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上課點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上課點滴」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網上義教阿富汗女生

一位伊朗朋友搞了一個網上免費教阿富汗女生英文的小組織,最初我問他我能否幫忙,他說其他教師都是伊朗人,可以跟學生用波斯文溝通(阿富汗大概一半人口使用波斯文,稱為Farsi或Dari,在西北面近伊朗的地區,另一半使用普什圖文Pashto,在東南面近巴基斯坦的地區),等學生程度高一點,再讓我教。過了幾個月,剛剛給了一班B2程度的學生給我,跟她們聊天令人十分感慨。

一個本來讀了三年牙醫,塔利班掌權就不能繼續。她說塔利班回朝後,女學生只有讀護理學的可以繼續完成學位。而現在的女孩就最多只能讀完小學。塔利班的道德部官員接受西方媒體訪問時表示伊斯蘭教並不禁止女性受教育,他們只是需要一些行政調整,但2021年8月至今仍在「調整中」。

另一個本來讀工程,塔利班掌權後輟學,現在在讀阿富汗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Afghanistan)的網上課程。阿富汗美國大學本在喀布爾,塔利班掌權後遷至多哈。很多學生仍在阿富汗偷偷遙距上課,幸好塔利班沒有弄防火牆。校方表示他們知道有些學生的家人就是塔利班高層。

有些學生逃到巴基斯坦,有些身在孟加拉讀亞洲女子大學(Asian University for Women),是一間專門幫助背景有困難的女生的大學。

搞手說他聽說過其中一個學生因為家人不想她繼續學習,她上他組織的英文課時要躲在衣櫃。

上課時覺得她們的英文發音很好,好像比相對穩定但受制裁的伊朗人更好,可能因為美軍佔領時期國際慈善組織可以援助教育。

他們現在的運作模式一般是一星期一節,一個半小時至兩小時,每學期三至四個月,每個程度四個學期。

大家如果有興趣義教,可以告訴我,我會轉介給我的朋友。遲些也可能會開辦其他科目,大家有興趣幫忙可以告訴我。

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

種族歧視與bucket list

1. 同我啲學生講起寒假去伊拉克,印裔學生話:「去做乜,俾人炸?」

我話:「乜你咁racist㗎。」

佢話:「我都係brown,自己人,唔算racist。」

土耳其英國混血朋友:「唔明你點解喺中東成日俾人性騷擾都仲咁鍾意去,咁多問題,我都唔係好想去。」

我:「鍾意文學音樂嗰啲無辦法啦,日常生活係唔pleasant嘅,當自己去咗動物園囉。」講完奸笑:「我係咪好過分?」

問題:我racist啲定我學生racist啲?

2. 同巴勒斯坦混伊拉克裔法國朋友(見前文《走佬專家》,連結放留言)講起去伊拉克,我問佢有無伊拉克護照,佢話:「無,我諗我要攞都可以嘅,不過唔知攞來為乜。」

我笑:「為咗’uruba?」(泛阿拉伯主義,提倡眾多阿拉伯國家要相親相愛團結一致。)

我又問佢去約旦去邊度玩好,因為佢有親戚喺約旦。

佢話:「去Petra、Jerash,仲有耶穌受洗嘅地方。」

我:「你係咪巴勒斯坦人來㗎,耶穌受洗嘅地方唔係喺巴勒斯坦嗰邊咩?」

佢:「總之一定唔係喺以色列嗰邊。」

3. 摟讀中東研究嘅朋友一齊去大馬士革:「大馬士革喎,要唔要一齊去,呢啲嘢bucket list來㗎喎。」

「啱,不過我驚驚地。」

「唔緊要啦,bucket list完咪可以kick the bucket囉。」

***

之前講到我選擇困難定唔到日期,未買中間嘅機票。選擇困難症點醫好?

