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速讀本》
作者:郭敏清(網誌《小收煞》作者)
一向是《小收煞》的忠實讀者,見Auntie(她慣用的自稱)賣舊作立刻搶購。
講管理學的人常給我一種或智障或銅臭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感覺,但讀這本書講了一些管理學中有比較有意思的派別,幫我搞清楚平時道聽塗說的管理學理論,她的分析一如網誌上般鋒利。
裡面提到的Charles Handy的著作和《經濟學人》記者寫的《The Witch Doctors: Making Sense of the Management Gurus》都有興趣一讀,查找時發現後者的新版改成《Masters of Management: How the Business Gurus and Their Ideas Have Changed the World―for Better and for Worse》,不知道書名是不是怕得罪人所以改了。
交收時她跟我說:「買書的都是男人,女人暫時只有你一個。」
「怎麼可能,你經常寫女人啊。」我說,還以為她女讀者比較多。
「男讀者說喜歡看我講女人的文章,因為想知道女人想甚麼。」
那可能女人更想買男人管理學吧。
-----
Auntie: My pleasure.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
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不能說的那個東西
試用按摩枕,女店員介紹時忽然靠近,尷尬地低聲說:「女人買還有一個用途……」
我心想這麼神秘,是當情趣用品用嗎?
「……那個東西來的時候可以按摩肚子。」
正正經經地講「經痛」不行嗎?為甚麼要說「那個東西來的時候」?甚麼東西?撒旦?講了地球會爆炸?我一直不明白為甚麼要這麼扭扭捏捏。
想起以前在網上論壇玩,有人用「名妓」來罵我,實在莫名的荒謬,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做妓女做到名妓應該是值得自豪的一回事吧,算甚麼罵人的話?但在那個人心目中,他一定覺得牽涉到性的話對方就會深深地受辱,羞愧得要躲起來上吊吧。可是我最喜歡讀的其中一本書叫《柳如是別傳》,主角是明末名妓。
其實性交易只是出賣身體,很多工作要出賣良心呢。
【免費性愛】
二零一九年九月時羅范椒芬在電台節目說︰「I heard somebody talking about free sex. I think we have confirmed that this is a true case. I am so sad to these young girls, who has been misled into offering free sex.」
羅范椒芬的「免費性愛」論引起眾人討論。之前雨傘革命時也曾有類似的講法,指佔領者的性關係很混亂。
這種講法背後的性愛觀其實很奇怪。
其實人類社會裡面,男也好女也好,名利外表形象等等,都跟有沒有人跟你發生免費或收費性關係有關。財富能夠使人願意跟你上床,難道就不應該賺錢了嗎?名氣能夠使人願意跟你上床,為此而追求名氣就是「心懷不軌」嗎?
如果示威能使人欣賞你願意跟你上床,於是你去示威,那就表示這個運動是「假」的嗎?有這樣的個案也沒有甚麼,只表示參與社運是受欣賞的事情而已。要求沒有這種情形是對民主運動要求得太高太純潔了,人類一向做無數事情去提高上床的機率,例如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學手藝、整容……否則就滅絕了,示威者就算有這種打算,又有甚麼大不了?他們是聖母瑪利亞、耶穌,還是佛陀?
六十年代美國反越戰示威,有「make love, not war」的口號,如果大家可以安心make love,not war就好了。
所謂「免費性愛」,就算有未成年的個案,比起強姦的嚴重性也差得遠,羅太為甚麼不關心警方強姦被捕者的傳聞(男警在街上公然非禮已經有片段記錄),卻去關心你情我願的私事?
