒙面,她說這樣真主的獎勵會更多。

如果天堂有這樣的真主我寧願下地獄被永火燒,謝謝。

去了她公司,巧合地跟她的女同事也在網上聊過。聊旅行,聊人生,又跟我傳教。他們還在用第一因論證,真是聽得我要反胃。忍不住請她們聊回旅行。

埃及教育有三個系統

1. 國際學校
2. 政府學校
2a. 語言學校︰只有阿拉伯文、地理、歷史用阿伯文,其他用英文法文。就如我們的英文中學。
2b. 一般學校
3. 愛茲哈爾系統

黑寡婦自小在3。她說埃及落後的原因是不夠虔誠。她的英文比一般埃及人好,問她是怎麼學的,她說她為了替真主做更多好事所以很努力地學習。感謝真主,真主真是無處不在。

走之前她問我要不要去女性祈禱室看她的樣貌,於是跟著她去,看完後不免感嘆︰

遮著還有漂亮的可能性。

可能她是為了這個蒙面的吧。


蒙面所以照片從缺,看一下新開羅的景色好了

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重寫聖經

連續幾天天氣酷熱又日間出門,開始頭痛,但上課時教授講到埃及幾大現代文學家的事蹟實在令人心神嚮往。

例如塔哈.候賽因的《伊斯蘭之前的文學》,懷疑所謂伊斯蘭之前創作的詩歌是否真的是在伊斯蘭教興起前創作。這些詩歌本來只是口頭文學,後來才出現文字版本,所以他認為創作時期不可信。有人就引伸他的意思,是懷疑《古蘭經》的來源,因為《古蘭經》也是過了一段日子才出現文字版本。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因此攻擊他。他小時候因病而盲,卻在埃及讀大學再從法國讀完博士回國。

又說起納吉布.馬哈福茲的長篇小說《我們巷弄的孩子》,重寫聖經故事,將上帝化為隱遁大地主,亞當化為偷看遺囑的地主兒子,摩西化為智斗官黑勾結的領袖……

保守派認為他居然重寫聖經故事,是反伊斯蘭教分子,還有人嘗試刺殺他。小說初版在黎巴嫩出版,後來才能在埃及出版。

跟朋友說起這本小說,他說覺得意念很好,但手法一般。我就覺得很好看,雖然人物性格比較簡單,但整體風格很廣大,將聖經化為埃及人間故事,很能表現人在命運前的無力與絕望,和埃及的落後與不公,看得很感動,簡直還原了《舊約》的文學角色。


常常幻想旅舍後街的破落城堡,就是上帝隱遁的地方。當然照小說描寫應該是奧斯曼風格而不是後來的歐陸風格。

因為對這本小說印象深刻,於是到上完了語言學校的十二級課程,他們說沒十三級(明明記得以前上課時提過有,想必是太少學生不划算就不開了)時,就決定上單獨課程讀《我們巷弄的孩子》,語言學校找回同一個教授教,上了三星期十五小時不斷問句子讀不通的地方,最後讀了五分之二約二百頁,自認進度不錯,一個禮拜五十頁,一般導修文章也沒這麼多,何況是阿拉伯文。

但又忍不住問自己是否比以前蠢了,為甚麼學英文不用找人問,學阿拉伯文卻要找人問呢?

不過阿拉伯文麻煩在沒有標短音符號,所以有時幾個讀法看起來都合理,要語感很好很好才知道哪個是對的。

所以我沒有變蠢了吧……


網上圖片

烏德琴之家


這天總算去了烏德琴之家登記。埃及人學費是300鎊,即130港幣,外國人學費是150美金,即1170港幣,相差近十倍。但烏德琴之家在開羅舊區,校址就是古樓,學生們在樓梯上練琴,在角落裡合奏,真是很有氣氛,宛如前世夢中一樣,於是還是決定在烏德琴之家學,而不選其他人介紹的老師。

還有一個原因是聽說逢星期六有樂理課,因為很想了解阿拉伯音樂的樂理,所以被這一點吸引了。以為樂理課是講授樂理,結果原來所謂樂理課是一起讀譜彈奏,但也確實學到樂理,因為會著力練習不同調式,又常常要一半學生彈,一半學生唱,於是對常用調式和四分一音的效果越來越熟悉。