好簡單,見到機票開始貴,即刻嗱嗱臨book晒。搵到巴格達都有Airbnb,但大馬士革就無。

2023年10月2日星期一

支持塔利班又同意自由主義

呢堂講到自由主義,我話自由主義主張政府唔好干預,除非有人傷害其他人。跟住我話咁係咪唔應該禁毒?有學生話吸完毒會失控,為保護其他人所以禁毒。我話如果係咁係咪應該禁埋酒?上次話支持塔利班個巴裔學生狂點頭。

我問佢:「你又點睇?」

佢話:「我覺得應該兩樣都唔好禁,等人自己選擇。」

我話:「咁你點解支持塔利班?」一遇到佢講啲嘢同塔利班路線唔一樣我就問佢。

佢大笑:「又問。我唔支持塔利班喇,Miss,你上次講完,我上網做咗啲research。」

我:「希望係啦。」

2023年9月24日星期日

塔利班嘅優點

上堂同學生討論,有個巴裔學生話佢支持塔利班,我問點解,佢話:「因為佢地阻嚇到啲唔跟伊斯蘭教規定嘅人,例如強姦會處決。」

我話:「其他政權唔會罰強姦咩,要靠塔利班?」

佢話:「佢地有做啲好嘅嘢,例如改善同巴基斯坦嘅關係,因為大家都憎美國。」

我:「吓???呢樣嘢咁重要?咁女性地位好差呢?唔緊要?」

佢:「佢地係跟伊斯蘭教規定。」

我:「咁女人無得讀書呢?」

佢:「係因為亂所以唔俾佢地返學,係保護佢地。」

我:「咁偉大,唔叫老師去佢地屋企教佢地?」

佢:「唔知。」

我:「塔利班仲有咩好?」

佢:「要大家跟返伊斯蘭教規定遮敝身體,女人要戴頭巾。」

我:「《古蘭經》無講要。」

佢:「有。」

我:「我識阿拉伯文,唔好拋我,邊一章邊一節?」

佢google完俾我呢段:「你們向先知的妻子們索取任何物品的時候,應當在帷幕(Hijab)外索取,那對於你們的心和她們的心是更清白的。(33:53)」

我:「呢段叫啲信徒唔好走入穆罕默德間屋嘅私人部分,點跳到全部女人要戴頭巾?」

佢:「我個教長有講,佢用我地嘅語言,啲字好深,我無辦法用英文翻譯俾你聽。佢話女人除咗眼之外都要遮晒,如果我有老婆的話我都要佢咁遮。」

呢啲教長咁鍾意阿富汗做咩唔投奔塔利班?點解要喺香港呢個咁腐敗嘅社會生活?一定係諗住要拯救呢度嘅迷途羔羊,真係好偉大。求真主體察佢嘅虔誠,送佢去阿富汗。

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

學習假期


近年常聽到工作假期,去外國打工體驗不同生活。

其實也可以嘗試學習假期,放一兩個月假,或趁轉工的空檔,留點時間給自己,讀一門語言,邊玩邊讀書。尤其選在多景點的大城市,每天上課後遊玩,充實又寫意。

想轉換一下生活模式,回歸校園,不一定要花一兩年進修讀碩士。

一兩個月,數千學費,也能青春一下。遊學,不一定是在牛津聽幾個講座就四萬元那種。

在語言學校宿舍,就認識不少趁假期或轉工的空檔來上語言課的宿友,有些在其他地方就曾一邊就讀語言課程,一邊遊玩。

這樣可以對一個地方了解得多一點,又可以室內室外活動交替進行,例如早上上課,下午遊玩,這樣不會讀得太累,又不會逛得太累;而且下課遊玩時就立刻可以用到上課教的會話,十分有成功感。

周末就可以去遠一點,甚至鄰近國家。住在當地再慢慢研究,可以選擇最適合的當地團或自助交通方式;同學一起組團、租車,也可分攤成本。

誠意推薦,不是廣告文。不過如果去阿拉伯國家,可以找我學點阿拉伯文再去上進階課程,那樣就更如魚得水。哈哈。

-----
【阿拉伯文線下課程】
有興趣加入請電郵/臉書私訊聯絡,可組團開班。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在香港學阿拉伯文

有上堂學過阿拉伯文的朋友不如講一下在不同學校的經驗、是否推薦?

據我所知,在香港的大學中,中大、港大、科大有開阿拉伯文;港大有阿拉伯文副修,中大也有宗教及文化研究系辦的阿拉伯研究副修,上課情況如何?其他大學又有沒有?

另外港大專業進修學院、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工聯會等也有開辦阿拉伯文課程,上課經驗如何呢?

