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福州遊三︰三坊七巷
中午回到三坊七巷。博物館五點收,四點半不能入,所以昨天來不及看。
今天看罷導遊圖,去了林則徐次子林聰彝故居、林則徐長女婿劉齊銜故居、小黃樓、二梅書屋、嚴復故居、冰心林覺民故居,最後是福船文化館。
其中以小黃樓最值得看,屋內佈置古雅,規模不小,園林有致,又有甚多清朝民國匾額在展。
嚴復故居也有趣,這是因為有看過他的著譯,覺得以文言譯西洋理論著作,表達亦非常清晰。(將「fallacy」譯為「發拉屎」,尤屬神來之筆。) 當日新文化運動,是捨內在取形式了,「我手寫我口」,是否就現代化了呢?新教捨棄拉丁文《聖經》,譯為現代西歐語言,各地人也看得明白,套用到明清白話、北方話、各漢語族語言的關係,當用拼音寫各漢語族語言而非用漢字寫北方話,這又是大一統派所不能接受,當然當時有人主張拉丁化,不過也不支持各地各有各寫。
冰心林覺民故居則甚煽情,有用中央台普通話深情朗誦的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真是肉麻到氣溫跌穿零度。
不用說修復哪些人的故居,免不免費,都是從「進步」、「革命」的角度選擇的。
去福船文化館其實是混淆了以為會講福建船政學堂--嚴復就是因家貧入讀福建船政學堂繼而赴英國留學的。可惜福船文化館講的只是傳統造船業,馬尾船政博物館才是講福建船政學堂的,那兒我就沒時間去了。四點多進場,兩個管理員一直追著我看一個展廳就鎖一間門,不到五點就想趕我走,煩死了。
二梅書屋旁邊有個天后宮,是有香火的,我見簽筒很大,用手抽簽,好像很有趣,就想求簽,負責人說要先燒香,然後指著枱上最便宜也要28元的大香,我覺得太求財,就說不用了,後來看到香油箱上有普通細香,才燒了一炷,入了些錢。
最後一天有去陳衍故居,但因工程關閉。
福州遊二︰于山
【十二月十八日】
順路先去三山之一的于山,于山有個于山堂,前面有個很嚇人、碩大無比的毛澤東像,擺出Heil Hitler的姿勢。想不到一早就受到這樣的驚嚇,還好年輕受得住。
于山又有個戚公祠,不過已無香火,徒留塑像而已。
山上有不少題字,其實這是古代的「塗鴉」,只是刻得特別好看或出自名人手筆的話就覺得是美事了。
道觀九仙觀在裝修。與烏山之烏塔相對的白塔卻是最後一天在行人天橋上才看到。
順路先去三山之一的于山,于山有個于山堂,前面有個很嚇人、碩大無比的毛澤東像,擺出Heil Hitler的姿勢。想不到一早就受到這樣的驚嚇,還好年輕受得住。
于山又有個戚公祠,不過已無香火,徒留塑像而已。
山上有不少題字,其實這是古代的「塗鴉」,只是刻得特別好看或出自名人手筆的話就覺得是美事了。
道觀九仙觀在裝修。與烏山之烏塔相對的白塔卻是最後一天在行人天橋上才看到。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福州遊一︰夜色微茫玉尺寒
【十二月十七日】
下午二時到福州南站,手上只有google離線地圖,不能上網,其實來前應該先查福州南站的公車,問人十問九不應,一個司機說搭K2就搭K2了,在車上問人也不熟,到了橋南轉車,也是靠對照地圖和站牌資料找路線,到三點四十五分總算到了鼓樓區附近。去哪裡的巴士都是一塊錢,轉車時沒散紙,幸好問人換時索性給我,弄得我之後都焦慮症地留下一元紙幣。
