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土耳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土耳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

關於成長

小時候喜歡看大人的故事,現在反而喜歡看成長的故事,近來看完覺得印象比較深的幾部電視劇都屬此類。

美劇《Atypical》男主角有亞氏保加,講他一家人的故事,每集開頭通常由男主角獨白講他著迷的南極生態,拉到去他面對的挑戰,他的父母真的好努力,很溫情好好看,沒想到一把年紀看teenage drama也好有共鳴。

意大利劇《Generazione 56K》講剛有互聯網時一班意大利小島孩子的成長故事,一聽到modem的聲音就超有感覺(所以這是拍給老人家的懷舊劇)。劇中幾個男孩下載色情照片放在磁碟(floppy disk,想起那只有1.44MB就覺得是史前時代)賣,果然Internet is for porn。

土耳其劇《Aşk 101》(Aşk的意思是愛,來自阿拉伯文عشق)也是講九十年代末幾個高中生的故事,喜歡人物設計有對比,雖然三對情侶的氣質都比較相像,一對是激情衝動(愛畫畫的Eda和經常打架的Kerem),一對是沉鬱內歛(乖學生Işık和跟外祖父相依唯命的Sinan),一對是霸氣型(愛彈革命練習曲的Elif和天生的老闆Osman),只有一對老師不相像;另一個優點是不靠爭風呻醋耗時間,一班朋友很有義氣令人感動;最大的缺點是校長有點太面譜化,可以有層次一點。我應該比較像霸氣的Elif但我最喜歡沉鬱的Sinan,編劇一定覺得我有問題,哈哈。

其實就算過了很多年,很多人還是對成長時期的家庭、朋輩、壓力等問題耿耿於懷,所以這個主題對不同年齡層的人各有意義吧。

而我大概是覺得大人的世界太醜惡,所以更懷念純真與不成熟的青春。

2014年10月4日星期六

性別與宗教

去了港大聖約翰書院辦的一個講座,題目是Moslem-Christian Dialogue: Sexuality and Gender,講者有三位,第一位是很蘇菲派的土耳其法律教授,他的樣子較像希臘神父;第二位是亞美尼亞正教的伊斯坦堡主教;第三位是聖約翰書院的院長,是馬來西亞華僑,這才知道原來聖約翰書院不止是一座宿舍,真的是書院來的,有自己的老師。主持是劍橋大學的聖約翰書院的牧師。

結果好像是三人間接攻擊亞美尼亞主教的「自然」論,難得地不是伊斯蘭教徒最保守,挺有趣,忽然想到這或許就是某教授所謂的溫文爾雅地討論,其實就是不夠尖銳地攻擊、沒有人倒地的意思。當然可以說這樣大家面子上好過,不過沒有理由說這樣勝於一劍刺死。一劍刺死精彩些。

因為罷課等事,聽眾大概只有十人,幾乎都是女人,我和穆斯林同學一起去聽,後來有人問講者土耳其異教聯姻的情況,結果又演變成討論穆斯林同學可以跟甚麼人結婚 (根據主流教義,男穆斯林可以跟基督教猶太教徒結婚,但女穆斯林只能跟男穆斯林結婚),哈哈,還以為只有沙老師關心呢,看來這是老男人都關心的問題。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臥遊土耳其

記得畫論中云看山水畫如同「臥遊」山水,那學語言也如同臥遊該地吧。


讀「教自己」系列的《Complete Turkish》隨便學一下土耳其文。通常每學甚麼語言都會有人問為甚麼學這個語言,我自己選擇語言多數是由於該語言屬於我沒學過的語系或文獻多、歷史文化吸引。土耳其文並不打算深學,只是涉獵一下以了解突厥語系的文法特色。

讀了幾課後有以下感想︰


1. 之前在babbel.com讀到芝麻圈simit想食,這本書講到酥皮果仁餅baklava又想食。讀語言似乎真的比讀別的書用腦,很快就肚餓。

2. 土耳其人常用「dzip dzip」聲來表示拒絕或否定,我聽到總是覺得好無禮貌,想起阿老師不斷插嘴更正學生的樣子。*

3. 元音和諧律 (vowel harmony) 挺有趣,由於這個規則,常常出現同元音的一連串音節。

4. 遇上埃及話中的土耳其文字如oda (房間) 就份外有親切感,亦在土耳其文中找到很多阿文字 (如saat小時) 和阿文片語 (如vallahi感嘆、maalesef不好意思沒有),當然英、法文字是不少得的了。又發現波斯文也有些土耳其文字。

5. 二十yirmi、三十otuz、四十kırk、五十elli跟二iki、三uç、四dört、五beş看起來都毫無關係,比較奇怪。當然原則上每個數字都可以獨立命名。

好了現在去讀波斯文。

-----

相關連結︰
*關於阿老師的文章︰授人以母語殖民學店邯鄲學步
Babbel Turk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