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學大提琴的日子

《音樂人生》勾起了很多少年時的回憶。越看就越覺得,怎麼這個哨牙仔這麼面熟?(大了居然也幾靚仔。)原來我見過他的,大概也是02年(片尾字幕說片段拍於02、06和07年),校際音樂節,大提琴奏鳴曲組,他替哥哥伴奏。那時我已經高中了,他們應該還是小學生。他哥哥有一段時間和我同一個老師學大提琴,琴老師常說,他父親是醫生,有錢仔來的。我想,可是怎麼他們好像沒洗澡的樣子?玩完泥漿摔角再來比賽嗎?原來這個沒洗澡的哨牙仔這麼了不起。他的妺妹也學大提琴,見她們彈貝多芬A大調奏鳴曲,真有點想哭,我中七的時候也彈過,我很喜歡的。他們可以在中學和同學彈布拉姆斯的五重奏,太好玩了。

學大提琴的時候認識很多這種滿口英文的中產名校學生,不免羡慕他們家裡的闊綽。我小一已學鋼琴,但一直到中三也只是跟很平庸的老師,只會馬馬虎虎地見沒甚麼錯音就說︰「OK,下一首。」要等到大了慢慢自己開竅才彈得比較像樣,又到中學才發現大提琴這件樂器,買琴只敢跟母親講那個琴索價四萬多,請看起來比較實際的姐姐幫口才買成了,然後自己彈伴奏賺了三萬多去填了差額。學費也不太敢跟家裡要,他們不是拿不出,但對他們的價值觀來說是太貴了,學樂器只是「裝飾」,學了鋼琴已經「完成任務」了,並不是甚麼值得花錢的事,於是我一邊彈伴奏賺這些人的錢,一邊交學費。別人在努力會考高考的時候,我都在練琴、伴奏,常常缺課,幸好我一早決定大學要讀這麼沒前途的科目,才可以在多數人將所有活動都停了來讀書的時候,學多了這麼多。

***

西洋古典音樂可以是挺殘忍的,那是一個很具競爭性的環境。演奏時彈錯了一個音,也不能說是即興加點變化,譜上寫了甚麼就是甚麼,懂的都知道你失手/怯場/發夢/沒練熟/記性差。單是上課、回樂團就可以是很累的事,你的技巧、反應、理解、表現力別人立刻可以聽出來,不同讀書只是考個試便算,考得差還可以說不喜歡讀/課程不恰當/制度有問題,玩樂器每一刻也是高下立判的,沒興趣的話回家玩積木吧。經過這樣「殘忍」的訓練我高考時放鬆得對著問題簿裡第一頁的「This page is purposely left blank」傻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