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烏德琴之家


這天總算去了烏德琴之家登記。埃及人學費是300鎊,即130港幣,外國人學費是150美金,即1170港幣,相差近十倍。但烏德琴之家在開羅舊區,校址就是古樓,學生們在樓梯上練琴,在角落裡合奏,真是很有氣氛,宛如前世夢中一樣,於是還是決定在烏德琴之家學,而不選其他人介紹的老師。

還有一個原因是聽說逢星期六有樂理課,因為很想了解阿拉伯音樂的樂理,所以被這一點吸引了。以為樂理課是講授樂理,結果原來所謂樂理課是一起讀譜彈奏,但也確實學到樂理,因為會著力練習不同調式,又常常要一半學生彈,一半學生唱,於是對常用調式和四分一音的效果越來越熟悉。


樂理課在這裡上,有情調但沒譜架很不方便

三點到四點半同時有初級班和中級班,初級班由零開始教讀譜,中級班內容是調式和簡單旋律,五點到六點則是彈奏樂曲,多數是二十世紀的阿拉伯音樂,也有些西樂。

星期四也有中高級樂理課,但其他老師只會說星期六,只有教樂理的老師會在星期六提起星期四也有課。這也顯示學校管理的隨意。


樂器課的特點是喜歡口耳相傳,老師示範,學生照彈,好處是練聽音,不好處是效率較低和容易弄錯,有時老師自己都不肯定,又沒有譜在手,真是回到古代沒有文字的感覺。其實學校有一本練習曲,只是老師都不喜歡用樂譜。學生不一定去上樂理,所以畢業也未必能讀譜。

烏德琴之家一般要求學兩年就能考畢業試,畢業試是彈兩首曲子再問一些關於曲子的問題。畢業生有資格在烏德琴之家教學。我覺得這樣要求太低了些,大概是八級的意思?我上過兩個老師的課,他們都有即興演奏的能力,但高音音準不太好,想起大提琴老師喜歡貶抑中樂音準差,他聽到這兩人一定要表示鄙夷之情吧。

每次去上課,都有大量同學一起切磋是烏德琴之家最大的優點--最仔細地替我校正撥絃姿勢的是同學,不是老師。缺點則是管理鬆散,本來單獨課是每星期三次,星期一、三、六,雖然有點浪費交通時間,但每次學一點可以吸收得較好,問題是教師有時隨時不上課或上很短時間,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其他人畢業考試又沒課,雖然另外有些群體課,但總體以外國人價錢來說並不太值得,因為課少後來我還另外付錢找了別的老師。


有時有音樂會又沒課

不過以我只上一個月來說,覺得對阿拉伯樂理的得著已經值回票價,再加上可以跟有文化的同學聊天練阿拉伯文,收穫還不錯。回程時又專找女同學坐順風車,在車上跟她們聊音樂,了解她們如何看埃及社會,有總是在跟男朋友嘔氣的傳理系學生,聲音很溫柔的國際學校法文教師,還有看法很接近的平面設計師。難得接觸到背景比較中產的女生,她們都有車,在街上難得遇到。

烏德琴之家的校長是伊拉克人نصير شمة,十分有名,跟人提起,稍有文化的埃及人都知道他。不過我沒見過他本人,只有他姪兒代為監督。因為他的姓氏一樣,初初誤會校長是他,看過他表演很精彩,但樣子看來大概三十歲,似乎太年輕了些,學校應該開了一段日子,好像不對,後來發現果然弄錯了。

烏德琴之家裡很多伊拉克學生,大概是因為校長是伊拉克人的原故。後來同學告訴我這些伊拉克學生是政府資助來學琴的,學費生活費都由政府付。看來伊拉克政府不是印象中這麼無能,連音樂獎學金都有的政府應該不算情況太差?或者它像民國政府,控制不了所有地區,卻有風雅之仕呢?這樣一想是不是對伊拉克的觀感好多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