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

倭馬亞「貓頭」金幣

新上線的IKMK,是柏林國立博物館有份建立大型的網上貨幣藏品資料庫,有各時各地錢幣的高清大圖,附有金屬、重量等資料,讀歷史時遇到金錢問題時來看一下會感覺實在很多。

隨意瀏覽時看到下圖的金幣覺得很有趣,就找了一下資料。
這是阿拉伯-拜占庭金幣(IKMK網址),金幣鑄造時間是倭馬亞哈里發阿卜杜拉.馬利克(Abd al-Malik 644-705年)任內,大概公元692年,是倭馬亞征服原屬拜占庭帝國的地中海東岸地區後不久模仿其風格所鑄。

金幣正面三人,中間那個看起來像貓頭人身好好笑。拜占庭帝國金幣常見兩三皇帝並列,因為有立共治皇帝的做法,大概希望穩定地傳位,不過像希拉克略(Heraclius 575-641年)死後同年其兩個兒子/共治皇帝都因病死亡。

金幣背面有梯級及柱子,外圈是阿拉伯文的清真言:「奉真主之名,除了真主一個外沒有別的神,穆罕默德是其使者。」柱子兩邊的疑似B和I是甚麼意思沒找到。

【山寨對象】
上面的阿拉伯-拜占庭金幣正面是三個人沒有拿十字架,對比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 630-668年)時期的拜占庭金幣(IKMK網址),大概663至668年鑄造,手上則拿著十字架:
阿拉伯-拜占庭金幣的背面有梯級及柱子,外圈是阿拉伯文的清真言;拜占庭原本的設計提比略二世(Tiberius II 520-582年)時期已有,下圖金幣鑄於579至582年(IKMK網址),金幣背面是梯級及十字架:
《馬龍尼禮編年史》所記載,於公元660年(文首的金幣鑄造時間大概公元692年),穆阿威亞一世(Mu'awiya 602-680年)去耶路撒冷的基督教聖地祈禱,以及鑄造金幣銀幣,但不為人所接受,因為錢幣上沒有十字架。記載內容跟以上錢幣設計呼應。可以看出他需要做show爭取當地人的支持。

總括而言是有趣的過渡。後來的阿拉伯錢幣完全去除了拜占庭圖案,只用阿拉伯文字寫清真言,例如伊斯蘭黃金時期的哈里發哈倫.拉希德(Harun al-Rashid 766-809年)的金幣(鑄於790至791年,IKMK網址):

參考資料:
An Intronduction to Arab-Byzantine Coinage

相關文章:
中東貨幣名字考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素食討論

立場新聞一篇關於倪晨㬢吃素的文章,臉書上很多負面留言反對素食。

其實我唔明點解啲人對素食咁反感,完全唔能夠冷靜討論,同講宗教、政治一樣咁激動。係咪因為心裡面覺得唔安樂又無辦法唔食肉,所以見到人提倡食素就覺得係指摘緊佢?有啲人反而會話為環保而食素就 make sense,為減少動物嘅痛苦而食素就有問題,大概背後係因為如果係咁就imply食肉嘅人就只係唔環保而唔係不道德,就冇道德高地嘅問題,咁本身道德都係程度之分嘅啫,污染水源係唔環保定不道德丫?

節錄返幾派論調:

【甲類:植物痛苦論】
植物有生命,植物都會痛苦。

答:植物有生命,但食動物係咪製造更多痛苦先?就算植物有痛覺都係唔及動物複雜同高層次。

咁人道飼養係咪就得?

答:好好多,所以有free-range egg。

如果你覺得食動物會令動物痛苦,令動物權益受損,所以唔應該,同樣地食素都係傷害緊植物。

答:咁你係咪真心覺得植物感受痛苦嘅程度同豬牛羊一樣先?

呢個只係程度問題,唔代表無痛苦。

答:程度之分已經足夠,呢個世界做選擇就係比較取捨。

【乙類:互相尊重論】
我尊重你茹素,也請你不要藐視我吃葷。

答:呢篇報道你覺得有藐視咩?講到好似人哋有藐視你咁。

【丙類:自然主義】
大自然就係互相獵食。你可以禁止獅子獵食咩?

答:咁人係唔係安於做食物鏈嘅一部分而唔做判斷唔做選擇?人同野獸一樣咩?人類唔應該強姦,要禁止到野獸強姦先准講?