我自己的經驗︰

我在港大讀書時開始學,那位老師初級之後不行。他2019年退休,現在是另一個埃及人,但他很喜歡講英文,教學據我所知也是不行的。
相關文章︰
https://mustashriqa.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3.html

在Serving Islam Team學過,一般,不知道還有沒有開。
相關文章︰

https://mustashriqa.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

本人不定期開班,可發電郵往orioleami@gmail.com或聯絡臉書專頁中東學社

我的網上課程︰阿拉伯文教室

附記︰
在埃及開羅的International House Cairo學了五個暑假,師資不錯,教師都很懂得教外國人,也會盡量用阿拉伯文而不是隨便轉用英文。可以非常密集地學,一天上兩小時埃及話三小時標準阿拉伯文,一星期五天,這樣學每四星期的學費大概是一千美金。一個月一百小時,香港的大學一年才上一百小時,學歐洲語言就算了,學阿拉伯文根本只能入門。上到高級時有時是開羅大學的教授來兼課,教學質素非常好。(於2020年武漢肺炎中結業。)
相關文章︰
https://mustashriqa.blogspot.com/2016/07/612.html

https://mustashriqa.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_39.html

有朋友在埃及開羅的Fajr Center學,是政府開辦的,學費比較便宜,但內容比較宗教式。


亦有朋友在約旦安曼的Jordan Language CcademyModern Language Center學過,比較推薦前者。

updated 24/06/2020

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

音樂與律法

烏德琴之家有個同學在吉薩區(Giza)的阿拉伯高等音樂學院讀作曲,她人很好,幫我很多,而且音樂學院的學生都既學阿拉伯音樂,又學西樂,大家很多共同話題。

這天我在烏德琴之家上完離開埃及前最後一次樂理課,她還去市中心的阿拉伯音樂學院上小提琴課,跟我回旅舍同路。送她去到門口,她問我要不要進去旁聽,當然要,去年來看音樂會,想不到今年能參觀音樂學校,而且好想看他們是怎麼教小提琴的。

課室裡有二十幾人,老師從零開始教讀譜。我問同學︰「這裡沒有單獨課嗎,跟你的程度差很遠,有點浪費時間。」同學說︰「暑假後沒那麼多小孩子,中班也沒那麼多人報,應該會好些。」課時兩小時,先講解五線譜,後半堂再拉G大調。

有學生提到背著小提琴在街上走,有人對著她大叫「不合伊斯蘭律法」,於是話題轉到討論音樂合不合律法。

保守派認為音樂跟各種不道德行為很有關係,所以器樂是不合律法的。大家如果留意恐怖分子的宣傳,會發現配樂都是無伴奏人聲,最多加上敲擊。

對我們這些外人來說,會覺得他們的叫拜(adhan)就是即興演唱,但他們絕不會認為那是「音樂」──阿拉伯文中也有從希臘文傳入的musiqa這個字,跟英文music同源,但專指世俗音樂,不包括伊斯蘭教中有旋律的朗誦和叫拜。歐洲基督教在歷史上也有器樂不夠神聖的顧慮,但後來器樂伴奏成為常例。

老師說他大哥也曾經拉小提琴,後來演變到認為音樂不合律法;而他選擇以音樂為生,基本上和家裡斷絕了關係。

有這樣美妙的音樂傳統,學樂器不是討論合不合音律,卻是討論合不合律法,真是悲哀。

煙民學堂

新學期的埃及話第九級有一個同學法國人,自小就喜歡來埃及玩,她說小時候坐埃及的內陸機是不禁煙的,我比她大幾歲卻沒見過飛機上有人吸煙,幸好當年沒來見識。她十年前大學畢業時在埃及的酒店實習兩年,讀過埃及話但只讀過很少標準語,之後就回法國工作。初談覺得她有點政治正確,說哪裡都有好人壞人,埃及也是,但後來再談總算是有價值判斷的。

晚上跟在新文化出版社認識的記者碰頭,她離婚有一個兒子,不知道為甚麼總是認識到離婚的女人,是結了婚的女人不社交嗎?她帶著煮好的食物領著我到朋友開的電影教室一起吃晚飯。她朋友是導演,也教拍電影,她說不想生孩子,因為不想孩子在思想封閉的環境中長大。那兒有些學電影的學生,一個又直接問我幾歲、人工多少。大伙兒吞雲吐霧,包括十幾歲的學生,一些吸捲煙一些吸香煙,常去的新文化出版社也是煙霧瀰漫,真是怕在埃及吸得太多二手煙會肺癌。


埃及煙民好多,吃東西又毫無節制,是想快點見真主吧。

宗教力量

這天開始埃及話轉第二個老師,她說她四十九歲但老態龍鐘,走路都慢吞吞的,說話節奏好慢又夾雜英文,這對初級學生好,對我可是多餘了。不過她很喜歡跟我討論宗教、文化問題,討論《古蘭經》她說她也有疑問,但覺得沒有造物主解釋不到世界從何而來,唉說有造物主並沒有解釋到世界從何而來呀。這樣就信教的話,不如信飛天意粉怪