其道德觀實在匪夷所思。
但後來想想又能理解了,是一種不能講性的觀念,好像大家都是像耶穌那樣童貞受孕的,一講到性就是污穢不堪。於是好像講到抗爭者會做愛就已經抹黑了他們一樣,不知道講到林鄭會做愛算不算抹黑了她?這種奇怪心態就像教會人士面對其性醜聞、社會上面對性侵案(尤其近親性侵)時的態度,以為不講就不存在,不講就很乾淨,結果只是包庇了施害者,令到悲劇不斷重演。
社會上很多問題,都是鴕鳥政策令其惡化的,例如疫症。
【性玩具】
眾志的Youtube上載了兩段討論性玩具的影片,有些人批評說政治頻道不應該放這些不嚴肅的東西。我倒是覺得立意很好:這也是公共事務,因為社會普遍避諱談性,雖然有了互聯網資訊發達,但多數只是給男人看的色情片,很多人的性知識並不足夠,尤其女性如何達到高潮,很多女人自己都不懂,等男人拯救就更沒希望了。(推薦《The Four-Hour Body》,中譯《身體調校聖經》關於性的部分。)
很高興看到新一代的性知識很豐富。人要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身體。女人更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淘汰那些只顧自己的男人、再淘汰/教育那些雖然不是只顧自己但只懂用力然後不斷問你「來了沒」的男人。
這跟普選一樣重要。
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女人手上的牌
《邊城混亂》(Al Hayba الهيبة)(****):黎巴嫩製作,二零一七。阿拉伯製作中罕有地覺得好看的作品,雖然結尾有點草率。故事關於黎巴嫩接近敘利亞邊境的一個走私家族,其中一個兄弟在加拿大結婚生子後過身,遺孀扶靈歸葬,家族卻扣下其兒子。編劇是庫爾德裔敘利亞人。
劇中人物有說服力,其動機和性格縱橫交錯,描畫出傳統與現代的衝突,完美示範越是叢林法則的地方就越是父權和講求家族利益。氣氛有點像《教父》。劇中人常常強調要跟傳統(الأصول)做事,包括:家族互報血仇(الثأر,口語التار),還有妻子兄終弟及。
在這樣的社會,女人也可以有權力,不過是母憑子貴,做太后。
女人會選擇倚靠男人的情況,除了武力保護,就是錢,所以在豪門和貧戶,女人地位較低;而中產者不相上下,不用特別倚靠誰,男女通常較為平等,可惜這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又想起霍布斯的《利維坦》,以海怪比喻有武力的權威,隨時反咬你一口。他講的是政府,其實家族也相似:在叢林法則的社會,倚靠家族的武力保護,家暴的情況亦較多,因為如果家暴比外面的槍林彈雨安全,就會寧可選擇家暴。
阿文劇名الهيبة是故事發生的村落,也解作懼怕、崇敬、地位。
二零二零年本劇拍到第四季,不過Netflix只有第一季。
相關文章:
Netflix香港的阿拉伯及相關影視評鑑(不斷更新)
2020年6月7日星期日
羅馬假期
【我的羅曼史】
二零零四年暑期在中大修過夏其龍神父的《拉丁文初探》以求拉高成績,課程只有一個學期,程度很低,只讀簡單句子,那時候不是逃課就是睡覺。
二零零七年發現Orberg的拉丁文教本,大概看到第廿九課就停了,之後主力學阿拉伯文就沒有再讀。
有時也覺得花這麼多精神學語言是不是浪費時間,但用不同語言確實氣氛、音調、概念架構等等都不同,讀古語言就更有通靈之感,反正有趣的活人沒那麼多,還是聽死人說話更有趣。
很欣賞Orberg這套自然進路(The natural approach)的教科書,想寫一個阿拉伯文版本,於是從頭重看。這個時候如果要讀語言應該是溫習德文然後考個證書吧,移民可以多一個選擇;但就在讀拉丁文,又不是可以移民羅馬共和國。
何謂自然進路?全用所學語言去學習的意思,不做翻譯。
有人批評這樣做太理想主義,認為用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即是每一課學點文法再做翻譯練習)去學習是最快的,尤其是一個只需要讀寫能力的死語言。
我卻讀得很開心,全書有三十五課,內容都很有趣,起初是小孩的簡單對話是非,中間是希臘奴隸講神話故事,後來是大人討論宗教、習俗、哲學等。沒想到這次可以一直看下去,第廿五課開始覺得有點挑戰性,但經過阿拉伯文的折磨/訓練也能堅持下去;跟阿拉伯文相比,拉丁文動詞變化沒有雙數,不分男女,可是時態花款較多。雖然沒完全背下來,但可以靠文法變法表逆推位格或時態。第廿五課開始的內容也更有趣,穿插了不少希臘神話和名言諺語,還引用了《馬太福音》,最後兩課還有一些原典詩文。讀這本書可說本小利大。
讀到第卅一課找到系列中的輔助讀本《人物對話(Colloquia Personarum)》重溫頭廿四課的生字和文法。總共三星期就完成了這本書及第一冊《羅馬家庭(Familia Romana)》。
買書十三年後終於讀完。
這套書進度很快,讀完第一冊是可以讀凱撒的。
【翻譯的不確定性】
Orberg的書一開始借助地圖教地方名和基本生字,然後又用一家人教親屬名稱,盡量靠語境和多餘資訊使人明白生字的意思,再進一步就是在頁邊用拉丁文註解,用同義詞、相反詞對比是常用方式。如果能純粹從基礎概念定義其他字詞,那就有羅素的《數學原理》那麼精采。
當然對懂歐洲語言的人來說根本就有基礎,不算從零開始。
閱讀過程中想起分析哲學家奎因(W. V. O. Quine)的「翻譯的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他說假設一個人類學家到一個部落學習其語言,但從部落成員的所有行為,他也無法分辨gavagai指的到底是兔子、兔子的一剎那存有,還是其他可能性。
如果當是討論語言學習,其實也是概率問題吧,用文法--翻譯方法是比較安全的,可以從翻譯答案判斷學生有沒有弄錯。如果用其他方法就比較容易隱藏誤會,學錯的概率略高,要多作確認。
去年在埃及時的俄羅斯室友曾抱怨語言學校的教師解答不到他的文法問題,於是我問他是甚麼問題呢?