【丁類:完美主義】
化妝品有用動物做實驗。

答:就算用嘅嘢有animal test,唔食肉起碼唔使殺動物來食。

【戊類:齋心主義】
又話食素又食新豬肉,齋口唔齋心。

答:點解唔可以食?又冇殺到豬。食假肉就表示有行惡嘅心咩?

【己類:個人無用論】
佢已經死左,你食唔食都無分別。

答:每一次消費都係投緊票令到件事要唔要再發生。

一個人做又有咩用?會唔會太睇得起自己?

答:一個人做唔到,多人加埋就做到,以前去食肆搵素食係好難,依家容易左好多,即係多左人食,咁加埋咪可以有用囉。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呢個世界就係由每個個體加埋一齊。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中國外交阿拉伯語速成

詞條來自《漢語阿拉伯語政治外交辭典》(2005)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笑話幾則:

看完本書後,可以輕易看出本港官員的外交素養不足,例如:

立場新聞報道:「澳大利亞傳媒 SBS 中文網周四(6日)報道,特首林鄭月娥出席香港駐悉尼經貿辦舉辦的網上研討會,被問及移民問題時,她稱『所有離開的都是逃犯,我們不在乎』。」

國家標準外交詞彙為「外逃分子」:

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

阿拉伯音樂的沉穩與飛揚

看到消息說埃及小提琴家Abdu Dagher(1936-2021)剛剛過了身,想起19年暑假在埃及時應該去見他才是,學琴的同學說他每個星期都會有開放的音樂聚會可以去跟他一起彈奏,可是我那個時間上聲樂課,結果就沒有去。不過算了後悔也沒用,正如錢鍾書說,喜歡蛋不一定要去看下蛋的母雞。

在埃及學烏德琴是在Naseer Shamma的烏德琴學校,裡面的教師多數是他的學生,自然常常教他的作品。Naseer Shamma的演奏例子:



不過漸漸了解到他屬於伊拉克風格,跟埃及本土的風格不一樣,他偏向輕巧炫技一點,埃及器樂傳統則較沉穩厚實,我更喜歡後者的音質,感覺更純正更內心更澎拜,滿足到本人的暴力傾向。

說回Abdu Dagher,他曾為埃及最重要的歌手Umm Kulthum伴奏,但在埃及不算十分出名,認識Naseer Shamma的人比認識他的人多得多,學音樂的人才一定會認識他。師友說他名聲不響跟政治有關,得罪了總統之類。他跟Umm Kulthum類似,起初是在宗教節慶表演,之後才去開羅彈世俗音樂。

很喜歡他的作品,在不同調性之間遊移。他演奏自己的作品:



埃及烏德琴手Hazem Shaheen是我另一位師公(關係能攀就攀),下面可以看到他彈同一首曲的版本,他也加很多裝飾音,但比Naseer Shamma厚重,著重響徹琴弦,不是把音彈了出來就算:



大家更喜歡哪一種風格?

2021年5月2日星期日

《惡與他們的距離》放映感想

看了《惡與他們的距離》五月一日的放映與映後談,拍得很好,值得去電影院看。

映後談中在場人士有些誤會,想說明一下。

有人說第一段短片的女主角染髮有甚麼意思,只有丈夫能看,但片中她要去婚宴,婚宴在私人地方,很多人就直接除頭巾,就算是保守派,因為婚宴會男女分開玩,只要沒有男人在場,就可以除頭巾,所以一定可以給朋友看到頭髮,染髮並非只有丈夫看到。現實中女人在家大多不會戴頭巾,是因為伊朗政府的影視審查制度才會一直戴頭巾。

另外有人提到第一段短片的女主角在銀行拿錢有麻煩,是否女權問題,其實是搞錯了,她是替丈夫從他的戶口拿錢,不是從自己的戶口拿錢,所以職員要問清楚。

同一位觀眾又提到東方主義,不禁覺得我們還不夠資格批評東方主義,因為我們都沒法找個真的熟伊朗、懂波斯文的人來做映後談。

以下有些對電影的感想,有沒有人看完一起討論?

第一段印象最深刻,雖然知道劇情走向,但最後一刻還是好震撼。

第二段辯論的部分有趣,但逃走後不知如何?是否躲在鄉郊就可以?直接偷渡出境又可不可行?

第三段女主角最後說的話我感覺是分手,其他人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