先找房間,在訂房網站找到最便宜的獨立房間是58一晚,蒙古營巷的五一招待所,很「樸素」,不過我覺得還可以,除了一動床就叫,也沒甚麼問題,叫招待所還挺懷舊的。他們說58沒有了,88有廁所,那就88吧。公廁在院子裡,冬天出來去廁所肯定很冷。
拿了房間就立刻走路去三坊七巷,不巧福州在建地鐵又「更新市容」--用政府錢統一翻新建築外牆,隨處都是工地工程,又封路,來得不是時候。不過無論如何四點多就到達了此來之緣起,玉尺山。
福州別稱三山,有「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說法,「三山現」指福州東臨于山、西擁烏山、北倚屏山,明朝城牆就環三山而建,「三山藏」指其支脈羅山、玉尺山、冶山,「三山看不見」指原在開元寺旁的靈山、芝山,以及原在大中寺旁的鐘山。
玉尺山叫「山」其實誇張了,現在只剩大石一塊而已,但歷史淵源甚深。
此石為烏山餘脈,又稱閩山。宋熙寧年間光祿卿程師孟為福州太守,遊法祥院,寺僧遂篆「光祿吟臺」四字於此,並題詩云︰
「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臺。
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
(註︰顏光祿,顏延之,魏晉時人,與謝靈運齊名,史稱顏謝。)
《福州坊巷志》「玉尺山房」條云︰
「玉尺山早入民居,其初無考。明萬曆間,為林有台宅。崇禎間,為孫昌裔宅。清順治間,為金鏡宅。康熙間,為何傅宅。乾隆間,鹺商林日新者居之 (鹺音鋤,鹽也),山上有二老松,被其砍伐……
「光緒間為郭柏蒼宅。入居後,改顏『玉尺山房』為『沁泉山館』,以掘岩得甘液也。建追昔亭,祀程師孟,營齋館,曰秋翠院、但寤軒、眺雨樓、霞端閣、夢鴛藤館、日夕佳樓、臺池、仿佛滄江亭,大事掞張 (掞音閃去聲,鋪張也)。並集句為聯云︰『無詩可比顏光祿,此地終歸郭令公』,其自喜可知。又作《沁泉山館記》,次晚年所作詩曰《沁泉山館詩》。其鐫刻於石之題識亦多。葉敬昌、李作梅、郭柏蒼,先後皆以鄉紳兼營鹽館,玉尺山房之易主,聞皆與鹺業有關……
「最後郭亦虧負,乃將宅抵償於福建鹽法道署,其地遂為官有矣。民國初元,改建為福建鹽政處,收買對面民房辟一廣場,以供鹽務緝私隊士兵操演之用,而是時鹽歸政府專運專賣,舊時之所有鹽館皆廢。尋改為福建鹽運使署。十九年他遷。福建省財政廳、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福州市黨部、福建省抗敵後援會、閩淅監察使署等機構,先後設其中。屢經改建,變園林為廨宇 (廨音解,官署也),非復舊觀矣。」
則光祿吟臺疑在官署之中,此所以歷劫而得保留也,舊日樓房當已不存。
玉尺山畔有池有亭,洵佳處也,先輩詩云「夜色微茫玉尺涼」,是時則寒矣。
下午二時到福州南站,手上只有google離線地圖,不能上網,其實來前應該先查福州南站的公車,問人十問九不應,一個司機說搭K2就搭K2了,在車上問人也不熟,到了橋南轉車,也是靠對照地圖和站牌資料找路線,到三點四十五分總算到了鼓樓區附近。去哪裡的巴士都是一塊錢,轉車時沒散紙,幸好問人換時索性給我,弄得我之後都焦慮症地留下一元紙幣。
先找房間,在訂房網站找到最便宜的獨立房間是58一晚,蒙古營巷的五一招待所,很「樸素」,不過我覺得還可以,除了一動床就叫,也沒甚麼問題,叫招待所還挺懷舊的。他們說58沒有了,88有廁所,那就88吧。公廁在院子裡,冬天出來去廁所肯定很冷。