我們討論了不同時期電影的社會狀況和電視劇反映的倫理觀,她推介我看的其中一齣電影是《有人在我們家》,故事講述埃及英殖時期行刺的學生逃獄,在同學家中躲避,本來可以逃往法國,但決定留下,最後炸火藥庫時被殺。他離開同學家時正值齋月晨禮的叫拜,這段實在很感人,非常有宗教情懷,但我每次感受到伊斯蘭教的感染力時都浮起憂慮,因為保守派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延續過時的習俗,恐怖分子又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叫人自爆。

上課讀小說時跟教授提起這一點,他可算知識分子中少有對伊斯蘭教還是很虔誠的人,他說提倡暴力的就不是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在聖訓中叫人怎樣怎樣……,可是伊斯蘭教就是靠打仗起家的,開頭可說被迫,後來已是食髓知味了,恐怖主義不是主流,但有眾多容易利用的經書內容就夠了。他的說法實在回應不了我的憂慮。


到在烏德琴之家上完最後一次樂器課離開時,正值昏禮的時間,經過愛茲哈爾清真寺,叫拜聲非常好聽,抬頭看尖塔的輪廓很美,令我很不捨得開羅,低頭看卻四處都是垃圾,地面又濕又爛。忍不住想,這裡的人解決不到現世的問題,卻妄想自己解決了後世。


抑或是有後世天堂,就不介意現世如泥。

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重寫聖經

連續幾天天氣酷熱又日間出門,開始頭痛,但上課時教授講到埃及幾大現代文學家的事蹟實在令人心神嚮往。

例如塔哈.候賽因的《伊斯蘭之前的文學》,懷疑所謂伊斯蘭之前創作的詩歌是否真的是在伊斯蘭教興起前創作。這些詩歌本來只是口頭文學,後來才出現文字版本,所以他認為創作時期不可信。有人就引伸他的意思,是懷疑《古蘭經》的來源,因為《古蘭經》也是過了一段日子才出現文字版本。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因此攻擊他。他小時候因病而盲,卻在埃及讀大學再從法國讀完博士回國。

又說起納吉布.馬哈福茲的長篇小說《我們巷弄的孩子》,重寫聖經故事,將上帝化為隱遁大地主,亞當化為偷看遺囑的地主兒子,摩西化為智斗官黑勾結的領袖……

保守派認為他居然重寫聖經故事,是反伊斯蘭教分子,還有人嘗試刺殺他。小說初版在黎巴嫩出版,後來才能在埃及出版。

跟朋友說起這本小說,他說覺得意念很好,但手法一般。我就覺得很好看,雖然人物性格比較簡單,但整體風格很廣大,將聖經化為埃及人間故事,很能表現人在命運前的無力與絕望,和埃及的落後與不公,看得很感動,簡直還原了《舊約》的文學角色。


常常幻想旅舍後街的破落城堡,就是上帝隱遁的地方。當然照小說描寫應該是奧斯曼風格而不是後來的歐陸風格。

因為對這本小說印象深刻,於是到上完了語言學校的十二級課程,他們說沒十三級(明明記得以前上課時提過有,想必是太少學生不划算就不開了)時,就決定上單獨課程讀《我們巷弄的孩子》,語言學校找回同一個教授教,上了三星期十五小時不斷問句子讀不通的地方,最後讀了五分之二約二百頁,自認進度不錯,一個禮拜五十頁,一般導修文章也沒這麼多,何況是阿拉伯文。

但又忍不住問自己是否比以前蠢了,為甚麼學英文不用找人問,學阿拉伯文卻要找人問呢?