樂理課在這裡上,有情調但沒譜架很不方便

三點到四點半同時有初級班和中級班,初級班由零開始教讀譜,中級班內容是調式和簡單旋律,五點到六點則是彈奏樂曲,多數是二十世紀的阿拉伯音樂,也有些西樂。

星期四也有中高級樂理課,但其他老師只會說星期六,只有教樂理的老師會在星期六提起星期四也有課。這也顯示學校管理的隨意。


樂器課的特點是喜歡口耳相傳,老師示範,學生照彈,好處是練聽音,不好處是效率較低和容易弄錯,有時老師自己都不肯定,又沒有譜在手,真是回到古代沒有文字的感覺。其實學校有一本練習曲,只是老師都不喜歡用樂譜。學生不一定去上樂理,所以畢業也未必能讀譜。

烏德琴之家一般要求學兩年就能考畢業試,畢業試是彈兩首曲子再問一些關於曲子的問題。畢業生有資格在烏德琴之家教學。我覺得這樣要求太低了些,大概是八級的意思?我上過兩個老師的課,他們都有即興演奏的能力,但高音音準不太好,想起大提琴老師喜歡貶抑中樂音準差,他聽到這兩人一定要表示鄙夷之情吧。

每次去上課,都有大量同學一起切磋是烏德琴之家最大的優點--最仔細地替我校正撥絃姿勢的是同學,不是老師。缺點則是管理鬆散,本來單獨課是每星期三次,星期一、三、六,雖然有點浪費交通時間,但每次學一點可以吸收得較好,問題是教師有時隨時不上課或上很短時間,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其他人畢業考試又沒課,雖然另外有些群體課,但總體以外國人價錢來說並不太值得,因為課少後來我還另外付錢找了別的老師。


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

不過以我只上一個月來說,覺得對阿拉伯樂理的得著已經值回票價,再加上可以跟有文化的同學聊天練阿拉伯文,收穫還不錯。回程時又專找女同學坐順風車,在車上跟她們聊音樂,了解她們如何看埃及社會,有總是在跟男朋友嘔氣的傳理系學生,聲音很溫柔的國際學校法文教師,還有看法很接近的平面設計師。難得接觸到背景比較中產的女生,她們都有車,在街上難得遇到。

烏德琴之家的校長是伊拉克人نصير شمة,十分有名,跟人提起,稍有文化的埃及人都知道他。不過我沒見過他本人,只有他姪兒代為監督。因為他的姓氏一樣,初初誤會校長是他,看過他表演很精彩,但樣子看來大概三十歲,似乎太年輕了些,學校應該開了一段日子,好像不對,後來發現果然弄錯了。

烏德琴之家裡很多伊拉克學生,大概是因為校長是伊拉克人的原故。後來同學告訴我這些伊拉克學生是政府資助來學琴的,學費生活費都由政府付。看來伊拉克政府不是印象中這麼無能,連音樂獎學金都有的政府應該不算情況太差?或者它像民國政府,控制不了所有地區,卻有風雅之仕呢?這樣一想是不是對伊拉克的觀感好多了?

去外國打工和賣中國貨

轉用優步上學,挺順利,雖然司機不太熟路,但肯用衛星定位便沒問題,最怕電話壞或自以為是的司機不肯用。後來索性坐小巴,更快更不用煩。

有香港網友在愛丁堡大學讀中東研究碩士,在同一間語言學校讀書,在埃及第一次碰頭,很有趣。

放學後去光明清真寺見沙發客上約來的女學生,她在太陽泉大學讀醫科,跟她聊了一會她另外又約了一個醫科畢業生一起去咖啡座,他們倆一直討論如何去外國工作,又比較美國德國的優劣。大學教授人工二千多港幣夠震撼,醫生月入二千鎊即八百多港幣更令人難以置信。當然也是由於我們習慣醫生收入好,近如大陸醫生人工也不高。

在這間咖啡座第一次叫提子汁,居然是利賓納,真是跌破眼鏡。

之前一天烏德琴之家沒開,於是又約了車房咖啡店長。在咖啡座等他時溫習阿拉伯文,在埃及不認識的人也很容易聊起來,有個女人主動教我,原來她是配音員,在咖啡座開配音班,來面試學生。但聊了一會她說想我替她從大陸找能錄音的洋娃娃,讓她放錄音進去再賣。

