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星期三

埃及工藝品

埃及有甚麼好買?不外仿古雕像和莎草紙?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買,埃及工資低,手工藝品很划算。

我最喜歡埃及的銅首飾了,很有古典味,又便宜,也沒銀那麼難打理。


左下扎馬力區的銀手帶,
右下銅戒指︰後排左一古埃及風,
後排左二伊斯蘭風,前排非洲風(?),
非洲風那種哈里里商隊旅舍就沒有。

【聖佐治站附近】

比起遊客必到的哈里里商隊旅舍,位於開羅南面舊城教堂群附近的福士塔特市場的貨品更精緻更有特色。不同風格的首飾、伊斯蘭幾何木器瓷器、手造玻璃、織物、衣飾,各類都有。裡面的店員也比較斯文,不會像哈里里市場那麼多話。

附近還有1718路,店鋪也比較特別,有陶器、手繪瓷磚等。


粗獷風的陶器


升級再造的傢俱

裡面還有一間店叫娜費沙是賣用稻草等農業廢料所造的紙品,意念和設計都不錯,還會辦教育工作坊,是一個很有心的組織。


交通︰搭地鐵到聖佐治站就行,從市中心計大概半小時,坐的士如果不塞車會更快。

【扎馬力區】

另外可以逛的是中產區扎馬力,隨便進一間店也比較有品味,也有埃及特色,不像其他區一味賣外國品牌,不過價錢就會貴一點。

埃及公平貿易傳統都是專門賣埃及工藝品的,可以一看。前者特別推薦。

【市中心】

如果嫌去其他區麻煩,市中心有兩間店可以看看︰世界之母網頁)和聯排別墅組織的面書,不肯定店鋪與組織的關係),不過後者的開門時間比較飄忽,要看緣分。兩者都是賣一些埃及製的首飾、文具、器皿、圍巾等,世界之母還有衣服,聯排別墅則有畫廊。


聯排別墅


店內


聯排別墅畫廊

【侯賽因區】

或許你會問,侯賽因區是甚麼鬼?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嗎?

其實遊客必到的哈里里商隊旅舍,就位於侯賽因區,因為侯賽因清真寺也。侯賽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在卡爾巴拉一役壯烈犠牲。

外國人通常叫這裡伊斯蘭區,埃及人就會細分,稱大區為侯賽因區,而古蹟最集中的一條街則叫莫思路


出名的哈里里商隊旅舍就不多介紹了,各類工藝品店鋪都有。走入小巷的專項店鋪,會比主街上甚麼都賣的店便宜,因為專項店鋪入貨比較直接,沒有那麼多重中間人。


中間黑色這種是灌進模具造的石膏像,賣到港幣十元他們都不虧,可以大膽殺價。

我想說的是在對面馬路愛茲哈爾清真寺後面的傳統釘裝店,主要賣筆記簿。有阿拉伯文書法封面、埃及彩色布料封面、皮面等,很精緻。其實哈里里那邊也有分店,但好像沒有即場燙印服務。


燒熱工具、放上鉛字、再壓在金片上,金字就轉移到皮面上。


這是皮的護照套,但布藝筆記簿也可以燙字,不另收費。

看著店主排列鉛字即場燙印,燙的不是鉛字,是文藝青年的心。

埃及也可以很有品味的。

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

後設博物館


來到開羅博物館讓我非常興奮,因為這間博物館雖然塞滿文物像個貨倉一樣,但無論如何也是古埃及文物的重鎮,而且正正因1902年落成以來沒有甚麼進步,感覺好像回到昔日探險家盜墓者考古學家爭相來到埃及的盛況。

展品很多,花多眼亂,在無數文物之間閒逛,滿眼精緻巧妙的手工,一絲不苟的銘文,一陣陣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一下子經歷了不知幾個王國,幾個世代,幾多功業,幾多興亡,還有幾次墓葬。