不過阿拉伯文麻煩在沒有標短音符號,所以有時幾個讀法看起來都合理,要語感很好很好才知道哪個是對的。

所以我沒有變蠢了吧……


網上圖片

烏德琴之家


這天總算去了烏德琴之家登記。埃及人學費是300鎊,即130港幣,外國人學費是150美金,即1170港幣,相差近十倍。但烏德琴之家在開羅舊區,校址就是古樓,學生們在樓梯上練琴,在角落裡合奏,真是很有氣氛,宛如前世夢中一樣,於是還是決定在烏德琴之家學,而不選其他人介紹的老師。

還有一個原因是聽說逢星期六有樂理課,因為很想了解阿拉伯音樂的樂理,所以被這一點吸引了。以為樂理課是講授樂理,結果原來所謂樂理課是一起讀譜彈奏,但也確實學到樂理,因為會著力練習不同調式,又常常要一半學生彈,一半學生唱,於是對常用調式和四分一音的效果越來越熟悉。


樂理課在這裡上,有情調但沒譜架很不方便

三點到四點半同時有初級班和中級班,初級班由零開始教讀譜,中級班內容是調式和簡單旋律,五點到六點則是彈奏樂曲,多數是二十世紀的阿拉伯音樂,也有些西樂。

星期四也有中高級樂理課,但其他老師只會說星期六,只有教樂理的老師會在星期六提起星期四也有課。這也顯示學校管理的隨意。


樂器課的特點是喜歡口耳相傳,老師示範,學生照彈,好處是練聽音,不好處是效率較低和容易弄錯,有時老師自己都不肯定,又沒有譜在手,真是回到古代沒有文字的感覺。其實學校有一本練習曲,只是老師都不喜歡用樂譜。學生不一定去上樂理,所以畢業也未必能讀譜。

烏德琴之家一般要求學兩年就能考畢業試,畢業試是彈兩首曲子再問一些關於曲子的問題。畢業生有資格在烏德琴之家教學。我覺得這樣要求太低了些,大概是八級的意思?我上過兩個老師的課,他們都有即興演奏的能力,但高音音準不太好,想起大提琴老師喜歡貶抑中樂音準差,他聽到這兩人一定要表示鄙夷之情吧。

每次去上課,都有大量同學一起切磋是烏德琴之家最大的優點--最仔細地替我校正撥絃姿勢的是同學,不是老師。缺點則是管理鬆散,本來單獨課是每星期三次,星期一、三、六,雖然有點浪費交通時間,但每次學一點可以吸收得較好,問題是教師有時隨時不上課或上很短時間,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其他人畢業考試又沒課,雖然另外有些群體課,但總體以外國人價錢來說並不太值得,因為課少後來我還另外付錢找了別的老師。


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

不過以我只上一個月來說,覺得對阿拉伯樂理的得著已經值回票價,再加上可以跟有文化的同學聊天練阿拉伯文,收穫還不錯。回程時又專找女同學坐順風車,在車上跟她們聊音樂,了解她們如何看埃及社會,有總是在跟男朋友嘔氣的傳理系學生,聲音很溫柔的國際學校法文教師,還有看法很接近的平面設計師。難得接觸到背景比較中產的女生,她們都有車,在街上難得遇到。

烏德琴之家的校長是伊拉克人نصير شمة,十分有名,跟人提起,稍有文化的埃及人都知道他。不過我沒見過他本人,只有他姪兒代為監督。因為他的姓氏一樣,初初誤會校長是他,看過他表演很精彩,但樣子看來大概三十歲,似乎太年輕了些,學校應該開了一段日子,好像不對,後來發現果然弄錯了。

烏德琴之家裡很多伊拉克學生,大概是因為校長是伊拉克人的原故。後來同學告訴我這些伊拉克學生是政府資助來學琴的,學費生活費都由政府付。看來伊拉克政府不是印象中這麼無能,連音樂獎學金都有的政府應該不算情況太差?或者它像民國政府,控制不了所有地區,卻有風雅之仕呢?這樣一想是不是對伊拉克的觀感好多了?

開課

第一天上課考分班試,去年讀埃及話第八級讀了兩個禮拜,考口試時老師說我沒用第八級學的句子結構,要重讀。原來她認定教科書中第五課的說法「一直……」,懂就是第九級,不懂就是第八級,而剛好我去年上課並沒學這個。無論如何開始上第八級,只有我一個學生。埃及話正常是兩小時,單獨上的話只有一小時,但可以跟自己的進度。

標準語第十二級有兩個同學,第一個是荷蘭裔瑞典人,中東政治學位畢業後來埃及讀阿拉伯文九個月,順便找了個埃及人未婚妻。第二個是索馬里裔英國人,背了《古蘭經》,其他書似乎沒怎麼看,志願是做生意和兼職做一個開明的伊瑪目。老師是開羅大學阿拉伯語言及文學系的教授,暑假來語言學校兼職。