拿了房間就立刻走路去三坊七巷,不巧福州在建地鐵又「更新市容」--用政府錢統一翻新建築外牆,隨處都是工地工程,又封路,來得不是時候。不過無論如何四點多就到達了此來之緣起,玉尺山。
福州別稱三山,有「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說法,「三山現」指福州東臨于山、西擁烏山、北倚屏山,明朝城牆就環三山而建,「三山藏」指其支脈羅山、玉尺山、冶山,「三山看不見」指原在開元寺旁的靈山、芝山,以及原在大中寺旁的鐘山。
玉尺山叫「山」其實誇張了,現在只剩大石一塊而已,但歷史淵源甚深。
此石為烏山餘脈,又稱閩山。宋熙寧年間光祿卿程師孟為福州太守,遊法祥院,寺僧遂篆「光祿吟臺」四字於此,並題詩云︰
「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臺。
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
(註︰顏光祿,顏延之,魏晉時人,與謝靈運齊名,史稱顏謝。)
《福州坊巷志》「玉尺山房」條云︰
「玉尺山早入民居,其初無考。明萬曆間,為林有台宅。崇禎間,為孫昌裔宅。清順治間,為金鏡宅。康熙間,為何傅宅。乾隆間,鹺商林日新者居之 (鹺音鋤,鹽也),山上有二老松,被其砍伐……
「光緒間為郭柏蒼宅。入居後,改顏『玉尺山房』為『沁泉山館』,以掘岩得甘液也。建追昔亭,祀程師孟,營齋館,曰秋翠院、但寤軒、眺雨樓、霞端閣、夢鴛藤館、日夕佳樓、臺池、仿佛滄江亭,大事掞張 (掞音閃去聲,鋪張也)。並集句為聯云︰『無詩可比顏光祿,此地終歸郭令公』,其自喜可知。又作《沁泉山館記》,次晚年所作詩曰《沁泉山館詩》。其鐫刻於石之題識亦多。葉敬昌、李作梅、郭柏蒼,先後皆以鄉紳兼營鹽館,玉尺山房之易主,聞皆與鹺業有關……
「最後郭亦虧負,乃將宅抵償於福建鹽法道署,其地遂為官有矣。民國初元,改建為福建鹽政處,收買對面民房辟一廣場,以供鹽務緝私隊士兵操演之用,而是時鹽歸政府專運專賣,舊時之所有鹽館皆廢。尋改為福建鹽運使署。十九年他遷。福建省財政廳、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福州市黨部、福建省抗敵後援會、閩淅監察使署等機構,先後設其中。屢經改建,變園林為廨宇 (廨音解,官署也),非復舊觀矣。」
則光祿吟臺疑在官署之中,此所以歷劫而得保留也,舊日樓房當已不存。
玉尺山畔有池有亭,洵佳處也,先輩詩云「夜色微茫玉尺涼」,是時則寒矣。
福州遊︰序
首先要感謝家人令我克服惰性,打開地圖,找個地方,說走就走。
選福州是為了尋找先輩的踪跡,印證所讀之記載,正是書上與地上之材料互證也。
準備是毫無準備,身上只帶著裙子和平底鞋,手套沒帶,相機也沒有。大熱水壺也放了在家,只剩二百多毫升之小壺。為了抵禦早晚低於十度的氣溫,將厚絲襪和襪褲同時穿在身上了,想不到效果不錯,不覺冷之餘別人還以為我身體很強壯,哈哈。
本來想在十二月十六日監考後出發,但最晚的動車是四時五十五分在深圳北開,我下午三點才能出發,時間太趕,而且去到已十點多,太晚,正好當天精神也不好,就十七日才出發。上網查好哪裡多酒店、動車售票情況,十六號晚六七點就睡了,十七日四時起床梳洗執拾,五時多出發搭第一班火車往落馬洲。七點十七分到達落馬洲,完全不用排隊,到福田轉地鐵坐到深圳北,大概八點到站,立刻去買票,下一班車是八點三十五分,行車時間五小時三十分鐘。
