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廣州遊六︰回回墳

回回墳正式的名稱是「清真先賢古墓」。在南越王宮博物館看到介紹後就決定來了,展板寫著在解放北路桂花崗,於是就照地圖上桂花崗的位置找,那兒卻只有民居,輾轉問人才知是對面馬路的蘭圃旁邊。後來再看旅遊書,才發現兩者的地址都是解放北路901號,如果一開始就照著地圖上蘭圃的位置找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了,不過算吧,迷路也是旅行的樂趣,有人帶路的話是沒印象的。不過其實迷路後也不一定記得怎麼走。

傳說穆罕默德的舅父宛葛素來廣州傳教,於貞觀元年 (公元617年) 建懷聖寺,但《舊唐書》云「大食國……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又傳說宛葛素死後葬在市郊 (但一般的說法是他葬在麥地那),於是後來一些回民也葬在此。

廣州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端,但當日商人行海路比陸路容易,穆罕默德於610年得到第一次啟示,最遲四十年後就有穆斯林到達廣州,以古代的文化傳播速度來說算很快了,廣州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啊。


去到墓門才發現寫明只准穆斯林進入,幸好之前在北京路買了一條10元的圍巾,正好用來包頭扮穆斯林。不過包得不夠認真,應該先用小圍巾包前額,再包上大圍巾的,不過當時心急,隨便包就進去了。

進了墓園,先看見貞節牌坊,原來光緒年間回族軍官蔡金章死後數日其妾吞金而死,時年二十有七,其妻請旨旌表。我思想比較陰暗,又去完陳寅恪故居不久,想起《柳如是別傳》裡的錢氏家難,會不會是給妻子迫死了呢?



在宛葛素墓外遇見阿訇,裝作無事點頭微笑。墓室是一個小小的綠色拱頂建築,裡面放了絲絨蓋著的棺木,真想不到在廣州也能找到這樣西域的地方。墓裡散發淡香,氣息清淨。出來時看見門側放了一堆芭蘭香,原來是回族傳統為亡人所點之香,回來立刻去萬能的淘寶訂購。


看完宛葛素墓,再看外面的明清墓碑,又文言文又阿拉伯文的非常有趣。


墓內嘉慶七年 (1802) 重刻碑文云「蘇哈白 (阿文︰穆聖之伴) 斡葛思傳教入中國始於唐貞觀年間,時到班次聚禮,偶遇強人盡弒。其強駭然。自盡同歸,竟為舍希德 (阿文︰殉教者) 仙遊。埋葬湊成肆拾壹位先賢舍希德之墓」。說是強盗在他們祈禱時殺掉全部四十人,驚駭其不反抗於是自盡,成為第四十一人。


看了一會兒後阿訇過來說︰「你不是穆斯林吧?不要在那邊鑽來鑽去。」

我說︰「我是,我看碑上的字而已。」

「不要鑽來鑽去!看甚麼!穆斯林就不會這樣。你不是穆斯林看不明白的了!」

於是我出去看外園的碑文,幸好他沒出來趕我,應該是頭巾的作用。真不明白這些人,覺得自己有多純潔,異教徒來會玷污他們的地方。穆斯林就應該沒有求知欲,對歷史沒有興趣,到時間來祈禱之後就走嗎?

外園有回教三忠墓,是抗清將領羽鳳麒、撒之浮、馬承祖的衣冠塚,新近用簡體字重刻了屈大均於康熙二十六年所撰碑文︰

「能與城存亡,以死報國,皎然不欺其志,豈非忠烈偉丈夫哉!嗟乎,公之身,世祿之身也,家亦世祿之家也。公不愛其身,遂亦不愛其家,視一家之人如一城,視一城之人如一家,死則俱死,無使一家之人,一官二舍,有負於一城之人,是又公之仁而且義也……城既被屠,公之子應翺甫八齡,以稚小不死,得贖以歸。越四十余年,余遇之濠畔之肆,知其姓羽,則曰:『諱某某公者,君知之乎?』曰:『是吾父沖漢公也。』予驚喜,語以為公做傳之故。應翺流涕再拜,因乞余為公墓上之碑。墓在廣州大北門外流花橋西,虛墓也。虛墓而予表之,公於是無體魄而有體魄矣。」


園中另於2010年新修了禮拜大殿。


這次僥倖混入,下次挑戰懷聖寺

*陳垣《回回教入中國史略》有簡短討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