埃及教授人工不高,五千多鎊,自去年自由兌換後大貶值的兌換率算是二千多港幣。驟看匪夷所思,但這裡駕車每月油費大約一千鎊,地點不特別好的住宅一二千鎊,吃飯一千鎊能解決,五千多鎊是能活得不錯的,當然有小孩就難點了,所以似乎很多埃及人都沒甚麼積蓄。

他說開羅大學有很多大陸學生,交換生、學士生、碩士生都有。課程一開始再討論阿拉伯詩,雖然去年標準語主題也是詩,但這次的教授專門研究詩律,寫過一本深入淺出的詩律教科書,講文學非常好,將阿拉伯詩的節奏示範得很精彩;他又做過記者和主播,對埃及近代史和傳媒的演變過程很了解。缺點是沒甚麼功課或閱讀材料,不像去年要讀很多東西再討論。

下課後坐的士找夜譚,上車時開了咪錶,中途想跟司機聊天練練阿拉伯文,於是說︰「咪錶是不是加了價,以前你們都不太願意用的。」司機居然立刻關掉咪錶,說︰「啊你不想用嗎,沒問題。」氣死我,決定從此不坐開羅的士。

跟夜譚在咖啡座聊天,侍應一直要我們的電話,又說自己有住宅,我說︰「你有住宅關我甚麼事?!」他就毫無說服力地說︰「只是表示我是良民而已。」

約了車房咖啡室店長去烏德琴之家,問過他是不是會開,他蠻有信心地說是,結果去到門房說學校還在放假沒開。

之後他介紹我去幾間市中心的書店,包括前年旅館樓下的新文化出版社,和對面的美德出版社。美德出版社因為政治問題常被逼關門,但搬了又可以開。

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

埃及人吸煙很兇,大概是沒酒喝只好狠狠地吸煙,甚麼煙都吸,水煙,捲煙,汽車黑煙……啊,怪不得阿拉伯文叫喝煙,不叫吸煙,不是跟喝酒更像一回事了嗎。

有趣的是在埃及讀書的西方人好像也吸煙吸得更狠,但他們仍喝酒,真是雙管齊下,怪不得美國總是不夠阿文人才。顧著開派對,學到幾句阿文回家?埃及人又不去他們的腐朽派對。

去的都說英文。

我一向對這些刺激性物質沒興趣,我相信清淨無為。不就是多巴胺嗎,還不如性高潮。

自然,健康,環保,無污染。一人成行,二人成雙,三人行必有我師。

當然這方面就不及聖地的守護者沙地阿拉伯人了,娶幾個老婆,熱鬧得很。讀了好些經典好像沒說群交不清真。但倒常常聽見他們特別嚮往遠東文化。

總是問我去哪裡買壯陽的中成藥。

我覺得這種秘密不能便宜了外國人,他們讓我去麥加之前是不會告訴他們的。

有一次同學去土耳其旅行回來買了土耳其軟糖,不知怎的盒子上寫著春藥,只是有點果仁就敢這麼寫,可見他們有多虧。

我的阿拉伯文老師從此改問這個哪裡有賣。

怪不得土耳其不太平,想必是三教九流黑白兩道都買軟糖去了。

2016年7月16日星期六

阿拉伯文教學

在開羅的荷蘭研究所讀阿拉伯文教學課程,每人要做聽講讀寫各一節課的簡介,導師提議每課以聽講讀寫一項為主,但可以盡量結合練習其他技能。

這個「功課」對我來說頗有趣,不斷學語言但很少教,其實很想向人傳授自己的經驗。以下是我四節課的內容。

【聆聽課】
程度︰中級初期
背景︰討論聽過甚麼阿拉伯歌曲。
主軸︰聽阿詩瑪韓的《你甚麼時候會知道》(來自電影《愛與復仇》)。
過程︰默寫第一段,根據能力默寫其他。(導師提議︰填充,例如一次填動詞一次填名詞。)

聽起來好像很悶,其實我覺得默歌詞很刺激,好像打機︰有拍子你知道哪幾個字你沒抄到,但再聽可能還是聽不出來。以前法文課常常做。

【口語課】

網絡圖片

程度︰中級後期
主軸︰討論電車難題,練習比較級、連詞。例如︰「這邊比那邊多人,但是……」。
後續︰寫短文討論。(其他人提議︰口頭報告新版本。)