手頭沒帶人民幣,「隨便」在落馬洲換了一千二百,撇除來回車票217x2、三晚住宿88x3,只剩五百了,不換那麼多,是為免自己花錢如流水,說到底是低增值人士來省錢,不是來花錢的。本來也不算少,不過福州不像廣州那樣幾乎不用付門票,門票花了百多,所以使費更緊了。只買了兩本書一對竹拖鞋,用了一百多點,非常忍手。加上吃飯不到一百 (四天十一餐!),還剩下百多回來。
***
夜色微茫玉尺寒。烏簷白壁石欄杆。
漫云石鼓煙波渺,塊壘胸中一洗安。
以一絕記此行。
選福州是為了尋找先輩的踪跡,印證所讀之記載,正是書上與地上之材料互證也。
準備是毫無準備,身上只帶著裙子和平底鞋,手套沒帶,相機也沒有。大熱水壺也放了在家,只剩二百多毫升之小壺。為了抵禦早晚低於十度的氣溫,將厚絲襪和襪褲同時穿在身上了,想不到效果不錯,不覺冷之餘別人還以為我身體很強壯,哈哈。
本來想在十二月十六日監考後出發,但最晚的動車是四時五十五分在深圳北開,我下午三點才能出發,時間太趕,而且去到已十點多,太晚,正好當天精神也不好,就十七日才出發。上網查好哪裡多酒店、動車售票情況,十六號晚六七點就睡了,十七日四時起床梳洗執拾,五時多出發搭第一班火車往落馬洲。七點十七分到達落馬洲,完全不用排隊,到福田轉地鐵坐到深圳北,大概八點到站,立刻去買票,下一班車是八點三十五分,行車時間五小時三十分鐘。
手頭沒帶人民幣,「隨便」在落馬洲換了一千二百,撇除來回車票217x2、三晚住宿88x3,只剩五百了,不換那麼多,是為免自己花錢如流水,說到底是低增值人士來省錢,不是來花錢的。本來也不算少,不過福州不像廣州那樣幾乎不用付門票,門票花了百多,所以使費更緊了。只買了兩本書一對竹拖鞋,用了一百多點,非常忍手。加上吃飯不到一百 (四天十一餐!),還剩下百多回來。
***
夜色微茫玉尺寒。烏簷白壁石欄杆。
漫云石鼓煙波渺,塊壘胸中一洗安。
以一絕記此行。
廣州遊九︰西關
幾次來仍未看西關大屋,這次壓軸。
去了蔣光鼐故居、荔灣博物館、詹天佑故居,八和會館沒開。
蔣光鼐 (1888-1967),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十九路軍長。十九路軍為1933年閩變主力。文革時遭抄家,很快去世。閩變這事真是讀書行路都碰上。
荔灣一帶的景色挺漂亮。
荔灣博物館也是舊民居改成,不過地方不大,展品不多。
之後順著龍津西路往恩寧路,一帶都是騎樓,路過沒開的八和會館,然後參觀了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是清政府第一批選派留美幼童,1872出發,1881耶魯大學畢業回國修建鐵路。
最後去上下九路吃晚飯,逛了一下。新開的新華教育書店有一大堆嶺南文化叢書,廣州的書店也很盛行「本土文化」。從中挑了兩本,就搭地鐵往廣州東站回港。
去了蔣光鼐故居、荔灣博物館、詹天佑故居,八和會館沒開。
蔣光鼐 (1888-1967),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十九路軍長。十九路軍為1933年閩變主力。文革時遭抄家,很快去世。閩變這事真是讀書行路都碰上。
荔灣一帶的景色挺漂亮。