他說:「動名詞的受詞是賓格منصوب(mansub,accusative case)還是屬格مجرور(majrur,genitive case)?」
我當時也答不到,後來查書找到的答案是:動名詞後只有主詞或受詞的時候是屬格,兩者都在的時候主詞是屬格,受詞是賓格。不過我只是見以下文法書這樣說,沒見過真實例子。
嘗試用中文解釋的話,例如武王伐紂這件事,我們可以說:
「武王之伐」(只有主詞武王);
「紂之伐」(只有受詞紂)(中文好像不行,不過算了);
但兩人並列的話就要說「武王之伐紂」,武王是主詞,紂是受者。
至於在阿拉伯文中三個情況就分別寫成:
「伐-武王的(屬格字尾)」(只有主詞);
「伐-紂的(屬格字尾)」(只有受詞);
「伐-武王的(屬格字尾)-紂(賓格字尾)」(主詞受詞均出現)。
其實為甚麼不寫一階邏輯的Fab就算了,人類真是麻煩。
我當時心想:「只是讀中級阿拉伯文,為何要想得這麼仔細?」
阿拉伯文有位格,但不標短元音的話只有某些情況有分別,很多時候胡混過去也可以。讀著讀著拉丁文,卻忽然明白他為甚麼會想這個問題了,因為俄文有很多位格,是分得這麼仔細的,所以他習慣了要弄清楚。
如果他沒有問這個問題的話,我應該不會去區分。
【拉丁文速成】
初中時讀過一本教英文生字的書叫《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通過教希臘文和拉丁文字根幫助記憶,當時覺得很有幫助,其實倒過來神功逆練也可以,例如:
拉丁文putare,相信,跟英文putative連起來,就很容易記得了。
拉丁文vulneratus,受傷,跟英文vulnerable接上,連帶vulnus傷口也可以記下來。
記生字靠聯想基本上不吃力,最常混淆的反而是連詞,因為好多差不多樣子,又不跟現代語言對應。
至於詞尾變化,名詞還好,動詞變化更多,應對方法是死記動詞原本串法,這樣閱讀時能分出動詞屬於四種變化的哪一種,並能夠推論出時態,起初對照列表,然後慢慢將表格塞進腦中,先記每個時態的共同字尾:
我 -o/m
你 -s(除了完成式)
他 -t
我們 -mus
你們 -tis
他們 -nt
再記四種型態在不同時態中的變化:
基本型態:
一:ā
二:ē
三:e
四:ī
現在式:
一:我-ō,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二:我-eō,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三:我-ō,他們u,其他-i-
四:我-iō,第一身第二身-ī-,他-i-,他們-u-
未完成式:āba ēba ēba iēba (我-m)
將來式:
一:我-ābō,他們-ābu-,其餘-ābi-
二:我-ēbō,他們-ēbu-,其餘-ēbi-
三:我-am,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四:我-iam,第一身第二身-iē-,第三身-ie-
或者:-tūrum esse
虛擬現在式(subjunctive present):
一:我-em,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二:我-e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三:我-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四:我-i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虛擬未完成式:
一:我-ārem,第一身第二身-ārē-,第三身-āre-
二:我-ērem,第一身第二身-ērē-,第三身-ēre-
三:我-erem,第一身第二身-erē-,第三身-ere-
四:我-īrem,第一身第二身-īrē-,第三身-īre-
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ī
你-istī
他們-ēru-
其餘-i-
過去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am,第一身第二身-erā-,第三身-era-
