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猶太人區》


看完2015年齋月的電視劇《猶太人區》,故事圍繞1948年以色列立國後埃及開羅猶太人區的情況。這個地方雖然叫做猶太人區,但不是只有猶太人住,有穆斯林也有基督徒。

男女主角分別是穆斯林和猶太人,開始時兩人的關係沒人反對,到後來政治氣候大變,就不復過去了。

劇尾女主角的哥哥因為被發現是以色列間諜所以匆忙逃走,母親跟隨,父親不喜歡以色列也不願離開埃及所以沒走。但母子走後父女被警察盤問、被鄰居排擠,於是女主角提議去法國。

要出發那一天父親過身了。是傷心過度吧。妻離子散,失國失朋,他的故事比男女主角更令人感慨。

欣賞最後沒有大團圓結局,女主角辦了喪事後仍然去法國。她留下給男主角的信中說︰

「在現世我們的宗教不同,但在後世就再沒有分別。」

很喜歡這句話。可是聽說靈魂死後頑固的仍然頑固,封閉的仍舊封閉,貪婪的仍貪婪,仇恨的仍仇恨。

此分別要如何消散?

-----

全套劇集︰

延伸閱讀︰TV series about history of Egypt's Jews misleading, says Albert Arie

2016年5月15日星期日

極端主義供與求

伊斯蘭極端主義崛起主因是有人借宗教名義著力推廣,還是社會經濟問題?

有些論者認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崛起,是因為沙地阿拉伯四處出資宣揚瓦哈比主義,伊斯蘭極端化是由於大量供應;另一派論者認為,主因是經濟分配不均,青年失業嚴重,無法向上爬,於是從極端思想尋找改變的機會和人生意義,伊斯蘭極端化是由於有此需求。有趣的是,後一派的Nathan Field認為伊斯蘭極端主義跟上世紀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興起的情況相近,今日中東是在重蹈二十世紀德俄中的覆轍,跟沙地阿拉伯資金關係不大。

佛家說「因緣和合」,詞人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俗語說「姣婆遇著脂粉客」,我覺得是兩相配合吧,這些青年本來自視為穆斯林,然後有人不斷宣揚說伊斯蘭是這樣這樣的,他們覺得人生失意社會不公,努力工作也沒用,或根本沒有工作,於是就相信是因為自己不夠虔誠所以人生失意(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其他人不夠虔誠所以社會不公所以我人生失意),如果是接觸到另一些思想或許會做別的事情,例如共產革命,但剛好容易接觸到伊斯蘭極端主義於是就去做聖戰炮灰了。

現階段這樣的炮灰沒有減少的跡象。Nathan Field認為經濟改革才是對症之藥,我同意,但肯定要長遠才能見功。

昇華

今天看李垂誼與港大學生音樂會,最喜歡舒曼的《慢板與快板》、皮亞蘇拉的《大探戈》,和關聖佑的《祭神》。選曲多變亦不長,一般觀眾也能投入。

然而前面座位的疑似意大利人跟女伴同行,動來動去像小孩那樣坐不定,又兩次轉頭看過來,我瞪他一眼(你可以懷疑我自作多情,這不重要),最後兩首曲目他索性提早出去了。

香港的歐洲人不知是本來如此,還是給蘭桂芳港女寵壞了,常有自以為情聖的,嚇人程度僅次於中東男人(泛用,從印度到北非都歸入此類別)。

孔子說食色,性也。根據佛洛依德,一切追求都是性及其昇華。今人說搵食搵蝦條。這正常不過,但別停留在動物層次,一天到晚只有這些。

痴漢想交配,四處性騷擾。舒曼也可能只是想交配,但他寫音樂。

2016年5月11日星期三

無文法的埃及話

題目是錯的,埃及話當然有文法。

只是比古典阿拉伯文簡單。

有趣的是,遇過好些學阿拉伯文的外國人看不起埃及話,覺得文法不夠規律。

這就好笑了,因為所謂文法簡單不夠規律的埃及話,複雜程度大致和英文差不多。比如「如果……則……」的前件(「如果……」那一部分)用過去式,違實條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用系詞(像「我是人」的「是」)過去式再加動詞過去式。古典阿拉伯文中的位格後綴等變化則沒有。

為甚麼這些看不起埃及話文法的人又不會看不起英文文法呢?

學古希臘文、拉丁文的人會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學古典阿拉伯文的人就很少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看不起埃及話文法簡單的人,卻很少用同一個標準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背後是甚麼原因?

因為混淆語言的社會學地位與語言學特質這兩樣東西的人實在太多。很多人都不自覺地將西方的東西分類為高級,於是英文文法比古典語言簡單也仍然可以高級,古典阿拉伯文因為像西方古典語言那樣複雜所以高級,但埃及話既不是西方又不複雜於是就低級。

其實為甚麼複雜就好,簡單就不好?構作一個文法複雜的語言並不難,加些動詞名詞變化就可以,反之如果你不用動詞名詞變化就將事情講清楚了,為甚麼一定要加這些變化?很多時候古典語言的文法變化就是這樣被省略的。

大概是覺得這些文法規則很難掌握的人,覺得講文法複雜的語言是特別高智商的事,於是就誤以為這些語言高級?