荔灣博物館也是舊民居改成,不過地方不大,展品不多。
之後順著龍津西路往恩寧路,一帶都是騎樓,路過沒開的八和會館,然後參觀了詹天佑故居。
(劏了羊就這樣丟在街上,真是充滿了傳統風味)
詹天佑是清政府第一批選派留美幼童,1872出發,1881耶魯大學畢業回國修建鐵路。
最後去上下九路吃晚飯,逛了一下。新開的新華教育書店有一大堆嶺南文化叢書,廣州的書店也很盛行「本土文化」。從中挑了兩本,就搭地鐵往廣州東站回港。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廣州福州飲食篇
認識我的人就知道這篇一定不是教大家吃好東西。我吃東西要求很低,只要不難吃就可以。
素食者在外吃飯不容易,在大陸這種剛富起來大魚大肉的地方尤其不容易。
但這次發現一個好方法。
其實第一次去廣州已發現蘭州拉麵是個好地方,又平又好吃,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定不會用豬油,肯定不會誤吃葷油,坑渠油也更難裝作素油。在廣州福州,基本上都是靠蘭州拉麵過活,正是「梗有一間係左近」。蛋炒飯7至11元,有時有青菜炒飯,吃得悶就可以選番茄炒蛋飯或茄子飯,大概14元,不過通常偏鹹,炒飯調味較正常。有時路邊買個素粽,又或買支粟米邊走邊吃。
有一次在廣州吃了一碟很油的「港式」韮菜煎蛋飯,喉嚨立刻「涸涸」的,懷疑吃了坑渠油,在蘭州拉麵吃就不會這樣。
在廣州時隨身帶著一個五六百毫升的熱水壺,裝著熱騰騰的黑糖薑,渴時喝兩口,又解冷又解渴,真是冬天最重要的旅伴。
早餐在廣州通常吃白粥、菜粥、腸粉之類,在福州就最愛買香菇菜包,只是1.5或2元一個,都是蒸著的,吃兩個又暖又飽,比坐下來吃粥更省時,希望不是發霉麵粉罷。
素食者在外吃飯不容易,在大陸這種剛富起來大魚大肉的地方尤其不容易。
但這次發現一個好方法。
其實第一次去廣州已發現蘭州拉麵是個好地方,又平又好吃,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定不會用豬油,肯定不會誤吃葷油,坑渠油也更難裝作素油。在廣州福州,基本上都是靠蘭州拉麵過活,正是「梗有一間係左近」。蛋炒飯7至11元,有時有青菜炒飯,吃得悶就可以選番茄炒蛋飯或茄子飯,大概14元,不過通常偏鹹,炒飯調味較正常。有時路邊買個素粽,又或買支粟米邊走邊吃。
有一次在廣州吃了一碟很油的「港式」韮菜煎蛋飯,喉嚨立刻「涸涸」的,懷疑吃了坑渠油,在蘭州拉麵吃就不會這樣。
在廣州時隨身帶著一個五六百毫升的熱水壺,裝著熱騰騰的黑糖薑,渴時喝兩口,又解冷又解渴,真是冬天最重要的旅伴。
早餐在廣州通常吃白粥、菜粥、腸粉之類,在福州就最愛買香菇菜包,只是1.5或2元一個,都是蒸著的,吃兩個又暖又飽,比坐下來吃粥更省時,希望不是發霉麵粉罷。
廣州遊八︰華林寺 (附光孝寺、六榕寺)
廣州最出名的佛寺當推光孝六榕,不過之前都去過了,光孝寺甚至去過兩次。這次就去華林寺。
從陳家祠站出來,沿路都是賣珠寶玉石的店鋪,華林寺就藏身於集市之中。寺佔地不大,不是中軸式大雄寶殿甚麼的,只有圍著園子的幾個殿。
特別的是寺小卻有個五百羅漢殿,殿裡羅漢的表情都很生動有趣,裡面又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非常隨喜。
