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太陽的後裔》中的阿拉伯國度

終於上完課,輕鬆一下。太多鬱悶,連常吵架打架的埃及電視劇都嫌不夠,出動最肥皂泡的韓劇。很過氣地看了《太陽的後裔》,卻又發現好多阿拉伯元素。


不懂韓劇為甚麼喜歡上演綁鞋帶的戲碼,
是對現實中大男人主義的反彈嗎?

《太陽的後裔》的主要劇情發生在「烏拉克」,男女主角分別以軍人和醫護人員身分被派駐當地,「烏拉克」據說是以伊拉克為藍本,但取景處主要在希臘,故事中也交待在巴爾幹半島,劇中演員有真阿拉伯人(病危的阿拉伯領袖與隨從),也有些人講口音怪異的阿拉伯文(難民小孩),不知道是哪裡的臨時演員。



劇中這個沙灘好美,不過現實中佈滿遊客就算了。
去西貢也行。我做人是不是太沒有要求了。


其實不明白為何要搞到這樣不倫不類,反正也是虛構,不如講巴爾幹半島有伊斯蘭恐怖分子不是更方便嗎,巴爾幹半島可是伊斯蘭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板塊接壤處,是專出文明衝突的地方,這樣編的話亨廷頓也會表示嘉許的。還是編劇不知道巴爾幹半島有伊斯蘭教徒。


男主角所屬的特種部隊亦曾去阿富汗從塔利班手中救出人質,組織的旗幟上阿拉伯字母不連貫,左右次序顛倒,這是電腦打印的常見陷阱,因為阿拉伯文是由右至左寫,在跟從拉丁字母由左至右的電腦文書處理中很容易出問題,連書籍封面也常鬧出這種笑話。


一樣尷尬的斷肢阿拉伯文



想起中東也流行韓劇,特地去找一下阿拉伯人會如何看,搞笑的是阿拉伯字幕譯者加上評語「塔利班為甚麼用阿拉伯文」表示不滿,似乎不知道塔利班因為其伊斯蘭教背景,旗幟確實是阿拉伯文的,而且阿富汗的語言無論是達利語(即波斯語)還是塔利班用的普什圖語也是用阿拉伯字母,亦有很多阿拉伯詞𢑥。



塔利班旗幟,上面寫的是伊斯蘭教證言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記得第一次去埃及時跟佯裝單身的導遊* 說起想去伊朗,他不屑地說那裡連酒店都不知道有沒有。又例如每次阿拉伯人問起我為甚麼學阿拉伯文,我答是因為喜歡伊朗電影所以想學波斯文,但大學只有阿拉伯文就順便學了,他們總是一副怎麼會有人對伊朗有興趣、想學波斯文的表情。可能是遜尼派什葉派的是非,所以他們對伊朗有負面的印象,也可能是大家的新聞都跟美國的觀點。

每次都超不爽的,明明在文青必去伊朗之前,波斯就是峨默(好吧伊朗人應該比較喜歡哈菲茲)和小昭的故鄉好不好;雖然我是半個埃及人,但如果埃及電影是荷里活,伊朗電影可是法國新浪潮,終究是伊朗電影有趣得多。不明白阿拉伯人憑甚麼看不起他們的,難道是因為覺得他們不過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自古以來」就屬於阿拉伯帝國?

同樣地,雖然我們覺得阿拉伯跟阿富汗差不多,他們一般無知民眾也是互相毫不了解的,就如別人跟我們說菲律賓,覺得是我們附近的人,我們多半也是只知道菲傭,然後不屑。

-----

*他當時說自己沒有結婚,後來2011年埃及革命時我在網上問候他,視像通話時他說旁邊是他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肯定他當我的導遊時已經結婚了。

大家放心我因為他太矮所以沒有理他。(有人不放心嗎!)男的專門演未婚,女的專門演已婚,就是我的中東劇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