-----

* 其實準確來說應該是孤立vs屈折(名詞、形容詞、動詞的文法變化)而不是簡單vs複雜。

-----

相關文章︰語言?方言?

2016年5月7日星期六

如何學好中文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在想︰中文還需要學嗎?母語自然就學會啊。

如果你這樣想,通常來說你的中文不會很好。

又或者你在想,中文不重要,學好來幹嘛?那你不用看下去了。

***

如果是說識字閱讀,也是讀小說吧,但重點是要文字越看越難,比如從輕小說、短篇故事開始,然後是長篇小說,然後是金庸,然後是明清白話小說,最後可以接上經史詩文。

如果是說改善文字,就是最後那一步經史詩文。(如果是文學創作當然應再涉獵外國文學。)白話文大致是北方話的字眼、文法結構,但只有一百年,根基不足。二三千年的古典文學不會一夜消失,文辭與文化背景仍舊需要從古典文學浸淫。

高中時我覺得寫英文比中文容易,因為看英文小說散文後照用那種語氣寫就覺得很舒服了,但中文照用讀到的白話文寫總是感覺不對,太鬆散。後來讀了一堆古典文學寫過文言寫過韻文,再回頭就覺得找到想要的語氣了。

那如何入手讀古典文學?可以如上所言從讀小說循序漸進,也可以直接從背詩詞古文開始,無論是大人自學還是小童啟蒙。


中文大學出版社曾經有一套三冊的《古典精華》,由淺入深,各個朝代各種文體都有選錄,非常好的一套書,跟著來看和背不會浪費時間讀次貨,而且難得地有粵音注釋。可惜這套書已絕版,不易找。

其實也不一定要用這一套,坊間一般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之類也可以。小時候自己背過《三字經》,不過有點封建,《千字文》類似,較少人提及的《聲律啟蒙》也是以前的人特地寫來教兒童的,都可以試用。《聲律啟蒙》非常美︰「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這本書是照韻部和對仗寫的,方便學寫詩,所以讀多了有點悶和死版,不用勉強讀完,但背一點會很有趣。

背誦有甚麼好?其實背誦是非常有效率的,因為背一篇文字,其中的生字、配搭、節奏都學了,比分開記一堆雜亂無關聯的詞條容易。

說背誦浪費時間的人只是蠢,以為西方先進教育不會背。英國人學英文不用背?他們在學校演莎士比亞是讀稿嗎?當然要背。若你只要學到買辦的程度就不用背。

兒童要背誦很可憐?人小時候的記性本來就很好,你不記得一堆小時候聽過的兒歌廣告流行曲嗎?順便記幾篇詩文有多難?

就算從考試角度,這樣學中文也比做練習有效率,因為理解能力強到看古文沒有問題的話,成績不會差,也不用追著學校或公開試用的教材資料去死記操練,那些東西才是浪費時間。


偶然翻到錢穆文章,讀本構思精細,可惜沒有編成。

***

附筆︰香港的語文教育肯定是失敗的。小學還好(不過該讀多些詩詞),中學真是一塌糊塗。中一至中五中文科考試的重點都在「課文問答」,無非是死背內容和分析修辭手法(「詞藻豐富」、「結構嚴謹」之類的違心之論)。但大家都樂於接受,毫不反抗。文學作品與文學評論何者為主、何者為次?我想這不容易弄錯。但一到考試,沒有人讀原文,只會把問答的內答背得滾瓜爛熟,而且這樣做拿的分數一般較高,中學老師也鼓勵。成績好的同學從不看書,行文不通順,眼光短淺。中六、七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更是不知所謂,平日做功課便全在堆砌術語自欺欺人唬人唬自己。

----

相關文章︰如何考核中文
如何學好一個語言
如何學好英文

2016年5月2日星期一

人間淨土

昨天又去了亞洲協會,去看一個密宗曼陀羅的介紹。

曼陀羅,意謂壇城,象徵諸尊壇場,也有象徵器杖、種子真言、諸尊威儀等不同種類的曼陀羅,源於印度教,是密宗修持時觀想的意象。

用沙繪畫的曼陀羅,做完儀式就會掃掉,將帶有福佑的沙分給信眾和撒於空氣河流。

美麗精緻的曼陀羅建立不久就形相不存,以示無常迅速。

這次來做曼陀羅的僧人來自不丹,會用數日時間完成曼陀羅並加持。完成儀式後會將曼陀羅的沙分發給參加者。

曼陀羅完成當日皇室成員吉祥.確登.旺楚克會做一個講座,介紹不丹的唐卡修復工作。


圖片來自講座介紹

吉祥.確登.旺楚克是現任國王的表姐妹,小學時期由頂果欽哲私人教授佛教與不丹文化,中學讀不丹的公立學校然後讀泰國的英國學校,再到澳洲讀大學。這種修學方式倒是有點像民國人。

***

不丹文屬西藏語支,聽起來有點像韓文。在傳媒報道中有人間淨土的形象,提倡國民快樂總值、限制遊客數目,皇室還主動下放權力。

但八九十年代起,由於尼泊爾裔合法非法移民眾多,不丹將十萬尼泊爾裔人驅逐出境,他們住在尼泊爾難民營中,淪為無國籍人士,等待別國收容。

不丹法例規定公眾場合要穿著不丹傳統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