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中大港大

記得選大學的時候同學都是看學系選科,看得三大差不多,並沒有覺得讀港大就比讀中大好,對其他大學就可能會有學系雖然口碑好但基於怕大學名頭不響的疑慮而不選的情況。

又或者是中大看港大差不多,港大是看不起中大的。我因為早就選定了中大哲學,所以沒有認真考究。

不過似乎社會上看港大還是高一級的,記得在中大讀完碩士到港大讀博士的時候大提琴老師說︰「啊!為甚麼轉去港大,這樣會少點時間練琴的!」他的意思是港大更好,要求更高,要花更多時間讀書。局中人看來此說纏夾不清,簡直不知從何說起。

其實相反,港大因為有錢另請助教,研究生工作比中大少,舒服得多,後悔沒有碩士時就去。我本來因為念舊和喜歡中大校園,連博士也是先報了中大不收(碩士導師說不要三個學位都在中大讀,所以不太支持)才報港大的第二輪收生的。

不過也是去港大才開始讀阿拉伯文,那時候中大是沒有的,此事對我影響甚大,算是機緣。

***

歷史時間

大學聯招年代以前(即是說直至1990也是如此,不是遠古時代),英文中學的學生才可以考港大,中文中學的學生只能考中大,沒有中大前甚至只能去大陸或台灣。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真的覺得很荒謬,所以我明白老一輩對港英政府較為反感。不過現在似乎正回到那個年代。

如果港大是港英餘孽,那中大就是反共分子,新亞書院不用說,由逃離中共的學者開辦,其實崇基學院也跟原在大陸的各間教會大學有淵源。

中大的中文教學和與之有關的文化傳承,在專上教育大肆擴張後仍屬罕見,甚至有朋友以為香港所有專上教育都是用英文。可惜劉遵義搞國際化之後中大跟其他大學是越來越沒有分別了。

-----

延伸閱讀︰
《令大學頭痛的中文》

胡蘭成

見有人讚胡蘭成《今生今世》寫的江南生活有韻味,終於看了。這一部分及中共初入主的情況值得一讀。他描寫自己的政治與感情就順便看看,雖文過飾非,但也可略見時代氛圍。胡的其他書,《山河歲月》、《禪是一支花》就無足觀,《山》還是套用馬克思主義,《禪》則胡的修行不特別高,不值得花時間,或許《中國文學史話》有時間會一讀。

有趣的是從《今生今世》知道胡蘭成認識梁漱溟和唐君毅,上網再查,連徐復觀也有交往。記得讀大學的時候讀中國哲學史還有讀過徐的文章。新儒家真是跟政治淵源甚深。

書中提到他如何結交/勾搭不同人物,還有後面補敘汪精衛政府特務頭子吳四寶的故事,江湖風浪,像看高陽的胡雪巖系列一樣,可以當小說看。

胡蘭成被取笑任何時候也可以加一句「這樣也是好的」,除了這句口頭禪,還有一些東西看到煩了,如「這是民間的xx」,人世「清嘉」,不是無情等等。不過以寫自己的政治人物來說是文采是少見地好了。

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

右派學院與左膠學生


同學你地交左學費未?
(《麥兜菠蘿油王子》劇照)

隨著教育商業化,自資學院也一間一間地成立。

右派學院市場主導,一切都可以賣,只要有錢收就行。學生是顧客,顧客永遠是對的,只要學生投訴,就照單全收。

於是不能批評宗教,因為批評宗教,教徒會投訴。

於是不能跟學生辯論,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所謂獨立思考變成了沒有立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切都是觀點與角度。因為學生被指出漏洞會不高興,學生不高興,教學評鑑就會低。

於是不能批評文化習俗,一切只是不同,沒有高下,吃人族認為吃人沒有問題就沒有問題,強姦國認為強姦沒有問題就沒有問題,女陰殘割是社會共識,天足會是多管閒事……因為批評別的文化,被教導了文化沒有高下的學生會嫌你武斷,會不高興,學生不高興,教學評鑑就會低。

不應該批評別的文化,但就應該批評「批評其他文化」。這根本就自我推翻,但卻是很多人的想法。

人常會對自身文化過於自豪,學習去理解其他文化本來是好事,但理解到沒有高低對錯,則屬走火入魔。這種想法常見,大概因為不用認真考察反思,一味平等看待,符合人的惰性;顯得大愛包容,則屬額外收穫;何況以和為貴,更是中國人的美德--至於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則是沒有人理的。

學生動輒投訴課堂內容不合適,這樣下去除了技術學科可以教,其他還有甚麼可以教?上課還有甚麼思辯可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式的「獨立思考」,最後就會變成只有利益,沒有道理,這又正正符合培育奴隸僱員的最終目的。

右派學院的產品,是左膠(左派中的文化相對主義者)。就像豬的後代是穿山甲一樣吊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