用哲學問題來教口語、文法,氣死哲學家,哈哈。好處︰有圖易溝通。

【閱讀課】
程度︰中級中期
主軸︰閱讀奇蘭尼的《月上兔》,靠書中插圖解釋生字。
後續︰討論不同文化對月亮的觀感;創作類似故事。

去埃及沒帶電腦,翻電話裡下載了的書找靈感時看到這本故事書,才知道印度人亦將月亮和兔子拉上關係。故事來自《本生經.兔本生譚》,大意是︰

從前,四種動物立志布施,其中兔子只懂拔草,於是修行人來時捨身投火,帝釋為之震動,便將兔子形貌繪在月亮上。兔子是佛陀前生。

這個故事比嫦娥浪漫多了,還是印度境界高。部分學者認為玉兔是受印度影響。

哪想到讀阿拉伯文故事書會兜回來檢視漢人神話來源?

常常忘了印度傳入來多少東西。

【寫作課】

網絡圖片

程度︰中級後期
背景︰讀陶菲格.哈基姆《四個獨白》選段,討論內容和技法。陶菲格.哈基姆寫這個劇本後受到愛茲哈爾宗教學者的大肆攻擊,質疑他憑甚麼對真主說話,又給告上法庭,幸好無罪。
主軸︰寫一篇《對神說》或《對自己說》。
過程︰跟同學討論大綱和草稿。
後續︰將獨白唸出來錄音。

來自比利時的同學們覺得涉及宗教很敏感,可見歐洲左膠到甚麼程度。

***

一邊上課一邊想有甚麼東西現在教書能用,因為在大專教的學生英文不好,但又要用英文上課,照以前上導修直接丟給他們一篇文章做報告的方式不太理想,指出他們的錯處又不領情,當作中學生「活動教學」學英文的思路好像比較適合。

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6月19日】喜歡

每日上五小時課超累的,這幾天大概都不會找地方去,本來考慮原訂去玩的最後一個禮拜繼續讀書,因為覺得頗有進步,不過想想再多一個禮拜未必有類似效用,還是去玩算了,始終去玩又是另一種訓練,因為街上的人說話沒有導師清楚,對聽力更有挑戰性。但剩下在開羅的時間就盡力讀書吧,沒有甚麼功利的目的,只是因為喜歡而努力,這樣簡單的生活很好。

【6月12日】語言課

今日開始上語言課,埃及話上第八級(B2),標準語上第十一級(C1),標準語居然是用《那本書3》,讀完了也不是問題,最氣結的是沒帶來要去影印,影了一課,希望不用再多了吧。唯有正向地想這樣比帶整本書回去輕,佔少點重量。

埃及話有兩個同學,一個是半約旦血統,大學時讀國際關係,打算在埃及工作一段時間再去讀碩士;一個是法裔,其未婚夫是埃及人,讀完這個月就不讀了,將在英文台做主播。上課都是對話為主,可以多練習很好。

標準語只有一個同學,愛爾蘭人,主修阿拉伯文,這是規定要在阿拉伯國家待的一年,不過她的同學暑假就走了,她則留到開學才回去,近兩個月班裡都只有她一個。上課討論文學,感覺不錯,不過現在說話腦中都是先想到埃及話,說標準語好痛苦。

這次來比上次單讀埃及話課業多,不是單來玩的,首先教學課程有四個報告要做,簡介聽講讀寫各一節課的內容手法,然後語言課中標準語今天第一天就有三份功課。

晚上聽阿母.卡沁音樂會(她已過了身,是其他人唱),又是華麗的阿拉伯音樂學院。因為齋月,音樂會九點半才開始,我八點四十分到,九點票房才開。這音樂會比平常的貴,上次是25鎊,這次是75,整整三倍(但以現在的兌換率這在香港連戲票都買不到),可見阿母.卡沁的曲目就已經有叫座力。除了我這個外國人還有土耳其人來聽。節目簡介也特別認真,有印歌詞。不過有些人在樂隊演奏的時候還在聊天,好像歌星才是節目,很討厭,尤其小提琴獨奏非常好,那些人卻說個不停,沒文化真可怕。

【6月7日】塵土

未下課就趕去語言學校考試,先考標準語口試,講太多埃及話忍不住發埃及音;之後是埃及話口試,問的就是課本裡的東西,因為我上次上第四級課程讀Kallimni Arabi第三冊上半,於是我自己讀完第三第四冊,要求上第八級,應該沒問題;之後是標準語筆試,作文寫得不順,還是應該要練習作文。