埃及遍地中國製造,遇上的人不是想移民,就是想從中國入口甚麼來賣,為甚麼埃及人工這麼低卻甚麼都造不出?真是悲哀。

開課

第一天上課考分班試,去年讀埃及話第八級讀了兩個禮拜,考口試時老師說我沒用第八級學的句子結構,要重讀。原來她認定教科書中第五課的說法「一直……」,懂就是第九級,不懂就是第八級,而剛好我去年上課並沒學這個。無論如何開始上第八級,只有我一個學生。埃及話正常是兩小時,單獨上的話只有一小時,但可以跟自己的進度。

標準語第十二級有兩個同學,第一個是荷蘭裔瑞典人,中東政治學位畢業後來埃及讀阿拉伯文九個月,順便找了個埃及人未婚妻。第二個是索馬里裔英國人,背了《古蘭經》,其他書似乎沒怎麼看,志願是做生意和兼職做一個開明的伊瑪目。老師是開羅大學阿拉伯語言及文學系的教授,暑假來語言學校兼職。

埃及教授人工不高,五千多鎊,自去年自由兌換後大貶值的兌換率算是二千多港幣。驟看匪夷所思,但這裡駕車每月油費大約一千鎊,地點不特別好的住宅一二千鎊,吃飯一千鎊能解決,五千多鎊是能活得不錯的,當然有小孩就難點了,所以似乎很多埃及人都沒甚麼積蓄。

他說開羅大學有很多大陸學生,交換生、學士生、碩士生都有。課程一開始再討論阿拉伯詩,雖然去年標準語主題也是詩,但這次的教授專門研究詩律,寫過一本深入淺出的詩律教科書,講文學非常好,將阿拉伯詩的節奏示範得很精彩;他又做過記者和主播,對埃及近代史和傳媒的演變過程很了解。缺點是沒甚麼功課或閱讀材料,不像去年要讀很多東西再討論。

下課後坐的士找夜譚,上車時開了咪錶,中途想跟司機聊天練練阿拉伯文,於是說︰「咪錶是不是加了價,以前你們都不太願意用的。」司機居然立刻關掉咪錶,說︰「啊你不想用嗎,沒問題。」氣死我,決定從此不坐開羅的士。

跟夜譚在咖啡座聊天,侍應一直要我們的電話,又說自己有住宅,我說︰「你有住宅關我甚麼事?!」他就毫無說服力地說︰「只是表示我是良民而已。」

約了車房咖啡室店長去烏德琴之家,問過他是不是會開,他蠻有信心地說是,結果去到門房說學校還在放假沒開。

之後他介紹我去幾間市中心的書店,包括前年旅館樓下的新文化出版社,和對面的美德出版社。美德出版社因為政治問題常被逼關門,但搬了又可以開。

我看不懂中文電郵地址

晚上回到旅館跟老闆討論翻譯工作,訂房時中介人說老闆想要人翻譯聯絡中國的旅行社,每日一兩個電郵,以房間減價作為交換,我想可以多點機會練阿拉伯文就答應了。結果他居然想我發上百個電郵,塞給我一堆中國旅行社的咭片說看不懂中文的電郵地址叫我處理,我說電郵地址又不是用中文寫,一樣是拉丁字母,你若不懂便叫下屬整理好電郵地址發給我,我答應幫忙翻譯,只會一次過發同樣的電郵,再跟進回覆,否則我打完上百個電郵地址發出電郵就完成了我答應的工作限額。

他也覺得說不過我,但還是一直重覆,他們敲門找你都是像警察搜補罪犯一樣狂敲,不是輕敲後等你回應,實在令人反感,後來覺得這樣太煩就搬走,原本想回去去年的得合旅舍,但那天沒有房,就問樓下的瑞士酒店,最便直的房間要100鎊一晚,是雙床房,比上面的得合旅舍貴了10鎊,氣氛還不及,於是打算先住下,上面有房就搬上去,誰知跟職員說我要住一個月,能否減價,他跟經理商量後帶我到後面較小的房間,只有一張床,說70鎊一晚,那更好了,我一個人夠住了,比樓上更便宜,也和之前的旅舍「減價」後的價錢一樣。這間旅舍的好處是房間有水龍頭,比得合旅舍方便。

懷舊髮型屋

早上先去美國開羅大學出版社書店買書。每年都要來進貢一下。

之後去車房咖啡室。跟店主在網上聯絡過,見他蠻有文化又會彈烏德琴,似乎可以做得成朋友。真人也聊得開。咖啡室裡放了兩個他的烏德琴,拿上手試彈,左手按絃跟大提琴差不多,很易上手,於是想學,他就說可以介紹我去烏德琴之家學習,我自己完全找不到這種門路。