將來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ō,其餘-eri-
虛擬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im,其餘-eri-
虛擬過去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issem,第一身第二身-issē-,第三身-isse-
被動式詞尾:
我 -or
你 -ris
他 -tur
我們 -mur
你們 -minī
他們 -ntur
詞尾前串法跟主動式大致對應,主動式用完成式基本型態的時態則轉用-tus加esse:
完成式:我-tus sum,餘同
過去完成式:-tus eram
將來完成式:-tus erō
虛擬完成式:-tus sim
虛擬過去完成式:-tus essem
"Nos cives Romani mori malumus quam servire!" (Cap. XXVIII, Familia Romana)
「我們羅馬公民寧死不作奴隸。」
羅馬見。
相關文章:
文法書
臥遊土耳其
臥遊波斯
二零零四年暑期在中大修過夏其龍神父的《拉丁文初探》以求拉高成績,課程只有一個學期,程度很低,只讀簡單句子,那時候不是逃課就是睡覺。
二零零七年發現Orberg的拉丁文教本,大概看到第廿九課就停了,之後主力學阿拉伯文就沒有再讀。
有時也覺得花這麼多精神學語言是不是浪費時間,但用不同語言確實氣氛、音調、概念架構等等都不同,讀古語言就更有通靈之感,反正有趣的活人沒那麼多,還是聽死人說話更有趣。
很欣賞Orberg這套自然進路(The natural approach)的教科書,想寫一個阿拉伯文版本,於是從頭重看。這個時候如果要讀語言應該是溫習德文然後考個證書吧,移民可以多一個選擇;但就在讀拉丁文,又不是可以移民羅馬共和國。
何謂自然進路?全用所學語言去學習的意思,不做翻譯。
有人批評這樣做太理想主義,認為用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即是每一課學點文法再做翻譯練習)去學習是最快的,尤其是一個只需要讀寫能力的死語言。
我卻讀得很開心,全書有三十五課,內容都很有趣,起初是小孩的簡單對話是非,中間是希臘奴隸講神話故事,後來是大人討論宗教、習俗、哲學等。沒想到這次可以一直看下去,第廿五課開始覺得有點挑戰性,但經過阿拉伯文的折磨/訓練也能堅持下去;跟阿拉伯文相比,拉丁文動詞變化沒有雙數,不分男女,可是時態花款較多。雖然沒完全背下來,但可以靠文法變法表逆推位格或時態。第廿五課開始的內容也更有趣,穿插了不少希臘神話和名言諺語,還引用了《馬太福音》,最後兩課還有一些原典詩文。讀這本書可說本小利大。
讀到第卅一課找到系列中的輔助讀本《人物對話(Colloquia Personarum)》重溫頭廿四課的生字和文法。總共三星期就完成了這本書及第一冊《羅馬家庭(Familia Romana)》。
買書十三年後終於讀完。
這套書進度很快,讀完第一冊是可以讀凱撒的。
【翻譯的不確定性】
Orberg的書一開始借助地圖教地方名和基本生字,然後又用一家人教親屬名稱,盡量靠語境和多餘資訊使人明白生字的意思,再進一步就是在頁邊用拉丁文註解,用同義詞、相反詞對比是常用方式。如果能純粹從基礎概念定義其他字詞,那就有羅素的《數學原理》那麼精采。
當然對懂歐洲語言的人來說根本就有基礎,不算從零開始。
閱讀過程中想起分析哲學家奎因(W. V. O. Quine)的「翻譯的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他說假設一個人類學家到一個部落學習其語言,但從部落成員的所有行為,他也無法分辨gavagai指的到底是兔子、兔子的一剎那存有,還是其他可能性。
如果當是討論語言學習,其實也是概率問題吧,用文法--翻譯方法是比較安全的,可以從翻譯答案判斷學生有沒有弄錯。如果用其他方法就比較容易隱藏誤會,學錯的概率略高,要多作確認。
去年在埃及時的俄羅斯室友曾抱怨語言學校的教師解答不到他的文法問題,於是我問他是甚麼問題呢?
