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香港商人》摘抄


書展時聽丁新豹的講座《戰前香港的邊緣族群--葡萄牙人、猶太人、巴斯人》,他引用了一些早期商行列表,他說來自《Traders of Hong Kong: Some Foreign Merchant Houses, 1841-1899》一書,於是找了來看。

此書作者Soloman Bard是猶太人,在西伯利亞出生,在港大保健處做主任醫生做到退休,曾是中樂團總監,又曾替古物古蹟辦事處和歷史博物館做研究。

本書第四至六節是中國商業、廣州公行、鴉片戰爭和香港早期貿易的簡介,簡潔清楚。第七節介紹各間商行。

摘抄一些有趣內容︰

1. 咕喱一詞應該來自印地文kuli

2. 早期商行多是靠鴉片發迹,只有兩間美國商行由於老闆是Quaker所以沒有買賣鴉片。

3. 怡和行本來是廣東有名商行,Jardine, Matheson & Co.借用其名叫怡和洋行。

4. 屈臣氏A. S. Watson & Co.原本叫Hongkong Dispensary。

5. 連卡佛1850年就開業。

6. 摩地和律敦治都是巴斯人,1860年Hongkong Directory所列73間商行中17間是巴斯人開的,13間是印度人開的 (當時只有印度,未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7. 庇里羅士、沙宣家族、嘉道理家族是中東猶太人 (Sephardic Jew),都是經過印度來的。

8. 遮打是亞美尼亞人。

9. 德國商人不請買辦,自己學中文。

這本書是1993年由市政局出的,已絕版,只能從圖書館借。香港史近來如此熱鬧,應該再版才是,只是不知道版權算誰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