之後問夜譚出不出來,原來她約了昨天在小輪上遇到的沙地人,一起去比利米剎酒店泳池畔喝東西,這間酒店都是沙地人。他們熱烈地討論星座。他們想看我剛買的書,於是我拿出介紹埃及的童書,封面內頁是埃及地圖,沙地人立刻機警地指出地圖中標示為埃及領土的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屬於沙地

沙地人在醫院做管理工作,一天上十二小時班,一天休假。香港醫院的醫生也很想這樣吧。他給小費都是50鎊(大概22港幣)地給,連不要人找錢的夜譚都說他誇張,沙地人就說現在40鎊真不是錢,只是4沙地里爾。但50鎊在埃及是很好用的,一個三文治只是兩三鎊。匯價大跌後埃及物價真的很便宜,令我消費時價值觀很混亂,很多時候一件物件的價錢用港幣算很便宜,但用當地相應的購買力算又很貴,尤其是去年埃及鎊跟港幣差不多,於是我看到價錢時都會直覺當港幣一樣,但照現時匯價該打4.4折。本來很多當地人見到外國人都會提高價錢,現在更是如此。

喝完東西跟夜譚回市中心,在最後一小時吃快餐,這裡除了三文治還有炸豆蓉漢堡,不知為甚麼漢堡叫凱薩,埃及人覺得這是凱薩傳下來的食物?好正,完美替代一般漢堡,比植物肉低科技多了。這間又好像比胡椒快餐更好。


之後她去樓上做頭髮,嘩這裡的髮型屋真是古董,全套服務是洗頭、夾眉毛、線面、面膜,再做髮型。


髮夾是用火燒熱的,髮型師表演特技一樣揮動散熱。


髮型師的女兒們非常奇特,一個大肚還吸煙,一個將棉花完全塞滿舞衣罩杯,這樣女人能穿得上嗎?難道她是造給變性人?難道埃及有變性人舞者?

帶著滿肚子的疑惑離開。

埃及人愛問的問題

早上去成功街市吃早餐,三文治不錯。中午約旅館老闆談幫忙聯絡中國旅行社的事,他臨近才覆說太熱要夜晚,我說夜晚不行約了人。

無事做三點多去咖啡座喝東西,想說找機會跟人聊聊天,非常成功,在幾個露天咖啡觀摩了一下,有個獨自吸水煙的女人邀我坐下,她叫夜譚,聊起來挺對胃口。她有主見又幽默,還很熱情要帶我去萬事保路電視城對出坐小輪,果斷決定放男網友飛機,這裡的男人可不能去吃喝之外的地方。 見他很煩後來也沒見他,他還發訊息用粗口罵我。粗口的有趣之處是,對於不懂的人完全引不起負面情緒,我反而高興又學到兩個生字。

等小輪時又去吃了三文治。她看到我的手機鎖定屏幕是開羅地鐵站圖立刻大笑,好尷尬,如果我看到別人的手機屏幕是港鐵地圖,一定也笑死,可是這裡的地鐵沒甚麼指示,手機一開就是就最方便。

到船上還是等了很久才開。她又跟一家人聊了起來, 一個掉了一半牙的老伯帶著一個弱智女兒,和另一個女兒的多個小孩,小孩未開船就去買汽水薯片,這裡的健康教育真是令人絕望。


這樣可愛的小女孩,不久就變成肥婆。

現在才知道原來政府也有辦純粹遊覽的小輪,而當地人也很有時間遊船河。船有兩層,下層有冷氣,上層有風景,船上播著中耳欲聾的迪斯高音樂,小孩跟著跳舞。


這隻鳥有自己一艘遊輪


開羅尼羅河的樣子

甲板上一家人一直問我埃及人最愛問的問題︰
1. 你來自哪裡?
2. 你結了婚沒有?
3. 你幾歲?
4. 你是穆斯林嗎?
5. 中國人吃蟑螂嗎?
6. 中國人是不是都會跆拳道?

