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同學說她去街頭宣傳伊斯蘭教。沙老師問︰「在香港傳教犯不犯法?」我說︰「當然不,基督教不整天在傳?」他又問同學︰「你向人傳教不惹人生氣嗎?」同學奇怪︰「為甚麼?」他說︰「因為你說他們錯了。」同學︰「我只是派傳單和小冊子。」沙老師︰「但那些傳單和小冊子說他們錯了。」正是,說他們要給火燒呢。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只要嚴格地相信正統、主流的教義,都是跟寬容、自由主義有衝突的。這是事實,表面上說甚麼都沒用。一個嚴格相信正統教義的信徒是相信一個非信徒死後會下地獄被永火燒的。
沙老師雖觀念落後,但頭腦還挺清醒。(他說打算娶三太太,我問為甚麼,他說︰「否則人生在世有甚麼好?」) 反而同學一面保留寬容多元、提倡個體自由的現代價值,一面接收伊斯蘭學者的歪理,經常精神分裂。
同學一邊認為娶四個妻子落後,一邊認為收利息不對。為甚麼反利息不落後呢?伊斯蘭金融的「按揭」做法是把利息算了進去,算一個總價讓你分期還。這跟正常按揭實質上有甚麼分別?照同學的說法,是這樣的︰如果銀行以浮動利息做按揭,是不用承擔風險的,只有一早訂立還款額,才有風險,這樣才應該讓銀行賺錢。天啊,每天說一千遍「按真主的意願」(比如我約一個回教徒明天一起吃午飯,他答應時要加上一句「按真主的意願」,以免真主的意願是他今晚見七十七個處女去了) 都白說了,原來借錢給人是沒有風險的,樓價不會跌,壞賬是魔鬼的戲法,唸一唸真主的名號就煙消雲散。(中世紀的基督徒也認為收利息是要下地獄的,所以猶太人放貸富了。) 但問題是,照「風險說」的理由,定息就是可以接受的了,銀行擔了風險,得到報酬,很公義。那豈不是容許利息了嗎?但原來的說法是不容許利息,不是禁止浮息和容許定息,所以繞了個圈實質上沒繞出來。
這種心理很值得研究︰娶四個妻子貶低了女性 (包括她) 的地位,所以穆罕默德是因時制宜為了照顧寡婦,一夫多妻現代社會在不適用;反利息對她無甚影響,所以浮動利息是邪惡的,這一點現代社會在適用。
於是她睡前就可以安樂地想︰「我又開明又虔誠。」
對多數教徒來說,人生價值不是在於愛你的鄰人,是比你的鄰人虔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