他說:「動名詞的受詞是賓格منصوب(mansub,accusative case)還是屬格مجرور(majrur,genitive case)?」
我當時也答不到,後來查書找到的答案是:動名詞後只有主詞或受詞的時候是屬格,兩者都在的時候主詞是屬格,受詞是賓格。不過我只是見以下文法書這樣說,沒見過真實例子。
嘗試用中文解釋的話,例如武王伐紂這件事,我們可以說:
「武王之伐」(只有主詞武王);
「紂之伐」(只有受詞紂)(中文好像不行,不過算了);
但兩人並列的話就要說「武王之伐紂」,武王是主詞,紂是受者。
至於在阿拉伯文中三個情況就分別寫成:
「伐-武王的(屬格字尾)」(只有主詞);
「伐-紂的(屬格字尾)」(只有受詞);
「伐-武王的(屬格字尾)-紂(賓格字尾)」(主詞受詞均出現)。
其實為甚麼不寫一階邏輯的Fab就算了,人類真是麻煩。
我當時心想:「只是讀中級阿拉伯文,為何要想得這麼仔細?」
阿拉伯文有位格,但不標短元音的話只有某些情況有分別,很多時候胡混過去也可以。讀著讀著拉丁文,卻忽然明白他為甚麼會想這個問題了,因為俄文有很多位格,是分得這麼仔細的,所以他習慣了要弄清楚。
如果他沒有問這個問題的話,我應該不會去區分。
【拉丁文速成】
初中時讀過一本教英文生字的書叫《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通過教希臘文和拉丁文字根幫助記憶,當時覺得很有幫助,其實倒過來神功逆練也可以,例如:
拉丁文putare,相信,跟英文putative連起來,就很容易記得了。
拉丁文vulneratus,受傷,跟英文vulnerable接上,連帶vulnus傷口也可以記下來。
記生字靠聯想基本上不吃力,最常混淆的反而是連詞,因為好多差不多樣子,又不跟現代語言對應。
至於詞尾變化,名詞還好,動詞變化更多,應對方法是死記動詞原本串法,這樣閱讀時能分出動詞屬於四種變化的哪一種,並能夠推論出時態,起初對照列表,然後慢慢將表格塞進腦中,先記每個時態的共同字尾:
我 -o/m
你 -s(除了完成式)
他 -t
我們 -mus
你們 -tis
他們 -nt
再記四種型態在不同時態中的變化:
基本型態:
一:ā
二:ē
三:e
四:ī
現在式:
一:我-ō,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二:我-eō,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三:我-ō,他們u,其他-i-
四:我-iō,第一身第二身-ī-,他-i-,他們-u-
未完成式:āba ēba ēba iēba (我-m)
將來式:
一:我-ābō,他們-ābu-,其餘-ābi-
二:我-ēbō,他們-ēbu-,其餘-ēbi-
三:我-am,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四:我-iam,第一身第二身-iē-,第三身-ie-
或者:-tūrum esse
虛擬現在式(subjunctive present):
一:我-em,第一身第二身-ē-,第三身-e-
二:我-e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三:我-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四:我-iam,第一身第二身-ā-,第三身-a-
虛擬未完成式:
一:我-ārem,第一身第二身-ārē-,第三身-āre-
二:我-ērem,第一身第二身-ērē-,第三身-ēre-
三:我-erem,第一身第二身-erē-,第三身-ere-
四:我-īrem,第一身第二身-īrē-,第三身-īre-
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ī
你-istī
他們-ēru-
其餘-i-
過去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am,第一身第二身-erā-,第三身-era-
將來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ō,其餘-eri-
虛擬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erim,其餘-eri-
虛擬過去完成式:完成式基本型態加上
我-issem,第一身第二身-issē-,第三身-isse-
被動式詞尾:
我 -or
你 -ris
他 -tur
我們 -mur
你們 -minī
他們 -ntur
詞尾前串法跟主動式大致對應,主動式用完成式基本型態的時態則轉用-tus加esse:
完成式:我-tus sum,餘同
過去完成式:-tus eram
將來完成式:-tus erō
虛擬完成式:-tus sim
虛擬過去完成式:-tus essem
"Nos cives Romani mori malumus quam servire!" (Cap. XXVIII, Familia Romana)
「我們羅馬公民寧死不作奴隸。」
羅馬見。
相關文章:
文法書
臥遊土耳其
臥遊波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