我通常的答案是︰
1. 中國--因為不想答香港被視為有錢人。
2. 結了--因為不想他們說要跟我結婚或要兒子跟我結婚。但下一個問題就是我丈夫在哪裡。我答在中國,顯然這是錯的答案,因為他們會覺得你是一個人來尋開心的。語言學校老師說你該答嫁的是埃及人,好讓他們怕你丈夫出來找他們算賬。要靠這樣的答案減少騷擾,這是多悲哀的社會。
3. 你猜--可是他們還是鍥而不捨。
4. 不是--他們總是要你答一個宗教才滿意,但我答佛教他們又會問佛教裡面誰是造物主,真是無從說起。
5. 不吃--因為有為有一齣很賣座的笑片《中國的偉大蠶豆》這樣說,所以他們都有這個印象。
6. 跆拳道不是中國的。


之後四處逛逛,希爾頓酒店的商場賣皮具的店鋪跟羅湖商業城一模一樣,酒店商場竟是這樣的質素。倒是商場裡賣的蜜糖小丸子還不錯,雖然太甜了點。然後再去咖啡座坐坐,又沿尼羅河閒逛,有人一起就是好,不用一直被人問從哪裡來。


夜譚大二就結婚,有兩個小孩,現在不到三十歲,已離婚。她家裡做私家車生意,經濟似乎很不錯。她說沒甚麼好做,想讀碩士。這樣的次序倒是挺新鮮。

言語無味

時差關係,六點就起床,怕甚麼都沒開,慢條斯理八點才出門,吃了個豐盛的早餐,美中不足是果汁居然加糖。別的食客真的好浪費,叫了一桌,吃了一點,明明整體窮得響釘鐺,真是想不通。

在書報攤看書,想買卻等不到檔主出現。見旁邊的都會戲院人不多,鼓起勇氣買票進場,隨便選了一齣《被迫潛逃》,是一味颷車的警匪片。市中心的電影院都歷史悠久,裝修也舊得難以想像。投影器還偏色。但電影院本身卻在電影中出現,這樣搞笑的事似乎補足了所有不足。出來終於見到檔主不知道有沒有十歲的兒子,連幾本書的總價都算不出卻來看檔。

之後去了買電話卡,雖然不算必要,但為了鼓勵自己努力跟當地人聊天,就買了,原來上網不比單單通話貴多少,卡是50鎊(約20港幣),之後每次入錢是32鎊(約15港幣),整個旅程總共充了兩次,總共只是用了50港幣,早知去年不要只買通話卡。不過手續辦了很久,可能埃及政府已經查了我家宅,才容許我買。

之後去幾個鋪位之隔的知識出版社書店,買了一大疊書,也不用二百港元。

回旅館小憩,黃昏再出去找東西吃。這次又有仙人掌吃了,好開心。逛了一會拿不定主意晚餐吃甚麼,最終選了一間沒到過的店吃茄豆飯,店以阿凡提命名,不過在這裡叫古哈(在埃及話突厥尊稱「阿凡提/effendi」演變成聽不到請重覆的意思,實在有趣),飯不好吃,還是托力爸爸好吃。就是嘛,阿凡提做飯不毒死你算走運了。

同檯的人很熱心幫我練習阿拉伯文,就跟去旁邊的咖啡座喝東西聊了一會,不過一邊談話一邊忍不住想,怪不得總是找不到人練阿文,試想像你學一個語言總是遇著保守派基督徒,那也夠痛苦的,阿拉伯文就是大概這樣的情況,三句不夠又說真主叫我們做甚麼,真是煩死了,他又說了n次懂中文又懂阿拉伯文的人做導遊能賺十萬埃及鎊一個月,那又怎樣呢,四萬多港幣在埃及可能是神蹟,在香港卻不算甚麼。

遇著的人多數言語無味又蠢又大男人,想找個有程度的人聊天真是難於登天,只好乖乖交學費跟老師聊。

中東三寶

傍晚七點的飛機,未起飛前乘客熱到投訴。旁邊坐的是馬特加斯卡人,在南京讀博士,蠻有趣。他到中國讀半年中文就開始讀碩士,太短時間了吧。他又說當地小學就要讀法文阿拉伯文英文。

我去中東都戴著戒指表示結了婚,他說:「你老公願意你離開這麼久?」或者是我敏感,我覺得這樣問的人都很多管閒事,又不是熟朋友,問這種問題有點粗鄙。

九個小時後終於到阿布扎比時吐了一下,坐飛機也吐真是沒面子,不過可能是宵夜那份餅卷翻熱得不徹底。回程吃完早餐又吐,看來雖然餓還是該忍一忍不能吃,可能是時差關係腸胃不適應。