喜歡這個「一花五葉」匾。據說達摩面壁九年後,傳法給慧可時念偈云︰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和尚頌曰:
「本來緣有地,從地種花生。當來元無地,花從何處生。」
三祖僧璨和尚頌曰:
「花種須因地,地上種花生。花種無生性,於地亦無生。」
四祖道信和尚頌曰:
「花種有生性,因地種花生。先緣不和合,一切盡無生。」
五祖弘忍和尚頌曰:
「有情來下種,無情花即生。無情又無種,心地亦無生。」
六祖惠能和尚頌曰:
「心地含情種,法雨即化生。自悟花情種,菩提果自成。 」
禪宗自六祖慧能以後,衍成曹洞、臨濟、雲門、溈仰、法眼五派,可算是一花開五葉。
***
附2011年去光孝、六榕的照片。光孝寺又名訶林,裡面有兩古塔,當屬AAAAAAAAAA級景點。
髮塔為六祖祝髮之處︰
鐵塔則為南漢王所造︰
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
從陳家祠站出來,沿路都是賣珠寶玉石的店鋪,華林寺就藏身於集市之中。寺佔地不大,不是中軸式大雄寶殿甚麼的,只有圍著園子的幾個殿。
特別的是寺小卻有個五百羅漢殿,殿裡羅漢的表情都很生動有趣,裡面又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非常隨喜。
喜歡這個「一花五葉」匾。據說達摩面壁九年後,傳法給慧可時念偈云︰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和尚頌曰:
「本來緣有地,從地種花生。當來元無地,花從何處生。」
三祖僧璨和尚頌曰:
「花種須因地,地上種花生。花種無生性,於地亦無生。」
四祖道信和尚頌曰:
「花種有生性,因地種花生。先緣不和合,一切盡無生。」
五祖弘忍和尚頌曰:
「有情來下種,無情花即生。無情又無種,心地亦無生。」
六祖惠能和尚頌曰:
「心地含情種,法雨即化生。自悟花情種,菩提果自成。 」
禪宗自六祖慧能以後,衍成曹洞、臨濟、雲門、溈仰、法眼五派,可算是一花開五葉。
***
附2011年去光孝、六榕的照片。光孝寺又名訶林,裡面有兩古塔,當屬AAAAAAAAAA級景點。
髮塔為六祖祝髮之處︰
鐵塔則為南漢王所造︰
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
廣州遊七︰越秀公園
遊完清真先賢墓,去了對面的越秀公園。正如廣州的其他公園,很多晨運人士,不過是有些景點的。首先是遷來的南明王興將軍墓和紹武君臣塚。
又有些民國的東西如伍廷芳墓︰
和孫中山紀念碑。碑前樓梯有點像日本的神社。
又有「讀書治事處」碑。
另有明朝的鎮海樓,當然大修過了,現在是廣州博物館。樓上有聯甚工︰「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闌看劍淚灑英雄」,兵部尚書彭玉麟題於1885。
最荒謬是公園旁邊的中山紀念堂在辦甚麼文明講堂,一堆穿著怪異的人說話前總是先90度鞠躬,卻連展覽不開放都不知道。紀念堂外空地又用來搞車展,其格格不入,實無出其右。
公園外還有個道觀叫三元宮,本來也算小而精緻,可怕的是外面有人追著你要看相,出入非常不安。
又有些民國的東西如伍廷芳墓︰
和孫中山紀念碑。碑前樓梯有點像日本的神社。
又有「讀書治事處」碑。