我最喜歡用黑亮的玄武岩雕的塑像,時間被這些黑暗的物質牽引停頓,大者從高處俯視世人,坐著的神情淡漠。

至於來自圖坦卡門墓的展品,當然有去朝聖。

***

以上是2007年2月第一次到埃及的遊記。

這次因為聽講座,免費進了這座本身就是歷史的博物館,還帶著相機,以前去的時候相機不能進,看網上說2015年准了一段時間,這次不知道是因為我不是參觀者還是現在不禁止相機。

總之就拍了個夠,可惜玻璃舊,效果不理想。


最喜歡謎團多多的阿瑪納時期。如果阿肯那頓真的是摩西的原型,那真是最有趣的文獻互徵。

***



這個胡狼神像應該要做電影片頭。

八十世生死循環未泯,三千年輪迴轉世相尋。

一部史詩式蕩氣迴腸可歌可泣的愛情片。

工匠造完墓葬,為保密被殺。

在羅馬時代,做了軍人。

在伊斯蘭時代,雕的是清真寺。

到了殖民時代,工匠在替歐洲人挖掘,找的是自己造的墓。

又過了幾代,工匠在仿製古物賣給遊客,仿製的是自己的作品。

為了仿製得形神俱似,常去博物館流連。

男女主角經歷了滄海桑田千山萬水生離死別,最後終於在博物館裡神像邊上重遇。

「小姐,你結了婚沒有?」

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

埃及不是只有烤肉(實用埃及話.食物篇)

【果汁 عصير 'aSiir】

不用識字,看見一袋袋吊著的生果就知道是果汁店。

初初懷疑果汁店門口掛的生果是不是塑膠裝飾,研究過是真生果來的,吧台生果不夠的時候員工就真的會去拿,一杯橙汁就要用4個橙,一袋一袋的生果其實用得很快。真材實料的果汁實在讓人感動,在香港有幾次喝到新鮮真果汁?

*拉丁拼音指引︰大寫的S和T是舌頭壓向上顎的s和t;大寫的H是抹玻璃時吐氣的聲音,比一般h由喉嚨更深處發出,是深喉h;kh像德文中Bach的ch,漱口時清喉嚨的聲音;gh發音位置一樣,但是濁音,即是摸喉嚨的話會震的音,就如s和z之間的分別是z會震。(不知道我說甚麼就隨便讀好了,有興趣則可以找我上課。)

♦قصب aSab♦
蔗汁,新鮮現搾,太好喝了,每天都喝。可以加檸檬或選擇半蔗汁半橙汁。

♦منجا menga♦
芒果汁,每一口都是芒果,喝一杯等如吃了一個芒果,應該叫果蓉而不是果汁。喝完很滿足。

♦فراولة faraawala♦
士多啤梨汁,喝得到士多啤梨的顆粒質感,又是果蓉不是果汁。

♦رمان rummaan♦
石榴,文學作品裡常常出現的水果,艷紅的顏色極好看,記得伊朗有齣老土的愛情悲劇電影叫《石榴的眼淚》。可惜中看不中吃,全都是果核好麻煩。但在埃及找到完美解決辦法︰連核打成果汁,打出來粉紅色有泡泡,沙沙的好像冰沙,非常少女心的飲品,如果要我改一個名字,我會叫它初戀。

不附圖,留待大家想像。

♦دوم doom♦
這個中文不知道叫甚麼,品種是Hyphaene thebaica,是棕櫚科植物,果實內裡呈海綿狀,果汁棕黃色,頗甘甜。


網絡圖片,乾貨店有賣。

♦برتقال burtu'aal♦ 橙汁
♦تفاح tuffaaH♦ 蘋果汁
♦أناناس ananaas♦ 菠蘿汁
這些不用介紹了。

♦عنب 'inab♦
提子汁,看他拿出一些汁液來加水,不知道是因為太甜還是濃縮的。

♦تمر هندي tamr hindi♦
羅望子汁,深紅色,跟酸梅湯的味道有點像,在埃及吃得豆多不消化時就喝這個。但說起時朋友叫我不要喝店裡賣的,因為是粉末開的,想喝要自己去乾貨店買羅望子用熱水泡。

