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了扎瑪歷區,是開羅最高級的住宅區,也是很多大使館的所在地。扎瑪歷區位於尼羅河中的加斯拉島上,從市中心過橋往西就到該島,向北行就是扎瑪歷區。
該區比市中心靜和乾淨,雖然較新但也有些百年的樓宇,還有較光鮮的書店和工藝品店。
波蘭母子以前在此區住,於是兒子充當導遊帶路。
我們在萬豪酒店大堂坐了一會,酒店由島宮增建而成,島宮是建來在蘇彝士運河開幕時招待貴賓的宮殿,主要是為了討好法國王后歐仁妮。設計挺有趣,伊斯蘭風格混合裝飾藝術風格。這也是我來埃及後第一次去真正乾淨的廁所--當然如果你花錢住四五星酒店而不像我那樣省錢住旅舍是不會這麼慘的。
舊區跟扎瑪歷區的分別就好像耶路撒冷跟特拉維夫的分別。一邊是古舊的建築、保守的社區,一邊是新近的建築、西化的社區,前者美麗但使人窒息,後者輕鬆自在但外貌平凡。
波蘭男孩則自認學得兩邊之精萃,高中是英式國際學校,現在則在學習傳統的伊斯蘭教義。他說他是「西方人」,所以到英美進修的機會不寶貴,在這裡學伊斯蘭教才寶貴。
但我心裡想他是東歐人,不是西歐人,好像不算西方先進地區;社交拘謹自矜,在國際學校學到的似是百年前的殖民地英國文化多於現代英國文化。
而他口中的「東方」文化(阿拉伯-伊斯蘭傳統文化),他也選擇了奇怪的部分,首先他說阿拉伯文時好用標準語,可是這在開羅完全格格不入,我問他為甚麼不說埃及話,他說覺得「用標準語有文化些」。開羅埃及話的跳脫活力,他不屑為伍,可是這就像現在去倫敦街頭用莎士比亞式英語,再有文化也是怪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開羅,不就是兩邊兼顧的嘗試?不去了解投入這種有希望的都市文化,難道用iPhone讀《古蘭經》,就算東西合璧、回學為體西學為用?
在橫越尼羅河的橋上觀看兩邊風景,不禁感歎本應甚麼都有的城市甚麼都做不好,伊斯蘭區明明每條街都有古建築,四顧就有阿拉伯書法、幾何圖案大門,抬頭就是精緻木雕窗花、蜂窩般的門庭,但保護得不好,頗髒亂,一天到晚有人騷擾招生意搭訕討錢;市中心法式建築灰頭土臉,明明整區建築仍融和漂亮;扎瑪歷區號稱高級,街邊一樣有垃圾蒼蠅。
如果五十年代埃及人沒有革命成功、當家作主、趕走外國勢力、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今天的埃及會是新舊並存,有文化底蘊又現代化嗎?
可惜沒有如果。
晚上去了「地方」聽蘇菲念記音樂,演唱者感染力不是最強,不過這樣過一個晚上已經很好了。開羅最令人覺得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很多音樂活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