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星期四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五)

【博奕長劇】

大學排名重視研究,於是教授管研究,講師助教管教學。例如中大請大量兼任講師,逐個課程簽約,朝不保夕,自然如履薄冰,深怕得罪學生,教學照顧周到越來越中學化,尤其通識科目,很多學生覺得不是他選的主修科,要修已經浪費時間,這樣的科目,越輕鬆快樂教學評鑑就越高分。

講師給學生打分時也自然往寬鬆處打,因為給高了沒人投訴,給低分則學生會上訴。上訴的話學系要做額外功夫,容易覺得是講師處理得不好。結果就是分數通貨膨脹,每人的GPA(成績平均積點)越來越高,以致B+也會有學生問為甚麼只有B+,好像很差一樣。雖然有些學校對分數分配有大概指引,但不合格並不在分數分配之中,所以自利的做法是避免讓學生不合格,以免多生枝節。

說到分數通貨膨脹,更有趣的是有些學校的科目最高級別是A+,積點4.3,所有分數加好後則以4為最高,多也減掉。於是其他人不以為意,容易以為積點4的學生從頭到尾每科都是最高評級。

社區學院不用爭排名,生態應該正常?社區學院要爭學生。

社區學院只管維持收入,易入易出,程度不到一樣畢業。除非不交功課不考試,否則讓學生不合格更被視為多事,學店最怕顧客不滿意。

現在的情況就像囚徒困境,你不賣學位,自己「損失」,你賣學位,學歷貶值。

二零零零年前後出生率低,接下來幾年中學畢業生減少,大學資助學位不減,社區學院學生數目自然下降。為了維持學生數目和收入,學院會將收生要求降得更低,並盡量收更多上不到大學的內地生。

學位膨脹分數膨脹學校照顧周到在學生看起來是好事,但最終其易得的性質會使之淪為無人重視之物,於是大學畢業生出來更覺得無法向上爬,大量沒有相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在中東是極端主義的溫床。香港社會流動性已越來越低,專上教育反而商業化、服務業化,提供中學式教育而令學生誤會自己大學畢業前途理應一片光明。這樣年輕人的怨氣只會更高漲。

接受教育是好事,但不知學歷貶值只會失望。

-----

延伸閱讀︰
一群「價廉物美」的教學零散工--訪中大兼任講師艾力

相關文章︰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一)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二)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三)
香港教育田野考察(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