♦باللبن bil-laban♦
很多果汁都可以選擇加奶,我沒試過,覺得太飽肚。

在亞歷山大港,因為لبن laban(奶)變成精液的婉辭,所以他們會用حليب Haliib稱奶。

♦كوكتيل cocktail♦
雜果汁。

【街頭小食】

♦تين شوكي tin shuki♦
阿拉伯文的字面意思是有刺的無花果,其實是仙人掌,背景看到外皮是有刺的,中文全名梨果仙人掌,夏天限定,小販會推車在街上賣,有時口渴直接吃兩個,清甜解渴。

♦ذرة durra♦
燒粟米,我覺得有點太焦和乾,覺得他們何不水煮粟米,兼賣粟米湯。

♦ترمس turmis♦
羽扇豆
沒吃過,感覺跟蠶豆差不多。百度百科表示是飼料

【三文治 شطيرة shaTira/ساندويتش sandwich】
埃及的窮人恩物,三文治,通常2至3鎊一個(即是0.88至1.32港幣),每條街總有一間,可以選擇連鎖店或小店。

連鎖店中,我覺得最好的是أخر ساعة akher sa3a(最後一小時)︰


此外還有فلفلة felfelaجاد gadقزاز 'azaaz等。

有些地方有不同麵包可選,都是彼德包,但有分兩種︰

♦عيش بلدي 'ish baladi♦
「鄉土包」,質地較粗,接近麥包,做三文治時會用半塊。

♦عيش شامي 'ish shaami♦
「地中海東岸包」,質地較軟薄,接近白麵包,做三文治時會用全塊。我覺得鄉土包好吃點,這個太軟,令人想起空氣麵包。

餡料通常有以下選擇︰

♦تعمية ta'amia/فلافل felafil♦
炸豆蓉(附雜菜)

♦فول fool♦
煮蠶豆

♦شكشوكة shakshuka♦
蕃茄蛋

♦بابا غنوج baba ghannug♦
矮瓜芝麻醬
最常吃蕃茄蛋和矮瓜芝麻醬,因為炸豆蓉比較熱氣,煮蠶豆吃得多又不消化。

♦جبنة قديمة gibna 'adima♦
酸芝士
頗酸,也可以說很醒胃。傳說過程要用蟲。

♦بيض beiD♦
水煮蛋(附雜菜)
加起來其實是蛋沙律。

♦باذنجان bazigaan♦
炸矮瓜
好油好油,全部都是油,好像在吃油的載體,吃過一次就不敢再吃。

♦بطاطس مهروسة baTaaTis mahrusa♦ 薯蓉
♦بطاطس baTaaTis♦ 炸薯條
♦شيبسي shibsi♦ 薯片
澱粉質,全部都是澱粉質,澱粉質夾澱粉質我覺得很怪,就好像茄子炒矮瓜,但西方人和印度人似乎都有薯仔三文治。

這張埃及快餐餐牌有一整欄的薯條三文治:

第一種:法文Pommes frites,原味。
第二種:茄汁。
第三種:希臘芝士(硬身白芝士)。
第四種:沙律醬。
第五種:車打芝士。
第六種:敘利亞麵包(用較軟的阿拉伯麵包)。

想吃嗎?

♦جرجير gargiir♦
火箭菜/芝麻菜

從來只在沙律堆裡吃到,單吃原來很苦。

埃及人說它壯陽,不知道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就上網查,原來西方人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還有人說修道院不種這個。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詩句說︰

et Venerem revocans eruca morantem
能將昏睡的維納斯叫醒的芝麻菜

話說這句詩網上以訛傳訛都是拼錯的,憑著自己忘得七七八八的拉丁文覺得不對,又找不到對的,才想起家裡有維吉爾拉丁文英文對照的詩集,買書千日,用在一朝,集中真的有這首詩,找到正確的寫法,太感動了。