另有明朝的鎮海樓,當然大修過了,現在是廣州博物館。樓上有聯甚工︰「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闌看劍淚灑英雄」,兵部尚書彭玉麟題於1885。
最荒謬是公園旁邊的中山紀念堂在辦甚麼文明講堂,一堆穿著怪異的人說話前總是先90度鞠躬,卻連展覽不開放都不知道。紀念堂外空地又用來搞車展,其格格不入,實無出其右。
公園外還有個道觀叫三元宮,本來也算小而精緻,可怕的是外面有人追著你要看相,出入非常不安。
廣州遊六︰回回墳
回回墳正式的名稱是「清真先賢古墓」。在南越王宮博物館看到介紹後就決定來了,展板寫著在解放北路桂花崗,於是就照地圖上桂花崗的位置找,那兒卻只有民居,輾轉問人才知是對面馬路的蘭圃旁邊。後來再看旅遊書,才發現兩者的地址都是解放北路901號,如果一開始就照著地圖上蘭圃的位置找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了,不過算吧,迷路也是旅行的樂趣,有人帶路的話是沒印象的。不過其實迷路後也不一定記得怎麼走。
傳說穆罕默德的舅父宛葛素來廣州傳教,於貞觀元年 (公元617年) 建懷聖寺,但《舊唐書》云「大食國……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又傳說宛葛素死後葬在市郊 (但一般的說法是他葬在麥地那),於是後來一些回民也葬在此。
廣州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端,但當日商人行海路比陸路容易,穆罕默德於610年得到第一次啟示,最遲四十年後就有穆斯林到達廣州,以古代的文化傳播速度來說算很快了,廣州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啊。
去到墓門才發現寫明只准穆斯林進入,幸好之前在北京路買了一條10元的圍巾,正好用來包頭扮穆斯林。不過包得不夠認真,應該先用小圍巾包前額,再包上大圍巾的,不過當時心急,隨便包就進去了。
進了墓園,先看見貞節牌坊,原來光緒年間回族軍官蔡金章死後數日其妾吞金而死,時年二十有七,其妻請旨旌表。我思想比較陰暗,又去完陳寅恪故居不久,想起《柳如是別傳》裡的錢氏家難,會不會是給妻子迫死了呢?
在宛葛素墓外遇見阿訇,裝作無事點頭微笑。墓室是一個小小的綠色拱頂建築,裡面放了絲絨蓋著的棺木,真想不到在廣州也能找到這樣西域的地方。墓裡散發淡香,氣息清淨。出來時看見門側放了一堆芭蘭香,原來是回族傳統為亡人所點之香,回來立刻去萬能的淘寶訂購。
看完宛葛素墓,再看外面的明清墓碑,又文言文又阿拉伯文的非常有趣。
墓內嘉慶七年 (1802) 重刻碑文云「蘇哈白 (阿文︰穆聖之伴) 斡葛思傳教入中國始於唐貞觀年間,時到班次聚禮,偶遇強人盡弒。其強駭然。自盡同歸,竟為舍希德 (阿文︰殉教者) 仙遊。埋葬湊成肆拾壹位先賢舍希德之墓」。說是強盗在他們祈禱時殺掉全部四十人,驚駭其不反抗於是自盡,成為第四十一人。
看了一會兒後阿訇過來說︰「你不是穆斯林吧?不要在那邊鑽來鑽去。」
我說︰「我是,我看碑上的字而已。」
「不要鑽來鑽去!看甚麼!穆斯林就不會這樣。你不是穆斯林看不明白的了!」
於是我出去看外園的碑文,幸好他沒出來趕我,應該是頭巾的作用。真不明白這些人,覺得自己有多純潔,異教徒來會玷污他們的地方。穆斯林就應該沒有求知欲,對歷史沒有興趣,到時間來祈禱之後就走嗎?