從語言學校出來,見到巴士說去地鐵站就上了,也是這次來才發現有些中等大小的巴士,不擠,比大巴有安全感多了,不過不比走路快多少。

下車見到有間小書店就進去看看,正好上課的筆記在手上,就問老闆有沒有講者提到的書,他找到一些,又另外推薦了好多,也是小書店的好處,老闆通常懂行。昨天在規模較大的詩集書店,店員查完書連馬哈茂德.達爾維什該去詩集找也不知道。

店看著殘舊細小,文學作品卻不少,還是出版社,陶菲格.哈基姆以前就由他們出,好在還沒買,在這裡買了好多舊版,我喜歡凸版印刷摸得到字體凹凸,存在得實在多了。

找完書滿手灰塵,老闆讓我洗手,洗完他卻說:「你不帶點塵土回去留念嗎?」

開羅是個神奇的地方。

***

晚上趁還少人,終於嘗到阿卜的甜點,買了一個杏脯杯,味道不錯,不過吃了一半已經覺得自己血糖超標了,怪不得阿拉伯人都糖尿病。

2016年7月4日星期一

【6月2日】資本

今日下課時間本來是兩點但真正下課是四點,要是我肯定不會超時這麼久,雖然是兩個人教,也早就啞了。


下課後去開羅美國大學買書和聽講座。講者是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凱提,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阿拉伯文譯本剛出版。講座基本上是用書中理論看中東問題,來埃及前看到挺有趣又有時間就來,不過在語言錯亂的狀態下再聽到他的法式英文有時實在忍不住聽成阿拉伯文。


講堂旁邊的漫畫展品

【6月1日】開課


研究中心外貌
門外警察又走過來說不准拍照,
幸好沒要我刪掉已拍的照片。

今天開始上荷蘭研究中心的阿拉伯文教學課,講者用埃及話混英文教,比原來課程簡介上寫用英文好,上課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社會語言學體驗。

上課前跟講者聊天,他原本也是讀哲學的,煙癮很兇。課程內容不膚淺,很多教學例子和活動,對教其他科目也有用。整體來說喜出望外。其中一個同學是阿拉伯文譯荷蘭文的權威譯者。

下課後去詩集書店,因為行李限額只有三十公斤,想來想去想到一個實際的策略,就是挑寫書比較薄的作者來買,集中買幾個作者,因為薄的書方便携帶,容易看完成就感也較大;同樣的作者用字有偏好,可以重覆記其中的生字。厚的就用電子書看電子檔算了,反正本來就笨重。之後找不到的士跟一個同學直接走路回市中心,好熱好熱。


晚上又去「地方」扎爾,這種音樂源自驅魔儀式,他們的節奏真的很有感染力。

2016年5月11日星期三

無文法的埃及話

題目是錯的,埃及話當然有文法。

只是比古典阿拉伯文簡單。

有趣的是,遇過好些學阿拉伯文的外國人看不起埃及話,覺得文法不夠規律。

這就好笑了,因為所謂文法簡單不夠規律的埃及話,複雜程度大致和英文差不多。比如「如果……則……」的前件(「如果……」那一部分)用過去式,違實條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用系詞(像「我是人」的「是」)過去式再加動詞過去式。古典阿拉伯文中的位格後綴等變化則沒有。

為甚麼這些看不起埃及話文法的人又不會看不起英文文法呢?

學古希臘文、拉丁文的人會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學古典阿拉伯文的人就很少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看不起埃及話文法簡單的人,卻很少用同一個標準看不起英文文法簡單。背後是甚麼原因?

因為混淆語言的社會學地位與語言學特質這兩樣東西的人實在太多。很多人都不自覺地將西方的東西分類為高級,於是英文文法比古典語言簡單也仍然可以高級,古典阿拉伯文因為像西方古典語言那樣複雜所以高級,但埃及話既不是西方又不複雜於是就低級。

其實為甚麼複雜就好,簡單就不好?構作一個文法複雜的語言並不難,加些動詞名詞變化就可以,反之如果你不用動詞名詞變化就將事情講清楚了,為甚麼一定要加這些變化?很多時候古典語言的文法變化就是這樣被省略的。

大概是覺得這些文法規則很難掌握的人,覺得講文法複雜的語言是特別高智商的事,於是就誤以為這些語言高級?

-----

* 其實準確來說應該是孤立vs屈折(名詞、形容詞、動詞的文法變化)而不是簡單vs複雜。

-----

相關文章︰語言?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