他們做三文治時會加鹽(ملح malH)和辣粉(شطة shaTTa),嫌重口味就叫他們少加或不要。

店裡還會有醃雜菜(مخلل mikhallal)賣。

【茄豆飯 كشري koshari】

最底是飯,上面加意粉、小扁豆、雞豆,最面是炸洋葱,加蕃茄醬來吃。名字叫人想起猶太人的「kosher」(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阿蘭文同屬亞非語系之下的閃語系;古埃及文屬亞非語系但不屬閃語系),據說此種食物原是哥普特基督徒(阿拉伯人佔領埃及前,埃及有很多基督徒,他們源用古埃及文的後期形態,用希臘字母書寫)在復活節前的齋戒期所吃的,是純素。

方便好吃的快餐。

開羅最有名的兩間店︰
أبو طريق abu Tareq
托力爸爸
地點︰https://goo.gl/maps/fjKZHjNzXEF2

التحرير el-taHriir
解放
地點︰https://goo.gl/maps/XLHfLb1cLZA2

茄豆飯店會兼賣一種甜品︰

♦رز باللبن ruzz bil-laban♦
奶飯,將飯加奶加糖煮成甜品,冷吃。聽起來很奇怪,其實想像一下芒果糯米飯減了芒果再將糯米換成白米就差不多了。

【甜品 حلويات Hilawiaat】
埃及甜品有n種,但吃起來都差不多,就是各種麵粉和大量的糖和一些果仁。

ماندرين قويدر mandarine koueider
文華回打
地點︰https://goo.gl/maps/4xmH1zv9PXq

創立於1928年,家族來自大馬士革。吃過它的بسبوسة basbousa(粗粒小麥粉做的甜品),偏甜,但清香,有玫瑰水的香味。比別家的貴但更精緻好吃。這家是最不甜的了,但還是吃兩口就夠了。

العبد el abd
這家很多人排隊買糕點和雪糕,但也是太甜了。


♦أم علي um 'ali♦
阿里之母
這個甜品比較特別,是將酥皮浸在奶裡焗成,是一盤比較流質的甜品,不像其他多數埃及甜品切成一塊塊。評語︰好甜。

為甚麼這個甜品的名字這麼奇怪呢?背後有一個血腥的故事。

首先阿拉伯人喜歡以長子之名加上「之父」、「之母」作父母的外號,所以主角叫阿里之母,而她本名是甚麼幾乎沒有人知道。

話說阿尤比王朝的蘇丹薩利赫.阿尤比被殺後,他的奴隸兵擁立其妻子舍哲爾.杜爾為女蘇丹,但她得不到其他勢力的承認,於是嫁了莫思.伊茲丁.艾伯克,讓他做蘇丹,莫思休了原來的妻子阿里之母以迎娶舍哲爾.杜爾,但他後來又想再娶,於是舍哲爾.杜爾殺了他,然後阿里之母又殺了舍哲爾.杜爾,讓其子阿里繼位為蘇丹,並且(傳說將屍體)做了大量甜品分給埃及人吃。

這個連環殺人事件就是阿里之母這個甜品的故事。

朋友推薦的店︰
المالكي el-malky
應該沒有屍體。

【西式甜品】
سيموندس simonds
因為很怕埃及的糕點太甜,所以雖然看起來很吸引,也很少試,有一次終於鼓起勇氣試這間店的藍莓丹麥酥,出乎意料地好吃,有果香,並不太甜。


圖文不符,它的丹麥酥加了糖漿,不上鏡。
這個雜錦阿拉伯甜點比較上鏡。


扎馬力的店裡地磚也很漂亮。

【酒 خمر khamr】
伊斯蘭教禁酒?基本上是的,不過不表示政府禁,而且埃及有兩成基督徒。埃及市中心每條街都有賣酒的店。以前很多食肆也有酒,現在就較少了。

我在街上的店買過一罐啤酒要十八鎊(港幣8元),不算便宜,但朋友說我買貴了。

埃及是有釀酒廠的,最出名的牌子叫Stella,納賽爾時期國營,現在又被喜力買回。

♦بيرة biira♦ 啤酒
♦الخمر الأبيض khamr♦ 白酒
♦نبيذ nabiiz♦ 紅酒

【煙】
♦شيشة shisha♦
水煙
埃及人經常坐在咖啡座吸水煙,我說起一早出門就看到他們在吸水煙也太誇張了,阿拉伯文教授就說像很多人早上要喝咖啡,有些埃及人早上就要先吸一壺水煙,稱之為اصطباحة isTibaaHa,字根是早上,動詞第八式,字面意思是使自己醒來。