外園有回教三忠墓,是抗清將領羽鳳麒、撒之浮、馬承祖的衣冠塚,新近用簡體字重刻了屈大均於康熙二十六年所撰碑文︰
「能與城存亡,以死報國,皎然不欺其志,豈非忠烈偉丈夫哉!嗟乎,公之身,世祿之身也,家亦世祿之家也。公不愛其身,遂亦不愛其家,視一家之人如一城,視一城之人如一家,死則俱死,無使一家之人,一官二舍,有負於一城之人,是又公之仁而且義也……城既被屠,公之子應翺甫八齡,以稚小不死,得贖以歸。越四十余年,余遇之濠畔之肆,知其姓羽,則曰:『諱某某公者,君知之乎?』曰:『是吾父沖漢公也。』予驚喜,語以為公做傳之故。應翺流涕再拜,因乞余為公墓上之碑。墓在廣州大北門外流花橋西,虛墓也。虛墓而予表之,公於是無體魄而有體魄矣。」
園中另於2010年新修了禮拜大殿。
這次僥倖混入,下次挑戰懷聖寺。
*陳垣《回回教入中國史略》有簡短討論。
傳說穆罕默德的舅父宛葛素來廣州傳教,於貞觀元年 (公元617年) 建懷聖寺,但《舊唐書》云「大食國……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又傳說宛葛素死後葬在市郊 (但一般的說法是他葬在麥地那),於是後來一些回民也葬在此。
廣州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端,但當日商人行海路比陸路容易,穆罕默德於610年得到第一次啟示,最遲四十年後就有穆斯林到達廣州,以古代的文化傳播速度來說算很快了,廣州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啊。
去到墓門才發現寫明只准穆斯林進入,幸好之前在北京路買了一條10元的圍巾,正好用來包頭扮穆斯林。不過包得不夠認真,應該先用小圍巾包前額,再包上大圍巾的,不過當時心急,隨便包就進去了。
進了墓園,先看見貞節牌坊,原來光緒年間回族軍官蔡金章死後數日其妾吞金而死,時年二十有七,其妻請旨旌表。我思想比較陰暗,又去完陳寅恪故居不久,想起《柳如是別傳》裡的錢氏家難,會不會是給妻子迫死了呢?
在宛葛素墓外遇見阿訇,裝作無事點頭微笑。墓室是一個小小的綠色拱頂建築,裡面放了絲絨蓋著的棺木,真想不到在廣州也能找到這樣西域的地方。墓裡散發淡香,氣息清淨。出來時看見門側放了一堆芭蘭香,原來是回族傳統為亡人所點之香,回來立刻去萬能的淘寶訂購。
看完宛葛素墓,再看外面的明清墓碑,又文言文又阿拉伯文的非常有趣。
墓內嘉慶七年 (1802) 重刻碑文云「蘇哈白 (阿文︰穆聖之伴) 斡葛思傳教入中國始於唐貞觀年間,時到班次聚禮,偶遇強人盡弒。其強駭然。自盡同歸,竟為舍希德 (阿文︰殉教者) 仙遊。埋葬湊成肆拾壹位先賢舍希德之墓」。說是強盗在他們祈禱時殺掉全部四十人,驚駭其不反抗於是自盡,成為第四十一人。
看了一會兒後阿訇過來說︰「你不是穆斯林吧?不要在那邊鑽來鑽去。」
我說︰「我是,我看碑上的字而已。」
「不要鑽來鑽去!看甚麼!穆斯林就不會這樣。你不是穆斯林看不明白的了!」
於是我出去看外園的碑文,幸好他沒出來趕我,應該是頭巾的作用。真不明白這些人,覺得自己有多純潔,異教徒來會玷污他們的地方。穆斯林就應該沒有求知欲,對歷史沒有興趣,到時間來祈禱之後就走嗎?
外園有回教三忠墓,是抗清將領羽鳳麒、撒之浮、馬承祖的衣冠塚,新近用簡體字重刻了屈大均於康熙二十六年所撰碑文︰
「能與城存亡,以死報國,皎然不欺其志,豈非忠烈偉丈夫哉!嗟乎,公之身,世祿之身也,家亦世祿之家也。公不愛其身,遂亦不愛其家,視一家之人如一城,視一城之人如一家,死則俱死,無使一家之人,一官二舍,有負於一城之人,是又公之仁而且義也……城既被屠,公之子應翺甫八齡,以稚小不死,得贖以歸。越四十余年,余遇之濠畔之肆,知其姓羽,則曰:『諱某某公者,君知之乎?』曰:『是吾父沖漢公也。』予驚喜,語以為公做傳之故。應翺流涕再拜,因乞余為公墓上之碑。墓在廣州大北門外流花橋西,虛墓也。虛墓而予表之,公於是無體魄而有體魄矣。」
園中另於2010年新修了禮拜大殿。
這次僥倖混入,下次挑戰懷聖寺。
*陳垣《回回教入中國史略》有簡短討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