候機室外觀挺可愛,內裡比較侷促,大概是樓底矮的關係。


隨便用大圍巾鋪在地上在候機室睡了一覺,起來閒逛才發現機場圖書館有長沙發,早知不用這麼潦倒。



阿布扎比清晨的天空

***

中東三寶卡塔爾、阿聯酋、阿提哈德,還是阿聯酋最好,飛機新,節目多,杜拜機場也比阿布扎比機場舒服。雖然杜拜機場的幾何圖案也有錯,但阿布扎比那個主題圖案就是錯的,看得我渾身不舒服,文化衰落不免如此。


但阿提哈德去開羅有一個好處,就是航線在第二客運大樓,比第一大樓新和寬敞,到達開羅時分別不明顯,離開開羅時分別就大了。第二客運大樓的第一重保安檢查在開著強勁冷氣的室內排隊,有欄杆不易插隊,而阿聯酋航空用第一客樓大樓,要在室外曬著太陽排隊,又沒有欄杆,各人爭先恐後,行李車貼著甚至輾著前面的人,不敢留一分空間,非常狼狽。幸好這次選了阿提哈德,否則在第一客運大樓離開開羅的話我的樂器就很危險。

雖然第二客運大樓安檢安排較好,但離開埃及時還是發生了非常搞笑的事。當時我帶著兩個行李箱的書,還有一個小紙箱,都是打算託運的,到機場前計過應該沒有超過重量限額46公斤。誰知辦登機手續時兩個行李箱放上去已經45.2公斤,只好手提那個小紙箱。卻沒想起小摺刀放了在紙箱裡。到最後一重安檢的時候職員倒是頗認真,X光看不清楚又要重照,看到似乎有利器就要我打開紙箱,他借了一把剪刀給我開箱。開箱檢查後他沒收了小刀。我回到家拆開行李時,卻發現那把剪刀在我的箱子裡。所以我要劫機的話還是有武器的。可惜了我精美的摺刀換來一把平庸的剪子。

***

中午到了埃及,出到門口找不到司機,原來他去錯出口了,有航班號不應該弄錯,想不明白。幸好別人肯借電話給我打,這在騙案層出的香港可未必有。到了旅舍,原本中介人說機場到旅舍車程免費,房間有廁所,去到都不是。總算晚上中介人和老闆來到,拿出對話紀錄對質,才照原議。

埃及遍地古董,包括冷氣機。


2017年6月16日星期五

夢斷紅樓

在舊書店見到高陽的《紅樓夢斷》系列,一開頭就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本事,「白是白、黑是黑;凹是凹、凸是凸」,起得這麼有氣勢,不能不買。

以為四大冊會說完《紅樓夢》本事,誰知只講到抄家,只好接著看《曹雪芹外傳》、《三春爭及初春境》、《大野龍蛇》。真是,一不小心開了個頭,就花了兩個多星期看了十幾冊書。

《紅樓夢斷》最好,熱鬧,很有興味。類近《紅樓夢》但較淺白,值得一看。後幾部的人物就沒那麼有趣,到《大野龍蛇》以曹頫發遣草草結尾,前面好些人物如阿筠(似乎是黛玉原型)、李紳、李鼎等的下落都沒有交待,當然從曹雪芹的視角來說可能就是下落不明,但討人喜歡的人物都不見了,一直講雍正乾隆未免掃興。

書中經常看到斟酌送甚麼禮的段落,忽然想到,「禮儀之邦」是這樣解才對!

另外幾次出現的「飛花」酒令看來挺好玩,唸一句有「花」字的詩,照著「花」在第幾個字,那人就要喝酒。風雅又不太難。到《三春爭及初春境》第九章理親王弘皙想迫乾隆退位時幾個人行酒令對答也甚妙,令名「無所不在」,「唸一句五言詩,最後是個『在』字,意思要一正一反」--

接下來是理親王弘皙,他放下杯子,開口說道:「駕崩盟約在。」

一聽這話,席中的臉色大多凝重了,不過平郡王福彭似乎很沉著,平靜地唸了一句:「知足身長在。」

「罰酒!」寧郡王弘晈立即發話:「這句話說的意思不是一正一反;違令了。」

「是的。」平郡王神色自若地,「最好不要反。」說著,乾了一杯酒認罰。

以前看過《胡雪巖》系列很喜歡,有歷史有江湖,接著看《草莽英雄》就一般,也是草草收場。但大部頭的小說裡大概也是僅次於金庸了,怪不得說「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

推薦文章︰憶高陽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六)

【教學評鑑】

聽過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分享提升教學評鑑分數的技巧,除了比較正常的提升課堂趣味,更多是降低要求、提示考試內容、教做功課、請吃零食,不忍卒睹。

另外常見的是期中試給高分,再在期末考試或論文把分數分佈拉闊。到時學生已做完教學評鑑問卷,無仇報(沒機會報仇)。

可是期中試給高分對學習的影響是甚麼呢?