我吸過一口,就是有點飄飄然有點空白的感覺(我反而沒吸過煙,應該差不多?),我覺得一定程度上跟酒可以互相替代。

♦حشيش Hashish♦
阿拉伯文حشيش哈希什即是大麻,不過是取其樹脂,而非其葉

哈希什是犯法的,但聽說不難買,朋友就說他朋友聚會裡會有。阿拉伯文教授則說鄰居警察會送大麻給他母親。他還說,埃及人會認為英國人帶酒進來但禁止大麻是為了剝削埃及人,因為大麻埃及人自己會種,自給自足,酒就會讓英國人賺了,就算在埃及釀製,因為多屬外資。

想起古埃及祭文都說獻啤酒,有點唏噓。

【附記】
不好意思因為我是素食者所以集中介紹素食的選擇,非素食的話除了常見的烤牛羊雞肉,還有腦(مخ mukh)和肝(كبدة kibda)。據說羊腦很滑。

-----
延伸閱讀︰
TOP 10 FOODS IN EGYPT
12 Delicious Egyptian Desserts You Should Try

2018年9月8日星期六

埃及人眼中的中國

世界上多數人對中國的認識是成龍、李小龍、中國製造。

埃及人再加上一個︰吃蟑螂

2011年革命開始,治安混亂,有些針對西方人的襲擊,西方的遊客與生意均大減。漸漸越來越多中國人進駐,取而代之。亦有越來越多埃及人學中文,因為很缺中文導遊。孔子學院在埃及有多間分校。

埃及隨處都是中國貨,連遊客紀念品都有中國製造,常常購物前都要問清楚。總不成繞了半個地球來買中國貨吧?我淘寶不好?

經常有人叫我賣電話給他們。

他們常對我說中國人聰明勤力。跟埃及人比,勤力是肯定的。

中國貨嘛,一分錢一分貨。

由於他們的傳媒質素不高,會覺得中藥甚麼都能醫。

比較關心文化時政的人又怎麼想呢?

他們知道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根據他們對英國統治埃及的看法,認為1997年香港是脫離邪惡殖民統治或從由先進國家控制變成由發展中國家控制。

老一輩對毛澤東有好印象,認為是他革除舊社會的陋習,建立現代中國。納賽爾時期親蘇偏社會主義,知識分子亦跟隨法國喜歡左翼理論,雖然之後中蘇交惡,仍對共產中國有很多美好的投射。

不只一次看見書籍開首引用《論語》。

纏足。有人說用鐵鍊,有人說用木屐。


出版社的朋友信誓旦旦地說賽珍珠的小說《大地》說纏足是用鐵鍊,就速讀了一下,覺得非常普通,而埃及人卻讀美國小說的阿拉伯文譯本來了解中國,真是不忍卒睹。(她沒說用鐵鍊。)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父母是美國在華傳教士,她在中國長大,懂中文,小說不歪曲,但沒韻味。怪不得張愛玲覺得自己能在美國走紅。

跟他說金庸說紅樓,他說金庸好像前總統穆巴拉克。國字臉果然是福相,一個名利雙收,一個出將入相。*

阿拉伯文老師說她小時候好像看過一套中國劇集,叫أوشين,裡面的人穿木屐限制腳部發育。

回來香港查找一下,原來是《阿信的故事》。

-----

*可惜穆巴拉克讓人想起梭倫的話︰「一個人死之前,都不能說他快樂。」(因為不知道之後命運如何。)

畫家導演


沙迪.阿杜薩林只拍了一部劇情片,叫木乃伊。說的是埃及南部樂蜀的遊牧部落長期盗墓販賣文物。年輕的兩兄弟在父親死後知道部落收入來源,不贊成如此,跟族中長輩產生世代衝突。