1. 學生覺得有成就感,會提高學習興趣?
2. 沒有影響?
3. 覺得容易,不用努力?

我估計是(3),當然只是估計。但用這個方法時,自然不是為了(1),大家只是為了教學評鑑分數高些。在學期未完時得到較低分數學生可能還會努力一下(或放棄),到期末出成績時已沒有機會補救。這樣做好嗎?

作為教師,教學方式是基於自己的好處前途,而不是基於學生的課業得益,實在難以說服自己。

但我也在這樣做。

-----

相關文章︰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一)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二)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三)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四)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五)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挪亞荒舟

有免費票所以帶親人去了挪亞方舟。有小孩當逛公園才去,大人去實在太無聊。

網頁介紹說這是「全球首個一比一原大挪亞方舟」。希望也是最後一個。全球都沒有這樣荒謬的東西,唯獨香港才有,真是丟足了架。大概香港的官方宗教是基督教吧。

仿建方舟這樣戀物,塔利班都要笑我們偶像崇拜。

***

記得不久前王偉雄在不是辯論的辯論中說,黃大仙畢竟是迷信。三位一體、全知又後悔、地球只有五千年的基督教他也沒說迷信,天外飛來無端端就下結論說「相信黃大仙始終是迷信」,真是頭腦不清又崇洋。

當日的論題是宗教與科學,但實際上是基督教與科學。只要我們用伊斯蘭教代換基督教就可見其中的偏見。伊斯蘭教承繼舊約故事,但《古蘭經》沒講得太仔細,所以宇宙論方面伊斯蘭教沒基督教那麼多問題(如果他們不照搬基督教的話),跟社會方面相反。但因為華人將基督教與先進的歐美連結,將伊斯蘭教與落後的中東連結,所以很多人對兩者的印象態度大異,對前者仰慕,對後者鄙視。

常有人認為基督教崇高,而華人民間宗教就迷信,在這種氣氛下,於是有人講了一大段基督教的問題,也沒講出「相信耶穌是迷信」,沒有講信黃大仙有甚麼問題,就突然講出「相信黃大仙始終是迷信」。

但與宇宙論相近的伊斯蘭教對比,就幾乎沒有人會覺得伊斯蘭教更崇高。

或許很多人看事物是跟其建築物高度成正比的吧︰教堂尖頂高,所以基督教高;IFC更高,所以錢最高。

***


扯遠了,說回「全球首個一比一原大挪亞方舟」。方舟沒有甚麼人去,主要是靠酒店和團體活動。批地有沒有利益輸送呢?

參觀當天不幸下雨,所以主要看室內展覽。可惜沒下成洪水。

先去了遙遠的太陽館,總算有日心說,哥白尼可以安息了吧?

又從遙遠的太陽館回去參觀方舟本身。方舟展覽館裡面居然有真動物,不過不是一雙一對。公道地說,沒有哺乳類動物(除了人),這點比海洋公園和動植物公園優勝?當然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成本問題。

珍愛地球館則像幼稚園陳設。

***

在方舟外才跟家人說,這裡有動物塑像為甚麼沒有挪亞像?

你去迪士尼沒理由見不到米奇老鼠吧?

原來展館裡有真人扮挪亞跟小朋友玩遊戲!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甚麼時候廟裡有人扮孫悟空跟小朋友玩遊戲,佛道民間宗教就不再是阿婆專利、「始終是迷信」了吧?