看了之後某幾個畫面一直揮之不去。

黑色人影散佈在沙漠中。


男主角在窄道中走。


家族中人在石室中爭論。


初看時覺得對話不用埃及話有點怪,但再看又覺得很合理。因為精煉文雅的古典阿拉伯文更配合電影的氣氛。

每個鏡頭都像一幅畫。


這次在開羅看了一個放映介紹,才知道原來沙迪.阿杜薩林拍攝之前真的畫了每個分鏡。


放映是埃及社會民主黨文化組搞的,朋友以為有好的版本通知我去,原來卻用不平整又反光的極差螢幕做投映,看不下去就走了。饒是如此,還是覺得這齣電影太好看了,回到香港又重看一遍。

他是很多電影的美術指導。大家可以當是埃及的張叔平來理解。


亞歷山大圖書館的介紹片段

他想拍一齣關於奇人法老阿肯那頓的電影,場景設計都做好了,但因為只接受埃及資金而一直籌不足錢,直到他56歲死時還沒開工。

真可惜。


香港國際電影節曾於2011年選映《木乃伊》修復版。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

埃及郵票


【郵政博物館】
地點︰https://goo.gl/maps/P6ERjgHvEzT2

先在郵局的集郵服務窗口買票,再從辦公室門口入,上樓上就是郵政博物館。因為太少訪客,這間博物館沒有另設外國人票,無論外國人還是埃及人都是2鎊(港幣0.88)。

職員難得見到一個懂埃及話的外國人,就很好奇地跟我聊天,問我是否住在埃及,然後又問我幾歲,我說這是私隱,他就說不好意思。


博物館有兩個展廳,主廳放了不同年代的郵車模型、郵箱、員工制服等。


另有一個小室,裝潢古典,放的郵票展板,是從郵局開幕時用到現在的。裡面還有法魯克一世的畫像,職員和網上資料均形容他跟蒙羅麗莎一樣,你走到那個位置,眼睛都好像看著你。我就不覺得了。


印刷郵票用的銅版

博物館也是無甚說明。幸得我買了一本埃及郵政史。裡面提到穆罕默德.阿里帕夏設立驛站,送遞政府文書,用駱駝運輸。他要求亞歷山大港到開羅的信件要24小時送達,但驛吏總是遲到,他就叫官員調查,原來他們私自替居民送信,負重太大,於是駱駝就慢了。非常埃及。

【買郵票】

看完博物館,回到集郵服務窗口看有甚麼郵票買。童年後就沒有集郵,但去年收到埃及寄來的東西後就想買點埃及郵票,因為覺得設計不錯,當是紀念品罷了。


買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有份出的埃及景點紀念郵票本,然後是2014年至今的郵冊,然後我問︰「還有甚麼東西,最早的年份是多少?」職員說有1983年起的紀念郵票。請她拿出來看,有古埃及主題、伊斯蘭設計,又有紀念文化人的,就買了很多個年份(她手頭的不齊),拿回旅舍看後又覺得很有趣,就後來再去,把本來不要的3年都買了,又問有沒有更早的,職員說︰「我可以替你問70年代的,第二天拿過來。」雖然60年代更有趣,但70年代感覺也頗難得了,他給的價錢也不算貴,就打算買。

晚上跟編輯朋友說起,他說我替你問問買賣郵票的朋友,朋友回覆說郵局應該照郵票原價賣,只能加點手續費,就算是70年代的也是,我就很奇怪,70年代的東西照原價賣沒可能吧?70年代的1分錢郵票賣1分錢麼?那他買賣郵票賺甚麼?舊書都沒有照原價賣,郵票照原價賣?覺得很不理解,第二天去手稿館和書店又去得很遲(郵局三點就關門),就沒去買。

莫不成那個朋友自己想買所以騙我?還是某種社會主義管僚架構仍在運作?那我買的八十年代至近年的郵票也不是照原價,難道是見我是外國人才抬的價?

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