2017年4月17日星期一

記憶宮殿


(圖片來自維基

以前總有個印象,記憶宮殿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大概因為這個名稱令我想起畫中的魔幻宮殿。

其實真正的記憶宮殿,是借用熟悉的地方,將要記的東西用奇怪的意象或事件放在其中。

記憶宮殿可以用來記生字,諷刺地我腦中浮現的意象卻在描繪《聖經》中令人類語言分化不能溝通的巴比塔。

學習使用記憶宮殿去背阿拉伯文生字,首先嘗試用家中空間,發現效果不錯,比不用的情況較大機會記得。在書房逆時針走一圈,順序記憶書報踫到的生字,先幻想牆上貼了張紙,寫著ذريعة,解藉口,然後小桌上放了個煮食爐,用來記著تحريض,煽動,然後書桌右上角有人在打鬥,是مناضل,桌上有地標معالم在自殺انتحار……,最後在門口旁邊放了一個鐵門,門口如Arbeit Macht Frei那樣寫著المدينة الفاضلة烏托邦,裡面有被剝削استغل的人,生活方式صيغة很腐化انحطاط,於是有先鋒طليعة駕救護車救人,之後面向حيال書房門上撞到摺起طي。


沒有甚麼邏輯又沒有特地記那些字如何串,居然會比平時容易記得,想必是對位置、意象的記憶另有通路,是動物就有的原始本能,比文字記憶更不費力。白老鼠也要靠它走出迷宮。又或者是由於人腦本來就記下很多東西,但沒有線索,就如沒有地址一樣難以尋回。地理位置就提供了一個最符合本能的索引方式。

讀書多年也沒用上這種技巧。記得用過最奇怪的背法,是會考化學背元素表頭一部分元素方便答題目,也只是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這樣串成一串。

其實蠻好玩的,如上帝一樣創造世界,說有光,就有光。適合喜歡魔幻的人。

【背字典】
既有此經驗,看到有人教用記憶宮殿背字典,也願一試。始終阿拉伯文不標短元音,有些字就算憑上下文猜到意思也不會讀,仍要查字典,這點跟中文一樣麻煩。本來覺得背字典這種事情很神經病,但「自然」地查字典後記得的比率也不高,不如「人工」地背。

如果直接背了字典就不用查了,背字典累,查字典不煩嗎。努力的動機來自懶惰。

看了這本講用記憶宮殿背德文生字的書,不過書裡沒甚麼特別技巧,唯一是將德文字的組件拆開記,例如將林肯(Abraham Lincoln)加在意象中以便記住ab開頭的字。其餘基本上是這裡的內容。先為每一個字母找個地方就可以了。

為了為二十八個阿拉伯文字母每個都找個合適的宮殿,我想盡了自己記得的地方。視乎地名和可放東西的位置數量,分配給不同字母,為此特地統計了最好的阿英字典中每個字母所佔的頁數。這部字典因為經常翻閱所以我將之暱稱為肥耳先生字典。


先試驗一個較少用的字母ذ,在字典中有十二頁,是倒數第四。用鶴嘴作為宮殿,因為只記得一些地標,可用位置不算多,最多位置的家裡附近、上班路線、上學路線等等要留給多字的字母。

在記事簿上畫下簡略地圖,將生字順序放在行山路線上。背字典有一個好處就是生字依字母順序,多一個線索溯回。

【阿拉伯文專門技巧】
為了增強記憶,可以將類似讀音或串法的字加在意象之中,無論甚麼語言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例如用「俺不能死」來記ambulance。這個比較輕鬆,但沒有近音字時,可就著阿拉伯的三字根特性,用一些物品或行為來代表第二第三個字根,組合成奇怪的意象,放在記憶宮殿中,例如想像在鶴嘴的戰時建築裡,埃及演員عادل إمام「順從」地被監禁著睡覺نوم,由於這個記憶宮殿的生字都是ذ開頭,不用記,加起來ذعن三個字母的意思是順從。說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在腦中想像此圖象比記字母容易。


演員عادل إمام

動物、鮮明的人物、明確動作都適合用來代表字母,最好每個字母先想好名詞和動詞,方便用一個字的字根組成事件。

已經懂的不用記,英文也不懂的生僻字直接跳過,結果佔了十二頁的ذ要記大概八十字,在一個記事薄對開頁的簡略地圖中順利完成,用了一個下午。肥耳字典有1300頁,即是要用100個對開頁,起碼要用100天,因為一天記不了更多。

之前用記憶宮殿記的字頗有幫助,上網越來越輕鬆,第一次用背字典這樣變態的招數,希望一了百了搞定阿拉伯文,文法、語感都可以,只差詞𢑥量了。

後記︰開始不久正好跟同學討論某字是甚麼字根,她猜是أص,我說︰「這個字母我背了,應該沒有這個字根。」被自己的豪氣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